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秋收丨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裏的田園詩意,讓勞動教育根植心田
“擼起袖子,雙腿馬步彎腰,右手握鐮刀,再摟過一把水稻……”10月11日至13日,一年一度的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水稻秋收勞動教育實踐在長薌苑輪作田園火熱開展。同學們從課堂走進田間地頭,采用傳統方式收割水稻,現場沉浸式地體驗了勞作的辛酸和收獲的喜悅,用雙手去創造豐饒的季節,用汗水交換大自然的饋贈。
一切準備就緒,大家鉚足幹勁,輪番體驗水稻收割,緊接著整理稻穗、稻穀脫粒、碼放稻草,割的割、搬的搬,各個環節銜接有序,陽光下的稻田閃爍著豐收的喜悅。
“秋收活動讓同學們學會了相互協作,同時也懂得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學會珍惜勞動果實,學會感恩社會、感恩自然”,陶瓷藝術與設計學院輔導員,同樣是第一次體驗收割稻穀的羅琦老師說。“以稻田為課堂,這樣的勞動實踐課我感覺非常有意義,既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農耕的樂趣,更讓我體會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將是大學生活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學生毛齊林說。
把勞動教育課真正搬到田間地頭,田園勞作對同學們而言,是富於趣味性的勞動實踐,更是一堂田野裏的“思政課”。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黨委書記、督導專員方文龍與同學們一同下田勞作,並表示,“同學們親自到稻田裏麵收割稻穀,能讓他們在勞動中認知勞動的艱辛,感受勞動人民的不易,感受勞動的偉大”。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意,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輪作田園”揮灑汗水,享受耕耘與收獲所帶來的快樂,則是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校園生活中的那一抹“田園詩意”。當田園勞動和校園教育相結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據了解,“輪作田園”是校園建設之初即保留下來的數片農田,位於學校長薌苑教室下方,按照年節時序,種上不同的作物如水稻、蔬菜、向日葵、油菜花,賦予“田園”以花園功能,四時都有優美宜人的校園風景。說文解字釋義,“薌,穀氣也”,意為稻穀的香味。學校長薌苑地名源出景德鎮古書院“長薌書院”,也是由此數片稻田得來的靈感。校園內還有四十餘畝茶園和自然溪塘,自帶“農耕文化”基因,這樣的沉浸式“耕讀文化”,是育人創新也是校園文化的傳承。
勞模最光榮,薪火代代傳。近年,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設立勞動教育周,開設割稻、采茶等獨具學校特色、職教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依托校園中生態茶園、輪作田園等勞動教育資源優勢,為學生搭建實踐平台,探索“田園+思政”的勞動教育新模式,在實踐活動中鑄魂育人,把思政課轉化為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生動實踐,促進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著力培養知行合一,全麵發展,能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來源: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作者:洪文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