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治疆方略,不斷深化江西與新疆、西藏的青少年交流合作,近日,江西應用科技學院“贛青赴疆”民族團結實踐團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通過開展國情考察、黨史宣講、鄉村調研、支教關愛、普通話推廣等活動,感受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的20字方針下新疆之變化,社會之發展。
實踐團來到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新城街道在當地的昆山產業園開展了觀察調研實踐活動,全方位了解產業發展情況,探究新農村發展模式。在新城街道阿紮克社區,實踐團開展了支教活動,就“為什麼要說普通話”的問題展開了課程的導入,並設計了紅色歌曲、手勢舞、寫好中國字等環節助力普通話教學。期間,實踐團還受邀參加新城街道阿紮克社區組織舉行的“喜迎二十大,歡度古爾邦節”暨民族團結聯誼活動。
在阿克陶縣木吉鄉,實踐團走進柯爾克孜族牧民家裏,在阿克陶縣布倫口鄉書記別克的帶領下,實踐團來到瑪納斯雕像前,聆聽英雄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前仆後繼,率領柯爾克孜人民與外來侵略者鬥爭的故事。在冬古拉瑪通外的山口,實踐團聆聽了80歲巾幗柯爾克孜族牧民布茹瑪汗·毛勒朵的故事。她走過20多萬公裏山路,不僅用腳步在丈量我們祖國的邊境線,而且用雙手在帕米爾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親手刻下10多萬塊“中國石”。“中國”是她唯一會寫的兩個漢字,一寫就是六十年。
在阿克陶縣布倫口鄉江西新村,實踐團來到了老黨員帕爾合提·托熱的家中。帕爾合提·托熱是柯爾克孜族的原住民,90年代師專畢業後毅然決然回到家鄉,做一名基層小學教師,在崗位上辛勤奉獻三十載。如今,已經退休的他成為了一名在邊境一線維護邊防安全穩定的護邊員。他感慨到:“很感謝我們的黨,如今這裏家家戶戶都建了房子,通了水電,有了醫療保障。”
目前,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已在阿圖什市新城街道掛牌共建勞動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本次實踐活動是我校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治疆方略的體現。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今後,必將更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帶動身邊青年爭做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通訊員/鄒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