彙流致遠,學以築基
在這裏
河流湖泊成為你思考的脈絡
每一滴水都蘊藏無限可能
今天帶你一起走進
河海大學
“智能建造”專業
河海大學智能建造專業是麵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建築業升級轉型,以土木工程專業為基礎,融合建築學、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管理等學科知識發展而成的新工科專業。專業瞄準智能化時代建築業的發展方向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現代建造技術人才的需求,圍繞智能規劃與設計、智能生產與施工、智能運營與維護等工程全生命期中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依托河海大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優勢學科,秉持“土水相融”育人特色,基於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優勢平台,聯合其他相關學院和相關企業,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信息技術與土木工程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擁有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身心素質,富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應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勝任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領域的智能設計、施工、運維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服務國家戰略,響應行業需求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積極推進智能建造,近年來陸續出台相關文件或舉措大力發展智能建造。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係統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8月,住建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幹意見》;2022年1月,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2022年3月,住建部印發《“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2022年10月25日,住建部公布全國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大力發展智能建造,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國家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也對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智能建造工程技術專業人才供不應求。據國家權威部門發布的公告,我國智能建造專業人才需求量約為150萬-200萬,人才需求數量與人才培養數量之間存在巨大缺口。智能建造專業每年至少需培養專業人才30萬人,而目前全國開設智能建造專業的高校有100餘所,人才需求數量與人才培養數量之間存在較大缺口,智能建造專業正麵臨供不應求的就業前景。
▲依托優勢平台,麵向未來發展
河海大學智能建造專業依托土木與交通學院優勢平台培養。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土木工程專業和交通工程專業均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科曆史悠久,為國家A類學科,為智能建造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BIM與智能建造中心,由河海大學與深圳市綠色建造學會、建築產業區塊鏈聯盟、中建八局、中建三局等聯合共建,依托土木工程係和交通工程係,集成學校學院優秀科研及教學資源,實現各類信息化技術的產學研一體化進程,滿足科研、教學、培訓、應用的多方麵需求。
一句話講專業
培養擁有土水相融的跨界發展能力,能夠應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學生培養
智能建造專業是我校麵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戰略需要和傳統建築業的轉型升級而設立的,涵蓋特色課程包括工程結構設計、機械原理、BIM技術綜合應用、人工智能、土木工程智能化、傳感與物聯網技術、工程機械與機器人、智能測繪、綠色建造與裝配式建築、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混凝土3D打印及智能建造、工程結構全壽命智能運維、地下工程智能監測、橋梁造型與智能化設計等。重點培養麵向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掌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機械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等多學科背景下的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具備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能力,勝任土木水利和相關領域的智能設計、數字建造、智慧運維、信息化施工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預計就業單位及從事崗位
以土木學科為基礎,融合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管理等學科而成的新工科專業,厚基礎、寬口徑、重交叉、強創新,培養在土木水利、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具有跨界發展能力的高級複合型技術和管理人才。
揚帆破浪,逐夢深藍
每一段航行的記錄
都是自我超越的裏程碑
夢想
即將從這裏啟航
歡迎報考河海大學
“智能建造”專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