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南通大學:名師風采 | 訪袁卉華老師:為人師最大的滿足是學生收獲成長
2024-05-26 17:32:00
南通大學

  人物介紹

  袁卉華,南通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主要致力於麵向臨床的生物醫用材料的設計及製備、基於生物材料的幹細胞定向分化及血管、肌肉骨骼係統等組織的再生等方麵的研究。

  他在生物材料、納米技術、高分子複合材料等領域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7篇(其中38篇為SCI論文,JCR一區論文17篇),其中多篇發表在領域內影響較高的國際主流SCI學術期刊上(Biomaterials,ActaBiomater, Biofabrication, Nanoscale, Mat Sci Eng C, J Chem Mater,  Biomed Mater)等。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0篇,總影響因子> 100。迄今SCI 論文被引用1500次以上, H-指數=22。其中有1篇(第一作者)發表的SCI論文得到Biomed. Mater.國際學術期刊編輯的重點推薦(Editor’s Pick),被選為特色文章(Featured articles),並在期刊網站進行采訪報道。參加學術會議交流報告多次獲獎,獲授權10項中國發明專利。工作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南通市科技計劃項目等10項課題。主講本科生《生物統計學》、《細胞工程》和碩士生研究生《高級生物統計學》等課程。

  袁老師說

  想成為一名好老師,做“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並不容易,我們麵對的是新時代的青年一代,他們自我意識強,想法多,思維新,不太容易接受或者認同他人的想法。  我們在要教授學生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更需要教會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我跟學生是以朋友的方式相處的,我們以平等、尊重、信任為原則,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我喜歡和我的學生們在一起。

  以前做學生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後來作為一個老師,我覺得學生收獲成長、走向成熟、實現成功是最重要的。

  袁老師說:“ 為人師最大的滿足

  就是學生的收獲和成長!”

  袁老師和BMTE團隊的孩子們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Nantong University

  在2018年暑期社會實踐中,BMTE課題組16級本科生杜茜、劉寅虎、牛娜昕、熊峰和17級本科生張卓君、劉旭、姚波七人共同組成了“新型敷料”科技實踐團隊。在袁卉華副教授的指導下,以“新型檸檬酸化殼聚糖/多巴胺醫用敷料”實踐項目獲得了“2018年南通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榮譽獎。

  BMTE課題組的孩子們:熊峰、吳淑嫄、魏碩、張卓君參加了2021江蘇省化工新材料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熊峰做了口頭報告,吳淑嫄、魏碩、張卓君做了牆報展示,其中吳淑嫄獲優秀牆報獎。

  BMTE課題組的孩子們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6.953, 高分子科學 1區)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針對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聚乳酸(PLLA)缺乏生物活性,創新性地采用多巴胺原位聚合均勻表麵改性PLLA納米纖維,增強了PLLA納米纖維的光熱抗菌性、抗氧化性以及生物相容性。

  2021年12月,仿生材料與組織工程(BMTE)研究室在 《Materials & Design》 (IF=7.991 工程技術1區)期刊上以南通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學術論文,21級研究生魏碩為共同第一作者。在這項研究中,通過結合靜電紡絲和後丙酮處理製備了新型的魚鱗狀左旋聚乳酸(PLLA)多孔超細纖維。這種新型纖維結構可用於製備互鎖 PMMA 樹脂的增強材料。具體而言,發現與這種新型PLLA纖維結構結合後,PMMA的力學性能得到顯著改善,但其透明度並未受到顯著影響,從而為拓寬PMMA的應用領域提供了理論依據。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