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弄鳥吟花別有情 ——讀陶今雁先生詠物詩詞隨想
2024-04-25 14:30:00

 

  陶今雁(1923—2003 ),江西進賢人。武漢大學中文係畢業,江西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參與發起江西詩社,曾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滕王閣楹聯學會名譽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研究工作,是著名的唐宋文學研究專家、唐宋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80 年出版專著《唐詩三百首詳注》,迄今已出八版,總計發行量超一百萬冊。先後出版詩文集《雪鴻集》《秋雁集》《寒梅集》,主編《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

  (作者:周文)

  “從來騷客愛芳春,弄鳥吟花適此身。樂在歌詩不知倦,先生龍馬是精神。”這是三十多年前陶今雁教授與胡守仁教授相唱和的一首舊體詩。兩位先生都是“騷客”,在“弄鳥吟花”上,陶先生比胡先生的幹勁更大,收獲也更豐。

  江西師範大學80周年校慶時,曾經將70周年校慶搞得熱熱鬧鬧的傅修延老校長寫過一篇廣為傳揚的《青藍湖敘事》,通過老校區青藍湖中的錦鯉、黑天鵝、荷花等物事呈現諸多“精彩美好的瞬間”,提示人們努力“留住師大人的集體記憶”。文章中說:“中文係陶今雁教授多次向學校建言在湖中種植荷花,老先生有很深的菡萏情懷,臨終前還要其弟子向有關部門反映這一要求。”

  的確,“菡萏情懷”在陶今雁的生活和詩詞作品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見於正式出版的詩文集,陶先生詠荷最早的詩作是1944年“農曆七月抄”《重過荷池二首》,最晚的是2001年12月10日的《荷塘三首》。前者詠荷池,無一字描荷葉荷花,卻處處有荷,天不容美、芙蓉失色、艱難苦恨、淒清寥落之情態畢現。後者屬晚年憶舊之作,寫的是故鄉風物,“一別荷塘五七秋”,良辰美景宛如舊:“南接青嵐百畝塘,花開風送遠聞香。昔邀同學常遊此,多在黃昏月色涼。”“三陽(陶先生老家)荷”是鐫刻在詩人心頭的風景,充盈其中的自然、清麗、香冽、綿遠,在詩人筆端汩汩流淌,洋溢著既古典又時尚,養眼養心養“通感”的純美。這是經過時間篩選和沉澱之後定格了的美。如“滿湖荷葉滿湖風,豆莢黃時花正紅。日夜湖風送香氣,村村如在萬花中。”(《三陽山歌二首》)“湖上女郎歌斷續,荷花深處采菱還”(《舊日雜憶十五首》)“爽氣千重生綠竹,清香十裏散紅蕖”(《故園》)“菱葉初生好泛舟,荷花出水豁吟眸”(《憶藍蒼湖舊遊》)。2001年11月28日作《憶少時朝鳳庵前荷池遊泳事》:“庵前池內滿芙蓉,每趁看牛泳此中。母過牛拴人不見,荷花深處摘蓮蓬。”這詩真動人。這不就是“詩中有畫”麼?“畫”上有荷葉荷花和蓮蓬,有母有子有牛有魚,還有曲曲折折的故事,碧波輕漾、蓮葉微顫、香氣暗湧、涼風拂麵,其清新靈動,堪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昌齡《采蓮曲》)陶先生這類美不勝收的詠荷詩詞,詠的是故鄉的荷、記憶裏的荷,抒發的是對故園和親友的無限懷念與眷戀之情。這種詩,讀的人會陶陶而醉,寫的人也會陶陶而醉。

  形成對比的是,陶先生沒有詠過也沒有見過校園裏的荷,卻多有相關的鬱悶與感歎。江西師大青山湖校區內有兩口水塘,大的叫青藍湖,小的叫四方塘(方池)。陶先生極想這兩口塘裏有荷,能夠觀賞到身邊的“荷塘月色”,見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那樣的月下荷花,聞到“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荷香,但始終未能如願。他因此而遺憾,也在詩詞中毫不掩飾地作了表達。如1992年12月作《臨江仙˙方池》:“難數絲絲垂柳,因風嫋嫋娉娉。青藍亭畔有書聲。錦麟常遊泳,好鳥間飛鳴。   良夜幾番來此,徘徊待月東升。方池惜乏芰荷馨。何年誰播菂?流眄自生情。”這是滿懷希望。1993年5月作《雜詩五十首》,兩首寫荷。第四十五首:“西江老學府,梅竹未安家。更有明池水,難尋菡萏花。”失望了。第四十八首:“故國荷花媚,漫湖映日紅。涼風送香氣,朝夕沁脾中。”眼前無荷,隻好回望故鄉。

  陶先生一定覺得水塘裏種荷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是簡單事而不是複雜事。這種事怎麼就沒人理睬呢?怎麼總是不見動靜呢?失望之情與日俱增,終於忍無可忍,不吐不快。於是有了 2002年元月24日的《憶二池二首》:“青藍湖畔水荒蕪,烈士亭西亦不殊。早歲要求種蓮子,蓮花身影至今無。”“兩池如得種芙蓉,風送清香滿院中。美化校園空氣淨,憑欄賞覽快心胸。”意猶未盡,同日再作一首《種芙蓉》:“種植芙蓉信可歌,陶情劇賞出池荷。秋收蓮子冬收藕,為藥為糧益太多。”過了不久, 2002年5月19日,又來一首:“八畝方塘直穢蕪,緣何竟不種芙蕖?豫章處處花園化,死水年年相稱無!”(《過顯微亭下書所見二首》)這就不是簡單的失望和遺憾了。

 

    都說陶先生溫潤如玉,在校園種荷這件事上,卻是如此執拗,很不尋常。

  他的碩士門生杜華平就是當年替先生“建言種荷”的人,現在還在做教授,給人講詩、教人寫詩。杜教授多次在回憶乃師的文章中說到過這檔事。去年紀念陶先生誕辰100周年,杜教授主持學術研討會,現場感賦五言律一首,用了“青鳥頻過眼,紅蓮總入腸”句,怕人沒在意,加以說明:老校區兩個水塘,陶先生向學校領導和總務處提過好多次建議種荷花。因為是彈坑湖,這兩個湖長不了荷花。本人寫過反映陶先生建議的文章,被傅修延注意到了,後來他當了校長,才下決心想辦法,通過打涵管的方法,注入泥巴種成了荷花,實現了先生夙願。杜教授證實了傅修延文章所敘:在校慶70周年時的夏天,也就是陶先生謝世差不多七年的時候,“兩個湖中都有荷花盛開,棧道上觀魚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陶先生‘夏日荷花豔,拂清風,香氣盈襟’的願景終於實現,老人家九泉之下定當含笑。”

  老人家九泉之下肯定含笑。然,終歸是含笑於九泉之下。

  江西師大可能不止一兩個人對陶先生在這個問題上的執拗報以善意的微笑,認為老先生很可愛,但對校方有些誤解。我倒覺得這個挺難說。陶先生晚年雖然外出活動少,但他非常精明而且生活經驗豐富,青藍湖是日本鬼子炸彈炸出來的深坑別人知道他會不知道?就算青藍湖水太深不宜種荷,後來挖的四方塘也不能種嗎?青山湖裏不是也有荷(陶先生詩裏寫到過),那兒的水不深嗎?

  我到過陶先生故鄉近處的撫河故道,那裏有“三江黃馬,十裏荷花”。那是大撫河以前的河道,現在的分洪通道,很多地方依然水深流急,卻因荷葉田田花香十裏成了一個誘人的風景點。蓮的品種很多,一般的也許隻能在淺水裏生長,有沒有可以在較深的水中生長的呢?值得探討。再說,豎涵管注淤泥種荷花這種事,早點做了它又有什麼不好呢?

  陶先生有很深的菡萏情懷,但他“一生風骨愛梅花”。 

  吟詠、讚頌梅花,是陶今雁詩詞十分搶眼的內容,滾珠濺玉,俯拾皆是。昔年作品如《詠梅二首》:“鐵骨銅筋立峻巒,漫山冰雪不能幹。願教天下平倭將,都學梅花肯耐寒。”“玉骨冰心塵不染,恥隨流俗視平生。願教天下貪汙吏,都學梅花一樣清。”這是1944年寫的詩,今天讀來,依然“現實感”滿滿。他晚年詠梅尤為頻密。如1991年作《采桑子˙梅》:“春溫不妒群芳豔,淡薄岩棲。玉骨冰肌,花萼偏開大雪時。  願同鬆竹盟三友,共戰寒威。世譽花魁,破臘年年誌不移。”1995年元月作《詠梅二首》,其二:“冰肌玉骨淨無埃,萬木凋殘特地開。不向凡花矜麗質,偏能鬥雪促春回。” 1996年2月作《賦梅》:“今年春節冱寒侵,益見芳梅抗雪心。爭得此身如彼健,嚴冬歲歲立高岑。”…… 這些詩中,梅花最突出的特質是“戰寒威”、“抗雪心”,“冰肌玉骨”、“恥隨流俗”。

  陶先生喜歡以梅讚頌人民領袖。如1977年《滿庭芳˙周總理逝世一周年敬賦二首》,詠周恩來“皓月襟懷,紅梅誌節,一生有黨無家。”1993年12月作《望海潮˙毛澤東百年誕辰感賦》,起句是:“疏梅衝凍,潛鱗跋浪,東風吹醒芳菲。”

  陶先生喜歡用梅花勉勵後學、寄望後人。曾子魯是他帶過的第一批碩士研究生之一,陶先生有好幾首詠梅詩是寫給這位大弟子的。如:“淒風厲雪滿山回,意氣崔嵬獨有梅。絕壁沍寒經久戰,千紅萬紫逐春來。”(《雨雪感賦贈子魯》)

  更多更常見者,是陶先生以梅自喻自勉自勵。如1978年作《元旦》,有“磊落梅花經雪後,迎來萬紫映千紅”,是借雪後梅花盛開表達劫後重生的歡欣。1991年《庚午除夕題辛未聯後作》:“少小雄心萬裏賒,見聞依舊井中蛙。雖曾暫走荊湖路,終竟長羈贛水涯。三徑荒蕪餘菊蕊,平生風骨愛梅花。青陽默默催除夕,霜鬢題聯換物華。”詩題中的“辛未聯”,寫的也是“白雪全消,三徑荒蕪餘菊蕊;青陽複始,一生風骨愛梅花。” 2002年12月,陶先生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不斷撩動詩興的仍是梅花。如該月29日作《一串紅雪中怒放》,“一串紅”隻是引子,詠的是梅花,寓意深曲:“一串紅鮮豔,依然鬥雪開。臘月行將至,惜乏報春梅。”同日作《臨江仙˙憶梅》:“曾記珞珈東路畔,梅花如雪成排。經過浩劫尚能開?故園梅更好,早已化塵埃。

  唯有東湖梅健在,偶從電視開懷。紅霞(紅梅)萬樹暗香來。梅花何日得,親手傍窗栽?”次年2月28日,先生溘然長逝。

 

  1962年所作《答中文係諸同誌三首》之第三首:“桂香時節別匆匆,不覺梅花又戰風。料得從容歸去也,滿山應是杜鵑紅。”這首詩為作者和他的好友所鍾愛,陶先生自己多次書以遣懷和贈人,書法家康莊、程維道等也屢次書此留念。


  陶先生喜歡荷花,深愛梅花,但詠得最多的卻是菊花。專詠或主詠菊花的詩詞超過了50首,涉菊之佳詞麗句更是琳琅滿目。

  陶先生詠菊,常將菊花和別的花對照著寫。如《次韻劉鄧二君見示詠菊四首》之二:“春不爭光夏不榮,萬山木落見風情。清標贏得陶潛愛,豈羨花王動帝城?”詩中的“花王”是牡丹。這首詩是他與劉方元、鄧誌瑗二位教授的酬唱之作,他們三人既是同事、好友,也是患難之交。又如《詠菊二首》其一:“襟懷耿介拔群芳,恥與穠妝校短長。桃杏春華心未競,荷榴夏豔意何傷。迎來白帝生佳色,戰罷金飆吐暗香。獨愛此花風骨好,不貪溫日傲寒霜。”這是將菊花與別的花作比照,用後者襯托前者的“風骨好”“傲寒霜”。又如《次韻子魯詠菊》:“獨傲秋霜誌氣貞,清標拔俗豈天成?不同桃李爭春色,卻共梅花鬥雪情。”

  陶先生詠菊,總是成菊在胸,信手拈來。如:“少種黃華愛獨專,不知天下菊多般。今看紅白黃爭放,照映蒼顏憶舊山。”(《黃菊》)“秋來遍野吐芬芳,牧豎由來為賞光。自有天生高格調,不須騷客費平章。”(《野菊》)

  近處有水塘卻沒有荷花,梅花雖好手難栽,陶先生便在自家的小小園子裏種上菊花,聊寄詩興。“架上葡萄葉漸黃,歲時代序又重陽。庭前瘦損陶潛菊,塞外飛來白雁霜。”(《架上》)這是詠養在花架上的菊。“階下霜花數種開,爭奇鬥豔我低回。茄紅白紫盈眸是,不見黃華亦愴懷。”(《階下賞菊有感》)這是詠長在台階下的菊。“圃內陽晶少,冬臨始漸開。唯餘牆畔種,破蕾待春來。”(《牆菊待春開》)這是詠牆腳下的菊。“旬前插菊俱成活,待到端陽再整枝。病腳鋃鐺容複健,花光應勝舊家時。”(《插菊》)這是詠抱病插菊。“秋臨小圃陽光短,過了重陽始盛開。若看五顏齊吐豔,應須陽月到陽台。”(《小圃菊花》)這是詠小圃望菊……陶先生啊陶先生,種菊種得多認真,詠菊詠得多細致啊!

  陶先生不光傾情詠梅、詠菊和詠荷,也常詠別的花,無不活色生香。

  詠月季的如:“紅妝未肯學妖邪,四季如春是此花。陋室生輝荊自喜,小窗流韻客常誇。插枝著蕊分朋友,悅目怡情共物華。生意欣欣開不敗,願輸芳澤遍天涯。”(《詠月季》)這首詩將夫人也拉進來一並詠了,詩序曰:“怡元(注:陶夫人巴怡元)年來於工作之餘,悉心培植月季,窗前四時花光奪目;並插枝分贈同好,感而有賦。”詠杜鵑的如:“廿年不見杜鵑花,何處飛來五柳家?記得井岡消歲月,滿山紅豔奪朝霞。”(《杜鵑花》)陶先生詠杜鵑多與個人身世直接關聯,傳遞出來的是豐富複雜的心緒,較具代表性的是2002年元月23日作《憶杜鵑五首》,“憶及四十年來與杜鵑因緣”。詠茉莉的如:“茉莉花如雪,冰心不染塵。夜深人已寐,猶為吐清芬。”( 1984年6月《茉莉》)“何處清香至?庭前茉莉開。誰知三載後,令我複低回。”( 1987年6月《茉莉》)“不避驕陽似火燒,冰心依舊見風標。窗前駐足閑觀賞,尤喜清香暗暗飄。”(1995年7月《茉莉》)這是三唱三歎,突出的是茉莉這種小花的“清芬”和“不染塵”。詠桂花的如:“茶花紅謝木犀黃,金粟玲瓏徹骨香。獨與長春(月季)分冷暖,一年何止豔秋光?”(《四季桂始放》)詠美人蕉的如:“群芳誰讚美人蕉,長夏花開韻獨遙。隨地安家真健者,平生恥學牡丹嬌。”(《美人蕉》)

  有幸被陶先生所詠的花很多,另如茶花、石榴花、水仙花、櫻花、海棠花、牽牛花、柚子花等等,且詠花常常連帶著詠草木、詠瓜果蔬菜,如詠鬆、竹、柳、烏桕、冬青、泡桐,詠絲瓜、葡萄、南瓜、冬瓜、苦瓜、藜蒿等。1987年6月作《丁卯仲夏小園雜詠十首》,串起來詠了十幾種花、果、菜,妙不可言。他不光吟詠,而且親手植草培花育果種菜,活兒幹得漂亮,詩寫得更漂亮。陶先生在“花事”上是很下了些功夫的,選種、插枝、治蟲、授粉、移栽、搭棚、除雜、采光,無不親力親為,堪比花工和菜農,這在“教授詩人”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且看他怎麼種南瓜詠南瓜:“早年喜憶大豐收,近歲頻仍願未酬。去歲決心停播子,今年技癢又從頭。”(《種南瓜紀感三首》)這是說決定種南瓜。“葉綠花黃映鬢皤,雌花不實究緣何?今年難得肥充足,無那陽稀雨太多。”(《時近盛夏,南瓜尚未著果》)這是怕雨水多了影響南瓜結果。“又見雌花即破苞,雄花難覓但心焦。昨晨外采雄花粉,施粉匆匆興自饒。”“施粉頻年乏妙方,但憑毛筆作紅娘。人工那及天工好,蜂蝶紛紛何處忙?”(《南瓜施粉二首》)這是說為南瓜人工授粉。授粉這件事是和老伴一塊兒幹的,要以詩記之加以表揚:“小瓜綠色水汪汪,三日生成半尺長。長勢喜人聊可慰,不辜妻子覓花忙。”(《雌花受粉後賦》)“窗前已見第三瓜,綠意蔥蔥興自賒。待到秋中黃熟後,子留明歲發新芽。”(《南瓜棚上喜著新瓜》)這是寫南瓜上了棚,豐收在望,要留種子。“春後北窗外,還須種南瓜。縱然無果結,花亦樂生涯。”(《明春北窗外擬再種南瓜》)這是說今年種了明年還要種,不管它結不結果……這哪裏是詠南瓜,這是詠生活、詠親情、詠自然、詠詩畫。


  在陶先生筆下,花花草草無不性情躍然,既是花的特質,更是詩人賦予它們的品質。如“我愛階前茉莉花,清貧不肯慕榮華。問渠何以超凡俗?為有風情信可嘉。”(《茉莉二首》)“牽牛紡線植為鄰,綴目張綱亦費神。唯恨不如蛛網美,此蟲滿腹是經綸。”(《結網牽藤有感》。注:“牽牛”是絲瓜)“莫謂吊蘭非豔妝,胸懷誌意不尋常。為憎人世多氛沴,淨化朝朝樂未央。”(《吊蘭》)“東鄰送我太陽花,萬紫千紅映日華。劇愛光明惡陰暗,年年槐序動詩家。”(《太陽花》)“石縫生涯不厭貧,前經秋旱亦精神。雞冠特立紅光豔,可警貪夫起懦人。”(《石縫雞冠花》)“葉形似虎耳,由此得嘉名。莖紫貪伸展,石間猶鑽營。”(《虎耳草》)琢磨琢磨看,這詠的是尋常花草嗎? 

  陶先生愛花,不惜以濃墨重彩描摹和傳遞百花之美,卻毫不含糊地表示了對牡丹、桃花、李花和曇花的厭惡。有詩為證:“不種牡丹花,欣羨豪華,年年門外種絲瓜。三伏貯陰涼氣動,客至常誇。   藤蔓走龍蛇,生意堪嘉。朝朝分綠上窗紗。磊落沉沉收獲日,喜愧鄰家。”(《浪淘沙˙絲瓜》)“群芳喜爾態從容,春夏秋冬色澤同。不似名園桃李豔,須臾飄落總隨風。”(《月季又開二首》)“隨地安家性不嬌,騷人宜讚美人蕉。平和純樸風期見,恥作桃花逐水飄。”(《分栽美人蕉二首》)“陽台怕見此花開,頃刻凋殘劇可哀。往事匆匆春夢逝,不堪回首話寒灰。”(《曇花》)陶先生是仁者,愛人及物,他當然不會作賤自然界的任何花草,他是以花喻人,他對人的品格有旗幟鮮明的取舍與褒貶。

  陶先生也詠鳥詠蟲詠魚,沒有詠花的多,卻也美妙。如:“故園田壟內多塘,就裏烏魚必幾雙。每見雌魚領群子,浮遊水麵網難防。”(《烏魚二首》)把烏魚寫得活靈活現,沒有生活體驗,是寫不出來的。詠燕的較多,如:“衝風無敵手,掠水不沾身。細雨歸來晚,偎頭笑語頻。”(1945年《燕三首》)“風似張弓雨似箭,遠山無影近無蹤。堅強唯有衝天燕,展翅依然舞太空。”(1946年春《燕》)多麼形象而細膩。詠蟬的也多,如:“戶外玄蟬徹夜鳴,如吟如唱意難平。參天茂樹無知覺,唯有騷人最動情。”(1995年7月5日《蟬鳴》)“泡桐蔽日綠陰濃,上有清蟬韻不窮。駱氏高吟成絕唱(駱賓王《在獄詠蟬》),誰能健筆與渠同?”(1995年7月7日《聞蟬有感》)“北遷三載隔蟬聲,此地俄聞倍有情。庭樹婆娑未棲鳥,喜君來作不平鳴。”(1987年8月7日《庭院聞蟬》)

  陶先生以康為名以雁為字,詠雁的詩作有十幾首,細讀起來十分有趣。如1944年作《聞零雁》:“連朝陰雨下寒天,自笑如豺瘦可憐。零雁飄飄向何處?夜深應莫問團圓。” 1993年元月作《又聞雁聲》:“鄱南昔日雁飛聲(予家在鄱湖南岸,雁聲日夜可聞),異地重聞別有情。雪虐霜饕留腳印,南征北戰結軍營。因防弓矢常銜葦,為送音書不計程。節義凜然騷客頌,以君為字勵平生。”1995年11月有《雁二首》:“塞北秋來雁,江南踏雪霜。弋人心慘毒,日夜信難防。”“雁是忠貞鳥,終生不變情。南州有騷客,與爾共心聲。” 2000年10月又有《雁二首》:“知候信禽君莫羅,秋南春北愛山河。永懷昔日鄱湖水,常喜長空列陣過。”“自古忠貞有頌聲,渡鄱竟以字餘名(名康字今雁)。誰知多病江城困,羨爾年年事遠征。” 2002年11月30日《聞雁聲二首》是陶先生的詠雁絕響,似藏有生命密碼:“信步俄聞過雁聲,雁聲每動故鄉情。故鄉北與鄱湖近,冬日常看雁陣經。”“字行回首豫章城,無可如何插建成。五十四年如掣電,就中奧秘有誰明?” 

  花鳥蟲魚皆為“物”,“弄鳥吟花”是“詠物”。陶今雁先生正式出版的《雪鴻集》《秋雁集》和《寒梅集》共收錄舊體詩詞 1860餘首(不含對聯),他是當代“江西詩派”的代表性詩人之一。“詠物”詩詞逾兩百首,在他全部詩詞作品中占的比重不輕,是不可忽略的文化存在。

  詠物即詠人,詠物即言誌,詠物皆寓意,詠物遣詩興。陶先生深諳其中奧妙,演繹得出神入化。他“宗杜”,寫的不是“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聞吹笙”(李商隱《二月二日》)那種詠物詩,心摹手追的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那樣的詩語與詩境。

  杜甫的《三吏》《三別》《兵車行》自是曠世之作,《畫鷹》《歸燕》《瘦馬行》《苦竹》《病橘》《枯棕》《為農》《園人送瓜》也是好詩,“穿花蛺蝶深深現,點水蜻蜓款款飛”“美花多映竹,好鳥不歸山”“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也是絕妙好句。尤其讀陶先生詠雁的詩,很自然地會聯想到杜甫的《歸雁》和《孤雁》。

  陶先生晚年“詠物”主要是詠花鳥,詩詞兼備,數量多,質量高,在思想和藝術上臻於大美。這是他詩詞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對美好事物所作的詩性記錄和傳頌,有閑情逸致,無無病呻吟。

  陶先生愛荷,是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品質的推重,也是對一種自然恩賜的珍重,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杜華平理解甚深,曾在文章中說:蓮香滿園“是先生一個美麗的夢,是從古典時代帶來的,從清真的詞裏,濂溪的文中,從釋迦牟尼的蓮座上走出的夢。”(《菡萏情懷,詩家興味——懷念我的導師陶今雁先生》)陶先生愛梅愛菊愛燕愛雁,他的另一位弟子戴訓超教授說:“很顯然,在詩人筆下,無情無性之花鳥已變得有情有性,已完全人格化了,寄托的是詩人剛直的個性、不屈的鬥誌和高潔的心靈。”(《陶今雁先生古典詩詞創作給我們的啟示》) 

  “潛心為美豫章城,植草培花別有情。聞道振翎將出穀,好遷喬木囀流鶯。”(《贈玉蘭花》)這首詩很見陶先生“詠物”的心跡。他是真正以詩為生命的人,有敏感、細膩而強健的詩心,對“物”有特別的體悟。他也是真正具有寒梅、芳菊、清荷和秋雁品格的人,晚年更是到了超塵脫俗的境界。除了這些之外,陶先生熱衷於“詠物”,詠得又是那麼有特色有高度有深度有奇趣,我感覺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原因在起催化作用。

  其一,他主編過一部大書、好書。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陶先生主編並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近185萬字的煌煌大著《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他在詠物詩方麵有廣泛的識讀和深入的研究、獨到的見解,熏陶多多,沾溉深深。他是認真仔細的人,任了“主編”,就不隻是“掛名”,這從他與副主編姚品文教授及各位撰稿人長期而深厚的交誼中看得出來。《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是大部頭辭書,分為30個類目,每個大類目內還有小類目,涵蓋麵寬,適應麵廣。最為難得的是,書中對所有編入的古詩都進行了注解,對於一些文學知識的出處進行了大量的解讀與考辯,這一點和陶先生的名著《唐詩三百首詳注》頗相類似。這部書“兼顧辭書編纂的科學性和文學研究的學術性”(《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前言》),胡守仁教授為之作序,讚譽它是“後出轉精”之作。讀陶先生的詠物詩,如果聯係著讀這部書,會有超出預期的收獲。


  其二,與教書育人特別是帶研究生,為研究生做示範有關係。陶先生教出來的研究生大都會寫詩,當年渾然不覺,越往後越悟出和感激導師的良苦用心,多有深情回顧。胡迎建研究員說:“回想當年陶先生藹然之容,訓誨再三,要求我們每一星期要作一詩……又曾率諸門生至人民公園觀菊展,限定每人一首七律交卷,其時真有‘風乎舞雩,詠而歸’之樂。”(《詳明愷切,精益求精——陶今雁<唐詩三百首詳注>讀後感》)杜華平記憶猶新:當年陶先生寫詩,別的導師也寫詩,但是逼著學生寫詩的還就是陶先生一人。時隔三、四十年了,胡迎建、杜華平這幫“陶門弟子”,仍是江右詩壇的骨幹,“為有源頭活水來”。菊花這樣的題材是最適合訓練學生習詩的,那些年,與江西師範學院相鄰的南昌市人民公園秋天常辦菊展,市中心的八一廣場辦過菊展,青山湖校區校園內也辦過小型菊展。陶先生克服身體上的困難,經常帶學生參觀這些菊展,觀後必定有詩——自己有詩,要求學生也得有詩。《丙寅歲與俊道華平鍾東訓超人民公園觀菊展二首》《迎建俊道華平均以詠菊詩見示用前韻為報二首》等,就是和研究生們觀菊展之後所作,既是和詩,也是樣詩。


  其三,晚年頻密的“弄鳥吟花”,特別是吟詠瓜果蔬菜,與他的健康狀況不佳有關,隱含著某種“代償”效應。陶先生年輕時患有旋暈的毛病,中年身心受創,晚年症狀加重,不宜遠足,不能坐汽車,連自行車的後座也不能坐,活動範圍基本限定在家裏和學校,散步隻是在校園內的樹下和水塘邊轉轉。和他朝夕相對、息息相通的,主要是花草和瓜果蔬菜,讓他覺得充實和愉快的,主要是寫詩填詞。他是真正的“弄鳥吟花適此身”。這是一種文學表現,也是一種生活狀態。他因之充實,為之陶醉,將一些不好的感覺分解、屏蔽、轉移、驅散了。陶先生體弱卻得享天年,其平靜安詳相當於無疾而終,“弄鳥吟花”應是他的一種養生之法。他用花鳥和詩歌為自己作了最不費錢又最有價值的人生關懷。如果此一條成立,則陶先生在校園種荷之事上的“執拗”就很好理解了。

  經過長長的時間驗證之後,人們越來越發現身形瘦弱的陶今雁原來是高光高能的學者和詩人,既成就卓著又曆經坎坷,既莊重謹嚴又玲瓏剔透,既溫潤如玉又傲骨錚錚,既與人為善又疾惡如仇,既從容優雅又警覺機敏。要“懂”這樣一位先生,光讀他的《唐詩三百首詳注》等論著是不夠的,還要細讀包括他為數眾多的詠物詩詞在內的舊體詩詞,還要讀他主編的《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這都是陶先生留給後人的珍貴的精神遺產,蘊含於其中的文化價值,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現有的認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