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
2024-05-08 12:58:00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工作指南。高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青年大學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群體。新時代背景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是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時代之問的重要前提,也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高校須主動肩負使命和責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麵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麵,培養政治堅定、素質過硬、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全麵把穩黨的領導的“方向盤”,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黨建引領機製。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主線,成立鑄牢教育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積極構建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協同發力的育人工作機製,將包括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在內的鑄牢教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提高學校教職工在鑄牢教育中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是要堅持黨委書記、校長帶頭講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課,引導廣大師生積極主動成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踐行者、促進者、守護者。二是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常態化納入學校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以及各學院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學習主要內容,形成“領導幹部領學,專家學者講學,全校師生主動學”的學習熱潮。三是要將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貫徹落實到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日常教育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直接聯係廣大師生的作用。深入挖掘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故事,在共建共享中教育引導各族學生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強大合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校指標體係,以爭創示範校為目標引領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走深走實。
要全麵夯實教育教學“主渠道”,打造鑄牢思政教育大課堂。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要發揮課堂大平台的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充分發揮思想引領和凝心鑄魂的作用,畫好各民族一家親的最大同心圓。一是要推進教學改革,夯實課堂陣地。把鑄牢教育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抓手,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各民族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擔當重任。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要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體係裏融入鑄牢教育,提高各民族學生的知識素養,厚植家國情懷,增強鑄牢教育實效。聚焦學科優化調整,用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材,將其從一門課程變成一套課程體係,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優勢學科群;加強相關學科集體備課,引領大高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一批優質課、精品課、示範課;進一步拓寬課程實踐場域,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效銜接、有機融合。立足時代,從曆史進程和時代大勢中梳理提煉蘊含民族精神和時代主旋律的教學素材,將各族人民正在書寫的時代故事、正在進行的偉大變革、取得的曆史性成就,作為鑄牢教育的寶貴資源,講好中華民族反對侵略、團結抗爭的革命故事,守望相助、團結進步的建設故事,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發展故事,不斷拓展“大思政課”的價值內涵。二是要聚焦教師層麵,提升素質養成。教人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教師是開展鑄牢教育的主體力量,要不斷提升政策理解、知識掌握、自主教育學習的自覺性和教學能力等。在係統推進鑄牢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把政治素養作為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提高教師政治站位,增強做好鑄牢教育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打造教師發展平台,常態化開展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教師能力素質;完善現有教學質量評估、師德師風考核等評價體係,對高校教師開展鑄牢教育的教學綜合素養、育人綜合素質進行全麵評價,及時反饋評估結果,強化評估結果運用,提升教育成效和質量。
要準確貫徹精準思維“新路徑”,搭建精準管理服務平台。做好少數民族學生工作,要善於掌握其鮮明特點,深刻把握其發展動力,以階梯式需求滿足規律為工作開展重要抓手和有效支點,緊緊圍繞滿足少數民族學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來全力搭建高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平台,實現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麵可持續發展。一是要搭建服務供需信息溝通平台。高校要秉承以生為本,尊重少數民族學生主體地位,暢通與少數民族學生的上下溝通渠道,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負責,各相關單位協同的信息溝通機製。通過開展走訪交流活動,建設少數民族專用信件箱,利用線上平台多渠道收集少數民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飲食、住宿環境等多方麵的建議,並及時給予反饋。二是要搭建一體化就業協調平台。高校要立足學生就業需求,聯合多地就業部門舉辦畢業生專場招聘會,與民族地區專業對口單位建立聯係,為少數民族學生拓寬實習就業基地。三是要搭建精準幫助全覆蓋平台。高校要通過開展精準幫扶全覆蓋”活動,為經濟困難學生製定個性化幫扶措施,組織“1+1+1”活動,推動黨員幹部、學生黨員和少數民族學生組成互助小組,全方位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堅持每年組織開展向家庭困難的各族學生送溫暖活動及少數民族學生幫困助學活動,引導各族學生克服困難,立誌向學,樹立信心。
要強化文化育人作用“大平台”,構建多元和諧的校園文化場域。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積澱,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為促進各民族師生和諧互動,團結友愛相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重要場域。一是要建設一批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校園文化景觀。擇優設立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校”,支持打造一批突出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建築、景觀、展陳、雕塑和博物館。讓校園的建築、場館、樹木“會說話”,讓書本、文物“活起來”,把中華文化基因的內核景觀化,賦予校園一景一物以教育意蘊,發揮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二是要舉辦係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一批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的專題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一次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唱一首民族團結進步歌曲、講一個民族團結進步小故事等活動,創新全景式、沉浸式的育人場景。三是要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開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校園文化“雲平台”。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打破時空、虛實界限,開發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網上場館和虛擬仿真教學資源,製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推文、微視頻等新媒體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具交互感、現場感、代入感的學習場景,引導學生突破信息繭房,讓“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和“五個認同”思想紮根心中。(作者:沙易卉)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