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種樣式的文學作品,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性人情的表現上出彩,便是上品。江西師範大學已故唐宋文學專家,《唐詩三百首詳注》的編著者陶今雁(1923—2003)教授自己創作的大量舊體詩詞是公認的上品,我也很喜歡,雖然對他怎樣用典、怎樣調平仄、怎樣拗和救等等不甚了然,但並不影響“讀人”。陶先生用詩性語言描摹的,彙成係列、躍然紙上的人物,給了我牢牢的吸引和深深的感動。詩以人傳,人以詩傳,詩在人就在,豈不貴哉?
一
陶先生詠得格外用心,描得最為恭敬的是老師。
“予幼讀私塾,老師萬運機先生教態極嚴,其授課中有《聲律啟蒙》,責令大者對對聯,小者調平仄……抗日期間讀小學,語文教員吳世英先生,授課之餘,朝夕誦詩不輟,耳濡目染,使予亦養成誦詩之習慣。”這是陶今雁在他的第一部詩詞集《雪鴻集》自序中說的話,勾勒了萬、吳二先生的輪廓,而分別收入《雪鴻集》和《秋雁集》《寒梅集》中的《憶吳世英老師》《望子》《曾記》《浪淘沙》《師恩》等,將這兩位老師尤其是吳世英吟得血肉豐滿,詠得呼之欲出。“覽觀群籍連朝夕,愛育諸生等弟昆。屢借藏書開眼界,每聽哼調動詩魂。”這個“樸學根底雄厚,家中藏書甚富”的吳先生,教了陶今雁好幾年,自個兒不寫詩,卻喜愛搖頭晃腦誦詩;視學生如弟兄,慷慨地借書給大家讀;對陶今雁特別好,弟子在省城念大學,寒假返鄉,他還冒著嚴寒登門看望,並送野蜂蜜。陶今雁念念不忘這兩位“係第一粒扣子”的先生,“笑語歡容,終生繚繞在胸中”;“感荷昔年沾化雨,白頭難忘是師恩”。
劉永濟、徐天閔、黃焯、胡國瑞、程千帆等,是陶今雁本科的業師,武漢大學“五老八中”之人。“五老名師譽九州,宮牆欲列豈能酬?後來借得東風便,終住洪齋(注:陶今雁就讀武大時住洪字齋宿舍)道業修。”這些老師,陶今雁結交甚篤感情最深的是黃焯,敬重有加後來有較多工作聯係的是胡國瑞,十分仰慕卻難得見上一麵的是程千帆。陶先生吟詠這些老師的詩詞合計20餘首。“淵博鄭箋師獨議,精深黃學孰旁通?長江浩蕩文情富,鸚鵡崢嶸品格崇。”“感公培植衷腸熱,愧我荒疏疾疢稠”。這些詩刻畫了黃焯博學而謙恭、與生為友的君子形象。胡國瑞教授改革開放後在武大領銜帶研究生,是校方重點保護的人物,一般不讓外出,1979年江西師範學院開始招收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陶今雁同胡守仁任導師,多次請胡國瑞赴贛主持論文答辯,國瑞先生有求必應,不辭勞苦,其中飽含著他與胡守仁、陶今雁之間深摯的個人感情,三人酬唱之作甚多,見事見物,更見情見人。程千帆晚年在南京大學效力,與陶今雁保持著書信聯係,互贈論著和詩作,陶今雁有《呈千帆師二首》,稱頌程先生“碩士南天爭立雪,文人北鬥共依航”,有《讀千帆師<閑堂詩文合鈔>三首》,用“南軒一讀一回新,夫子文章獨軼群”“文苑先驅日漸稀,吾師才學世珍奇”“聯璧輝光傳海宇,學林無不揖清芬”等詩句凸顯程千帆高邁的名流形象。
胡國瑞贈陶今雁詩
師輩中人,經陶今雁“立體式刻畫”的是胡守仁。
胡守仁(1908—2005),字修人,號拜山,江西師大(原江西師範學院)老牌教授,著名的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和教育家、詩人。陶今雁和他關係不一般。
初步統計,陶今雁三部詩詞集中專詠胡守仁的作品有35題49首,多以“奉酬”“奉答”“呈”“賀”為題,統稱“修人師”,一律毛筆書寫,留有底稿,至今墨香醉人。
“黃鶴樓前過萬舟,先生才思似江流”;“釀蜜吐絲五十載,誨人不倦仲尼風”;“詩承山穀傳神韻,文法歐陽得妙微”;“樂在歌詩不知倦,先生龍馬是精神”;“夫子不嫌長點鐵(注:陶先生謙虛,用“點鐵成金”意),他年庶可少乖訛”;“留得光輝典型在,長教後世仰望頻”……這些滾珠濺玉的詩句,將胡守仁仁者、智者,人師、經師,詩翁、詩癡的形象描得淋漓盡致,吟得回腸蕩氣。
陶今雁以雁自況,以清荷、秋菊、寒梅品格為崇。胡守仁不僅是他的長輩和老師,不僅是名家、名師,而且對他有知音之誼、知遇之恩。胡先生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導師之一,他帶研究生,拉上陶今雁一塊幹;胡先生嗜詩如命,和陶今雁“身雖異代心相契,長揖清芬若結鄰”(《秋雁集˙四次奉酬修人師見賜之作二首》);胡先生讚賞陶先生的人品和才華,視為知己;胡先生贈陶先生的詩不下40首,也是用毛筆端端正正抄錄。胡守仁身上有“五老八中”的影子,有萬運機、吳世英的痕跡,陶今雁將自己對各個學習階段恩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傾注在了胡守仁身上。這種愛與敬是互動的。以胡守仁和陶今雁等為代表,江西師範學院曾經是江右詩歌的重鎮,群峰競秀,風騷遙領。有研究者認為,這充分體現了“江西詩派的當代餘韻”。
胡守仁《四疊韻奉酬今雁教授弟即希吟正》手稿
被陶今雁尊為老師而深情詠讚的,還有著名戲劇家石淩鶴、著名語言學家餘心樂、著名外語和外國文學教育家張謹之、著名書法家陶博吾等。“英烈教授”姚名達是特殊的一位。
二
劉方元、鄧誌瑗,這兩人在陶今雁詩詞中出現的頻次高,詠他們的詩詞多,有10餘題20餘首。
劉方元(1916—2011),筆名陵君,江西萍鄉人,是錢基博、馬宗霍等名師的及門弟子,1964年調入江西師範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中文係,先後擔任過係副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先秦兩漢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著有《孟子今譯》《禮記直解》《龍文鞭影新注》(與劉鬆來合作)等,酷好詩詞,有《方元詩詞選》和《方元詩詞選(續)》存世。他很敏捷,寫詩作詞和走路一樣飛快,陶今雁感歎“讀罷佳篇動我衷,古稀行止快如風”;劉教授夫婦同臻八秩時,陶今雁以詩祝賀,詠讚他們“氣養浩然人不老,童顏共飲九霞觴”。從《寒梅集》的編排上看,陶今雁寫的最後一首詩是《謝劉方元教授》:“平生宿疾未能瘳,近歲新屙又效尤。感激溫存常勉勵,何時重上故人樓。”這首詩作於2003年2月底,陶先生2月28日(當月的最後一日)仙逝。最新發現,劉方元70歲時,陶今雁步胡守仁詩韻作賀詩兩首,未見收入詩集,但非常生動有趣,謹錄於此:“七十今朝不算奇,奇於健步似偷兒。偷來王母蟠桃食,長為人間賦妙辭。”“廿載滄桑絕代奇,曇花一現弄潮兒。從今海晏應無慮,為祝期頤獻俚辭。”
陶今雁《奉酬鄧劉二同誌見示詠菊》四首手稿
陶今雁《壽方元同誌七十胡老韻》詩文手稿
鄧誌瑗(1915—2008),字希玉,號愚夫,筆名夢樵,江西奉新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詩人,江西教育學院中文係教授,江西師範大學古漢語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有《訓詁學研究》《中國文字學簡說》《廣韻反切校證》《儀禮直解》《夢樵詩詞文寄情集》等。陶、鄧二先生是“江西井岡山大學”溝邊辦學時才相識的,一見如故,結為至交。陶今雁“奉”“贈”給鄧誌瑗的詩詞,除表達通常的思念、慰勉等之外,更有“疇昔遇塵劫,蠻觸戰旗紅”“先生學富擅才華,閱盡滄桑鬢尚鴉”“蠖屈斯須莫怨嗟,青雲終竟屬龍拿”“論交永憶吾嫌晚,品味難忘子餽魚”之類,內蘊深曲,切合鄧誌瑗的經曆和性格。1996年所作《丙子日懷鄧誌瑗教授》更是足見對鄧的敬重:“一識瑗公廿七霜,先居井嶽後南昌。溝邊看虜情難吐,湖畔論文意共揚。既羨胸中多樸學,複欽筆下擅詞章。年雖八十蒼鬆健,長映青陽立岱岡。”鄧誌瑗有大量詩詞贈與陶今雁,二人出集子,相互作序言。
劉方元和鄧誌瑗,是陶今雁文友、詩友、摯友的代表性人物。
陶今雁詩詞所詠“友朋”類,可以開列出一串串的、長長的名單:陶元明、舒揚、蘇兆群等,小學同學;洪博齋、王紹春等,中學同學;彭印衝、鄧慶佑、郭錫良、高蹈、潘忠庭、蘇意俊等,大學同學;姚品文、萬萍、杜德鳳等,單位同事;李春林、席聯鑫、李華等,因出書而結交的朋友;旅美僑胞方民希,外省的徐迅、吳柏森,本省的周作億、熊柏畦、譚耀炬等,因注詩、編詩、論詩、興辦詩詞學會而結緣的友人;帥新吾、林勇等,病友;魏寬煌、李誌剛等,醫生……這些人在陶今雁筆下各呈風姿,組合起來,是詩人長懷心中的好友群。
著墨為多,刻畫為細者如:
姚品文,1959年畢業於北師大,同年分配到江西師範學院中文係,主講元明清文學,是明寧王朱權曲學研究的權威。陶今雁贈姚品文教授的詩詞有7題7首,盛讚她學術和人品“銅山獨辟(作者自注:用顧炎武“采銅”意)昂昂”,“歲寒鬆竹奇姿顯,戰雪迎春更有梅”。陶今雁主編《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姚品文是副主編,配合默契。姚品文深諳陶今雁詩詞精妙,寫過多篇高質量的評論文章,還為《寒梅集》作序,直言陶先生是“真正稱得上是‘詩人’的人”。
陶今雁贈姚品文詩文
陶元明,陶今雁“情同手足”的小學同學。從1947年春的《寄元明》到2002年6月的《永懷故人陶元明》,陶今雁先生共有7 首詩寫這個友人,自青春年少時的“雷陳高義吾儕在,元白遺風世俗羞”,到盛年時的“雷陳舊誼終難變,久別重逢惜發蒼”,再到垂暮之年憶舊時的“平生知我君為最,情同管鮑芝蘭芳”。陶元明去世後,陶今雁寫了兩首詩予以哀悼。
陶今雁《憶元明》等詩詞手稿
陶今雁憶舊友舒楊詩詞手稿
鄧慶佑、高蹈,都是陶今雁老南昌大學和武漢大學的同學。陶今雁詩詞集中有五首“懷鄧慶佑”之作。鄧慶佑先生是紅學專家,長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出版過《紅學人物誌》,編過《紅樓夢學刊》等。“黃(庭堅)詩勝會臨風歎,紅(樓夢)學嘉評奏凱回”,是讚鄧慶佑的學術成就;“縱橫馳騁君誠健,左右羈縻我獨孱”,是讚鄧慶佑身康體健;“川原遙阻隔,情誼永蔥蘢”,是詠關山阻隔卻無礙二人的深厚情誼。高蹈先生長期在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任教,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教授,陶今雁與他日常聯係多,關係密切,有詩為證:“珞珈回首卅年間,滄海三遷放目看。夏口暫分蟬共苦,豫章長聚月同歡。縱橫馳騁君誠健,左右羈縻我獨孱。屢渡湖橋勞勉慰,不須摩詰唱陽關。”(《贈高蹈》)
林勇是陶今雁1962年春天在烏石橋醫院住院時的病友,《寄林勇》《懷林勇》《憶林勇二首》都是寫這個人的。林勇原籍山西,是“少小參與抗日,十四即入紅軍遊擊隊”的老革命。二人因治病而“萍水相識”,“情極歡洽”。 “羊腸小道君先走,一馬平川我後來”, 陶今雁贈林勇的這兩句“貽詩”富有深意。
陶今雁《憶林勇》等詩詞手稿
李春林、席聯鑫。李春林是《唐詩三百首詳注》前六版和《雪鴻集》的責任編輯,他和陶今雁因這兩部書特別是前者的出版結為忘年交,所演繹的著作者和出版人之間親密合作的感人故事廣為流傳,相互之間的詩詞唱和也是極美妙的文化逸事。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陶今雁和席聯鑫之間。席先生是《中國曆代詠物詩辭典》的責任編輯,陶今雁有《贈席聯鑫》等四首詩詞相贈,“浩劫頻年承顧念,舊情長在水長流”,除了著者與編者之間的友誼外,他們之間還有師生之情——席聯鑫是江西師範學院中文係1966屆畢業生。
方民希,廣東中山人,後移居美國,國學功底深厚,喜好詩詞。陶今雁的《唐詩三百首詳注》傳到海外,被方民希發現並推崇,通過出版社聯係上作者後,長期保持通信聯係,深入探討文化。陶先生有《贈旅美僑胞方民希先生四首》《懷旅美僑胞方民希先生》等詩作贈與方民希,“唐音同好契嚶鳴,九載神交萬裏情”,兩人雖未見麵,但惺惺相惜,建立的是橫跨大洋的情誼,而將他們緊緊相連的,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三
陶今雁教過私塾和小學,時間極短,教大學時間長,三十餘年,指導研究生20名,培育的本、專科學生難計其數。眾學生在陶先生心中的分量之重,吟詠學生的詩詞之多和用情之深,一目了然。學生,是陶今雁詩詞人物畫廊裏重要的組成部分。
突出的是研究生,雖然隻有20名,但這都是陶先生和胡先生“金針”細度、嘔心瀝血、寄予厚望的對象。五批研究生,從1979年招的第一批第一位曾子魯打頭,到1987年招的第五批年齡最小的薑欽雲收官,研究生們全都得到了陶先生的詩詞和手劄,多則七八件,少則二三首,偶有合吟,多為單詠。讀陶先生寫給研究生的詩詞,讀著讀著會熱淚盈眶。這些詩詞背後都有故事,言外都有旨趣。諸生的經曆、性格、才情,以至年齡、家庭等等,與詩詞內容莫不緊相契合,一人一麵目,一人一情性,但先生對學生“莫學桃花逐流水,好留風骨與神州”的教誨和期冀是完全一樣的,先生對學生“比對兒子好”的感情也是完全一樣的。
挑幾個我比較熟悉的來說。
謝蒼霖,第一批5名研究生之一,碩士畢業後到江西教育學院中文係工作,我有幸與他同事9年,且在同一棟講師樓同一單元居住5年。謝老師是贛南於都人,家庭條件差,勞動之餘自學獲得知識,從生產隊長直接洗腳進城立雪胡門陶門,為人純樸真誠,為學孜孜不倦,不善交際,特別能吃苦,長年除了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就是關在家裏著書立說,冬天寫字時間長,凍得兩手開裂,用膠布粘貼傷口。他每年春節必定要攜夫人到師大老校區給胡守仁和陶今雁先生拜年,雷打不動。所著《三千年文禍》和《綽號異稱辭典》等,全是學術精品,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陶先生寫給謝蒼霖的詩詞共3題6首。1991年6月有《寄謝蒼霖四首》,其三:“從來逆境出人才,謝子經過亦苦辛。繼晷焚膏窮歲月,沍寒搦管手為龜。”同年稍晚又有《鷓鴣天˙贈謝蒼霖》:“貢水蜿蜒入贛江,不辭千裏注鄱陽(作者自注:鄱陽湖)。洪州㓖冹心彌暖,湓浦艱難氣益昂。 揮健筆,轉剛腸,千秋文章費平章(作者自注:近有《三千年文禍》一書問世)。更看揚子波瀾闊,日夜奔流送巨航。”2002年春天有《風入鬆˙贈謝蒼霖教授弟》:“頻年弟子遠離多,常憶可如何!青藍舊地遊人少,謝縈懷、幾度來過。疇昔情親未減,依前淳樸堪歌。 豫章二紀苦研磨,造詣信峨峨。博聞強誌同儕冠,路漫漫、好騁明駝。承貺《桑榆憶往》,深慚歲月蹉跎(作者自注:《桑榆憶往》為先師程千帆教授所著)。”多麼形象啊,謝蒼霖栩栩如生!
王德保和我本科同學,是胡守仁和陶今雁先生帶的第二批3名研究生之一,後來讀了北京大學孫欽善教授的博士,長時間掌門南昌大學人文學院。陶先生贈王德保的詩詞計4題5首。1985年10月《送王德保》:“長聚原為夢,翻貽送別吟。三年增汝累,沒世疚吾心。賴有青桐樹,終成綠綺琴。神州天地闊,何處乏知音!”聽德保同學說過,讀碩士那幾年,陶先生的眩暈症很厲害,難於出行,而《唐詩三百首詳注》已正式出版並熱銷,取、投信函包括取稿費之類的事較多,他曾經幫助先生往來郵局辦事,也曾受導師委派到武漢大學迎請胡國瑞先生來贛主持答辯,陶先生詩中的“增汝累”當是指這些。1987年7月,王德保已經在讀北大,忙於課業 ,詩寫得少了,陶先生作《贈王德保二首》,其一:“未誦瑤章二載期,傳經吟什兩相宜。曹操征戰猶耽詠,杜甫流亡不廢詩。從古風騷關社稷,於今京邑振旌旗(作者自注:北京已成立中華詩詞學會)。勸君重舉淩雲筆,才思駸駸莫自羈。”陶先生的詩沒白寫,王德保的“詩功”未廢,如今更是“健筆淩雲意縱橫”。
胡迎建是第三批研究生之一,年歲稍大,功底甚深,最擅長詩詞,畢業後一直從事文學研究,曾任中國詩詞學會副會長、江西省詩詞學會會長,著作等身,且家庭和睦夫唱婦隨,陶先生寫給他的詩詞不少,其中有這樣一首:“風雅因緣氣味投,澤蘭江芷兩悠悠。縱違胡越同明月,況距尋常共唱酬。佳作頻仍開勝境,賢妻朝夕助良籌。南金有價程途遠,讚語時聞慰白頭。”(1991年《贈胡迎建》)
薑欽雲是第五批中最小的研究生,也是陶先生的小同鄉,後來從事專業出版,成就不凡。當年他也在先生看病、取藥、投稿等瑣事上出過微力,陶先生出詩詞集也征求過他的意見,贈與他的詩詞就別有意味了。如1990年作《臨江仙˙贈薑欽雲》詠及:“同飲青嵐湖裏水,何緣又聚洪州?深慚多病累操籌。感君才思捷,長濟泛時舟。”1997年元月作《贈薑欽雲》:“青藍亭畔漾清淪,同住嬰城日月新。廣結善交敦友誼,出奇製勝展經綸。《雪鴻》問世常關注,《秋雁》成書更費神。自歎樗材兼老病,閑吟有愧百年身。”
再說兩個不熟悉但我很尊敬的人:
盧和,第五批研究生之一,畢業後回福建工作,陶先生有6題9首詩詞贈與他。“豫章三載嬰君累,幾度沉思望月明”“品善業精才自倚,山高水險路恒通”“感子深情存問,桂圓銀耳珍豐” 等,都是表達讚賞、惜別、感謝之情的。我特別注意到2002年元月的《答盧和賢弟遙寄肉鬆》和2003年2月的《臨江仙˙謝盧和賢弟又寄肉鬆》。後者雲:“遺品又從濱海寄,深情厚意難忘。去冬美味齒猶香。才疏而德薄,此物豈能當! 記得豫章相聚日,感君兀兀芸窗。辛詞杜什共平章。自慚難啟發,回首意惶惶。”肉鬆不是什麼高級補品,但查知這種東西富含蛋白質,具有補充營養和能量、增進食欲等功效,可以輔助治療體弱、頭暈等症,而福建所產肉鬆品質上佳,“閩源豐”“閩聚鑫”“黃金香”等都是名牌。這對師生感情多深啊!先生的謙遜多禮自不必說,盧和的為學為人,他對老師的一腔赤誠和處事之精細真讓人感佩。
段曉華是胡守仁和陶今雁所帶研究生中的“獨生女”。2003年正月二十七(公曆2月27日),陶先生作《答段曉華教授弟二首》:“天涯鴻雁送春來,展讀奇文倦眼開。鬱鬱蔥蔥行處見,神州萬裏氣佳哉。”“人生離合已尋常,君去羊城忽二霜。鵬翼垂天終合展,小鵪焉得與翱翔!”這是收到段曉華從廣州寄來的賀年信,“讀後覺春意盎然”,“茲賦二短章為報,兼抒別後所感”。這天,是陶先生溘然長逝的前一日!
陶今雁《答段曉華教授弟二首》手稿
飲水思源,結草銜環,學生們最懂得“夢憶春風絳帳堂,音容馨欬曷能忘?詩書誨我存情性,肝膽向人在日常。” (胡迎建詩句)在長長的歲月裏、滾滾的紅塵中,他們謹記先生的教誨,認準人生的方向,堅守各自的誌業,在不同的崗位上獲得了成功。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他們當中有的人名氣和影響可能比先生更大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懂詩、善詩,不少人是詩壇的健將、翹楚。他們的成功和喜悅,與先生的詩文潤澤是有直接關係的,在他們流光溢彩的人生道路上,始終有恩師相攜相伴相扶持的身影。段曉華教授有懷師新作,動人心弦:“蒔蘭九畹播芳菲,篤信行藏誌不違。欹枕心光猶吐焰,傳燈手澤自流輝。陶籬凝露溥兮下,馬帳撥弦鏗爾歸。白發門生久暌闊,每思立雪淚沾衣。”(《甲辰晚春觀瞻陶今雁先師手劄展感賦》)
沒有直接指導而相熟的研究生或其他學生,陶先生也慷慨贈詩,給他們意外的驚喜。幸運者如李尚行、邱尚仁、陳水根、聶言之、查清華等。有詩,就有先生的關懷和勉勵;有詩,就有被詠者的形象和特征。
非常羨慕得到了並珍藏著胡先生、陶先生贈詩贈詞的學長們。我有一個建議:某時,某一位或幾位發起,邀約上述胡門陶門弟子(或其家人),帶上先生的墨寶,齊聚嬰城,先到母校看看,再到紅穀灘象湖新區新辟的“木鐸之心”陶今雁師友手劄展室觀瞻一番,坐下來喝點茶,敘敘舊,興之所至,賦詩填詞,是很有意思的,說不定能找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感覺。
四
相較於前幾類,陶先生給家人、親故、鄉鄰寫的詩詞更是“清水出芙蓉”。
陶先生出身貧苦,經曆坎坷,“早歲輟耕道路艱,吟詩隻為破愁顏”。他五歲入私塾發蒙讀書,因父親早逝,家裏窮困,加上戰亂頻仍,幾度被迫輟學,能夠堅持下來並學有所成,靠了母親和大哥的關懷與支持。
在陶今雁的詩詞中,直接吟詠母親的不算多,但身形瘦小如牛負重的慈母形象赫然在目,動人心魄。“當年無地避饑寒,高利苛捐夢未安。除夕門多催債鬼,元朝巷滿索糧官。阿兄背井心常戰,老母愁炊淚不幹。萬落殍橫風雪惡,九州黯黯夜漫漫。”(《憶除夕二首》)好一個“愁炊淚不幹”,縱有千言,難敵五字。“望子成龍父母心,五齡逃學每為擒。韶光有限金難換,當日何知惜寸金?”(《望子》)好一個“擒”,神來之筆。我尤其欣賞陶先生78歲時作的《憶少時朝鳳庵前荷池遊泳事》:“庵前池內滿芙蓉,每趁看牛泳此中。母過牛拴人不見,荷花深處摘蓮蓬。”這叫活色生香,短短28個字,有場景、聲色,有人物、動物,有情節、橋段,更有絲絲縷縷的人間至真至美之情性。
陶今雁兄弟較多,與大哥陶棠關係最密切感情也最深厚,前前後後寫過十幾首專詠陶棠的詩詞,出版《秋雁集》時還附錄了《陶棠詩草》。1988年所作《大兄畫像》,是對陶棠簡括而完整的描繪,結合品讀《雪鴻集》中的《挽家兄二首》《漢宮秋˙元夕憶家兄》,《秋雁集》中的《懷家兄》《讀家兄遺作》《憶先兄》和《寒梅集》中的《憶一九五一年冬先兄寄紅梅舊事》等,讓人不能不發“字字血、聲聲淚”的感歎。在陶今雁的詩筆下,陶棠是恩如父執的兄長、知識淵博的學者、教導有方的老師,也是生死相依的摯友。陶棠舊社會在鄉村教小學,新社會長期教中學,是語文名師,黑白顛倒的年代被強加“反動學術權威”的罪名而遭迫害,“胸骨一根擊斷”,停職停薪,勞動教養,受盡磨難,然其忠誠於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誌節始終未移。陶今雁依戀、感激大哥,也從大哥的遭遇中反觀自身:1968年“禍從天降”,他也被強加莫須有的罪名,被關押48日,遭非人折磨,“抓餘頭碰牆,拳擊腰部,致腦、腰均受重傷……頭目暈眩三十四年來未曾間斷,而近年尤烈……其痛苦非言語可以形容。”(《寒梅集˙作者傳略》)
陶今雁《家兄事略》手稿選
胡守仁、劉方元題《陶棠詩草》詩詞手稿
“三七(注:指1962年,時年作者37歲)草成婚,時值歲大荒”。陶先生成家晚,當父親和祖父也晚:“三八生大兒,坐月借姨床”;“四十生稚子,稍喜有平房”;兩兒“各生一女兒,孟柯與孟鄰”。所以,陶先生愛子惜孫,詩詞中充溢著戀家和舐犢之情。從他的作品中,可以讀出師母的勤勞、善良、賢慧,讀出愛子的忠厚、踏實、聰明、孝順和好學上進。孫女兒在爺爺的眼睛裏更是清麗可人,也寄望殷殷:“人生近古稀,始得此明璣。天若假餘壽,會看渠奮飛。”(《孟柯將滿二周歲賦四首》)“年時小圃串紅開,一接容光畫出來。畫得逼真堪讚歎,此孩將是不凡材。”(詠讀幼兒園的小孫女孟鄰)
其他的兄弟和子侄,陶先生以“畫像”“憶”等為題分別作了歌詠,寫得非常傳神的如《四弟畫像讚》。親戚六眷中,大舅、大表兄、二表兄、三表兄等,各有詩詠及,寄情深深。向北強是陶今雁的姻親,先生有四首詩相贈;“蓮姐”是陶今雁的表姐,外嫁涇口,夫家經營的茶樓曾被日機炸毀,後移居到姑媽即陶今雁母親所住的孟後村,一生淒苦,陶先生有《憶涇口二首》《憶蓮姐》等多首詩寫她,細膩溫存,表達了深摯的關愛。
《雪鴻集》中的《憶鼎昌叔七首》和《寒梅集》中的《柱成四首》特別有趣。前者寫的是老家的鄰居、木匠鼎昌,其“聰慧多藝”而窮困潦倒的一生,折射的是艱難苦恨的年月,讓我聯想起魯迅和矛盾短篇小說中的人物。後者寫的是“從小在二叔家放牛”的一個孤兒:“自小聰明主意多,滔滔辭令若懸河。難忘湖畔牛郎聚,每聽渠能信口歌。”“兩人少小有深情,每日看牛結伴行。渠見山中來好鳥,及時邀我辨其形。”這不是田園牧歌麼?
陶先生不是孤立的詠人,而是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景結合著詠。他用了大量的詩詞吟詠湧泉套、府君殿、澄心寺、忠臣廟、萬壽宮、婆婆墳、秀才坑、東岡嘴,還有抗倭炮台、漕源巨楓、樓溪老樟樹等故鄉的舊景舊物,到他暮年,這些景物大都“與時消沒”或麵目全非了,但在先生的詩詞中保留著“原態”。這些作品沒有“閑筆”,而是成就典型人物的典型環境,有了它們,陶先生的詩詞才是豐富完整的文學世界,十分誘人,適合“二度創作”。
被陶今雁用詩詞“畫像”的“小人物”們,現在大多已經作古,有的人可能連一張照片都沒留在世上,可能“荒塚一堆草沒了”,可能“荒塚”也找不到了。隻因為入了陶先生的詩心、詩眼和詩境,他們便留了名,留了像,長存於世,何其有幸也!
五
詠人就是詠情懷,詠境界,詠現實,詠曆史。
確切地說,前文列述的四大類,隻是陶今雁詩詞所詠“人物形象”的一部分,如果把其他人包括古人算上,還要拉長長的單子。陶先生1997年的《讀杜雜詩》,70首七絕一氣嗬成,無不工巧,於杜甫擘畫完整,描摹精細,關顧周全,論說精辟。這組詩塑造了“這一個”杜甫,是陶先生“研杜”心得的濃縮,可視為《杜甫詩學》《杜甫別傳》的大綱。所以,惜墨如金的胡守仁先生為收錄了這組“雜詩”的《秋雁集》作序時,鄭重其事地指出:“於子美身世,知之最審,且深懷景仰之情,亦見其涵濡之久,而有以沾丐其筆端也。”
但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陶今雁詠百人千人,詠得最充分的是他自己。這也是一種“無意於佳乃佳”。假如說陶先生三部詩詞集中的人物構成了長長的、形神畢肖的形象畫廊,其中最具立體感和靈動性的是他自己。詠人即詠己,詠己亦詠人。
人貴有個性。陶今雁先生有怎樣的“個性”?很多人寫過文章,告訴了我們:陶先生經曆豐富、意誌堅定,世事洞明、愛憎分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治學嚴謹、滿腹經綸,溫文爾雅、與世無爭。從陶先生的詩詞中進一步“鉤沉”,我關注了幾個“異乎尋常”:
異乎尋常的念舊。誰都有老師、朋友、學生、親戚、鄉鄰,可有多少人會像他這樣“念”呢?念舊人舊景,還念舊物。陶家曾有一張棕床,是“溝邊三年”時友人楊國和從井岡山代購的,修了又修,用了30多年,陶先生先後用5首詩詠這張床;陶家有一把藤椅,也是楊國和代購的,也用了30多年,陶先生作110字五古長詩《破藤椅》,外加200餘字的序言歌之詠之。這哪裏是詠物?分明是詠人(楊國和)、詠歲月。2003年元月,陶先生作《聞姚懿德表姐仙逝後賦四首》,講的是姚名達烈士的外甥女、“江西師院老少均以表姐稱之”的姚懿德女士的故事,情節曲折,很是感人,相當於為姚懿德立了個小傳。
異乎尋常的聰慧。陶先生不光書讀得好,學問做得好,詩寫得好,字寫得好,還特別有悟性,心靈手巧,學什麼會什麼,幹什麼精什麼。從《憶少年耕讀數事》《壬午雜詩四十首》《憶養鴿四首》《捕黃鼠狼》等詩中,可以看出他精通農事,“插秧為能手,曾赴鄰村帶對行(注:領頭栽‘標準禾’)”;他是不錯的木匠,學斧弄鑿,“曾鋸白棠製犁轅,又製牛軛刨楓楊”,還會打製凳子(俗語有雲:“木匠好學,凳子難打”)。至於捉黃鼠狼(那個年代黃鼠狼不是保護動物)、釣蛙、捕黃鱔魚鰍、養鴿子等,更是不在話下。晚年種菜種花,論技藝,不輸專業菜農和花工。
異乎尋常的率真。主要體現在他對身體病弱的詠歎。陶先生身體不好是客觀事實,人盡皆知,主要是神經衰弱、眩暈,很嚴重。疾病這種東西,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比較諱言。陶先生不一樣,“病腳啷當”在他的詩詞中隨處可見,十分顯眼。“日月經天疾似梭,無端長在病中過”“頻年骨瘦無人識,異地魂交有夢知”“生涯藥裏伴,坎坷路悠悠”“久困暈魔詩思澀,喜公健筆舞虯蛟”“處世防多病,為師愧菲才”……這樣的詩句在陶先生的集子裏觸目皆是,獨詠要說,與友人唱和要說,“奉酬”師長要說,“示”學生也要說。初讀陶詩,我對此頗不解,甚至疑心先生“自黑”。我是太不懂陶先生了。他是純粹的、通透的、詩性的人。他這樣寫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看最重要的“道理”是他的坦誠和率真,他要用這種坦誠和率真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作出必要的解答,也要用這種坦誠和率真對身世和曆史作出必要的交代。“凝霜鬆菊見奇姿”,身體的孱弱和詩功的勁健在陶先生身上形成鮮明對比。他總說病病病,卻總在吟吟吟。2023年一二月,陶先生已是身患重疾(非眩暈),命懸一線,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換作別人,可能在醫院接受搶救,他卻堅持窩在家裏,每日吟詠不歇,往往日得三四首,作品質量和書寫的力道絲毫沒有減弱。詩是他的鎮痛劑;他是握著詩筆閉眼的;他最後的呼吸裏肯定有詩;他是真正的“人生到死詩方盡”;他的離世類於高僧坐化。人因真、善而美而強,“病腳啷當”的陶今雁的文學形象是軒昂的,儀表堂堂。
異乎尋常的包容。陶先生很敏感,心細如發,雖然出門不多,但天下大事,四海風雲,人生百態,眉眼高低,他都明察秋毫。他被侮辱被損害過,也被誤讀和誤解過,但很多東西在他的心中和詩中被分揀、揚棄了。他也抨擊假惡醜,但主要是謳歌真善美。他對曆史和現實的把握,對世道人心的認識和態度,表現出了傑出知識分子的氣度與胸懷。
陶今雁自書《雜詩三十首》之一
異乎尋常的迷詩。不錯,是“迷”。這一點最重要也最突出。他們那一代學人,寫舊體詩詞的不少,多屬“餘事為詩”,而陶先生是把研詩、注詩、講詩、吟詩作為最要緊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來做的,“詩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生活和生存狀態”(姚品文《寒梅集˙序》)。“贛江日夜水流東,多少光陰在亂中。唯有吟哦終未廢,好留雪跡覓飛鴻。”(《雜詩三十首》)在這方麵,他和胡守仁相伯仲,他們是用詩滋養生命的一對“璧人”。1996年5月7日至7月29日兩個多月的時間裏,胡守仁和陶今雁連續8次詩歌唱和,胡先生吟得14首,陶先生吟得13首(注:擔心累著胡先生,陶先生主動終止唱和),這年胡先生89歲,陶先生74歲。這叫“德不孤,必有鄰”。人上了一定的年歲讀他們的詩,細細地讀,仿佛穿行在山陰道中,望峻峰、觀峭壁、聞梵音,臨清溪、拂碧草、撩繁花,多見鳥獸蟲魚、常遇故知,會有特別的領悟和感動。
陶今雁的詩詞寫得又多又好,其中的人物形象是如此鮮明,我便萌生了願景:但願有人理舊補新,將陶先生的詩詞作品彙成合集重新付梓,使之更好地傳布;但願有人瞄準陶先生詩詞中的草蛇灰線,以陶先生描繪過的人物為原型,寫出引人入勝的小說或別的文藝作品來。(作者:周文)
(注:本文標題取自陶今雁先生《園中園看菊展四首》,見《雪鴻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