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隻要祖國需要,我願意貢獻一切”。近日,南昌工學院“紅燭”宣講團師生一同為2023級新生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核”體驗。27名宣講員,27間教室,2700餘名新生在南昌工學院的校園內“為核代言 勇敢追‘星’”。
遨遊神奇的核科技
“你吃過泡腳鳳爪嗎?”“你見過比人還高的農作物嗎?”“核技術被用在哪些領域?”……伴隨著問題的拋出,“‘核’你一起”的那些事逐步進入新生的腦海中。公共安全、資源勘探、環境保護、消毒滅菌、醫療健康、在線監測、改良育種、科學研究......在宣講團成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在核技術的應用領域中遨遊,既拓寬了知識麵,又展望了“核”世界,現場氛圍迅速活躍,讓高科技接上了“地氣”。
探索神秘的核工業
“冰川融化,海平麵上升”“澳大利亞山火頻發”......宣講團成員結合時政熱點,從環境保護出發,以“核電”為切入點,帶領同學們走進中國核工業的殿堂。在“核靠譜:一分鍾了解核電站”環節中,宣講員以“認識核能”為主題,將“核電站保護層”比作“雞蛋的外殼”,將“核發電熱爐”比作“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將“華龍一號”模型帶上講台,解密這一“國家名片”如何助力中國核電走向世界。課堂上,同學們與宣講員圍繞“電離輻射”“碳達峰與碳中和”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同學們紛紛表示,將發揮自身力量,用“小我”輻射“大我”,踐行“美麗中國”的青春行動。
追尋神聖的核事業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許你萬家燈火”……它們的背後,有同一個名字——中國核工業。“氫彈之父”於敏、“衛星之父”孫家棟、“兩彈元勳”鄧稼先、“拓荒牛”彭士祿......課堂上,團隊成員講述著科學家以平凡身軀鑄就“兩彈一星”輝煌成就的故事,與現場同學共同探索著核工業的“四個一切”與“三個三十年”。團隊成員通過多種表演形式,生動訴說廣大核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輝煌曆史,引導同學們傳承“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傳遞著家國情懷。在宣講過程中,南昌工學院的“井岡山愛國實踐教學”“紅色走讀”等紅色文化活動融入其中,進一步激發出新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據悉,“紅燭”宣講團誕生於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截至目前,團隊已在南昌、上饒等多個地區接力宣講30餘場,歌聲裏、繪畫中、手工作品上,社區裏、班級內、網絡上,他們建立起“學習-感悟-學習”的模式,他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用青年感興趣的話語引領青年,把生動的故事講生動,讓感人的事跡感動人。(來源:南昌工學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