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服飾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為弘揚和傳承中華服飾優秀文化,展現學校辦學特色,9月7日至8日,江西服裝學院組織2024級新生和家長走進服飾博物館,開展“經緯之間覽千年”專場參觀活動,讓新生和家長們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服飾文化,樹立正向審美觀,增強文化自信。
家長學生參觀服飾博物館
作為江西省唯一一座服飾類的專業博物館,江西服裝學院服飾博物館設有十大主題展區,占地4500平方米,館藏實物、資料上萬件,博物館運用豐富的服飾藏品及現代展覽技術,展示了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絢麗光彩,是學校增強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實踐地。為了讓新生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華優秀服飾文化,學校黨委宣傳部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開通參觀預約,服飾博物館麵向新生及家長提供每天四場的講解服務。網上預約人數近千人,實際參觀超過兩千人。
博物館內,在副館長孫承飛的帶領下,新生和家長們參觀了古代服飾、民族服飾、少數民族服飾、贛鄱少數民族服飾、民族服飾珍品、婚紗走廊、新人獎作品、當代設計大師作品等展區。開啟了一段見證華夏曆史、探尋服飾文化之旅。進入服飾博物館,大家對每一件展品都充滿了好奇。從衣料到服裝,從飾品到鞋帽,從器械到染料,從魚皮服、火草衣等少數民族服飾到贛地佘族“鳳凰裝”,從當代大師的代表作到江服學子的獲獎作品……兩萬一千三百餘件珍貴藏品,讓新生和家長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華夏民族千年來的服飾史與服飾工藝史。孫館長耐心有趣地講解每一件藏品的曆史背景,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聆聽,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觀後感
服裝設計學院24級服裝與服飾設計4班秦堅凱(壯族):今天在服飾博物館裏看到了很多少數民族的服飾,感受到獨特的服飾文化,也體會到民族團結和文化包容的重要性,豐富了自己對服裝的認識和見解,以後一定多來博物館參觀學習,相信這裏一定會成為自己服裝設計專業學習的靈感來源。
服裝設計學院24級產品設計1班康亮(滿族):服飾博物館收集了56個少數民族的服飾,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學生,看到自己民族的服飾感到非常的開心。學校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服飾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麵做得特別好,在這裏學習生活,我感覺很自豪。
服裝設計學院24級產品設計15班崔新輝(壯族):這次參觀收獲特別大,首先是收獲了豐富的知識,博物館裏珍貴的藏品讓人目不暇接,其次是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氛圍,感受到了學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關心與關愛,今後一定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時尚傳媒學院24級動畫3班魏凡舜家長:參觀學校的服飾博物館,這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館內豐富的展品和詳細的介紹,讓我們對中華服飾有了全麵而深刻的認識,更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服飾文化的偉大和多元,同時也認識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性,增強了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
家長們紛紛表示,此次參觀活動不僅增強了家校之間的溝通,而且更加深入全麵地了解了江西服裝學院的內涵發展與辦學特色,“相信孩子在這裏一定會有所收獲”。
孫承飛說:“這次活動很有意義,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拓展和文化的熏陶,更是一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教育和培養,讓同學們不僅增長了知識,更培養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今後學校也將積極開展主題明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江服盛開民族團結之花貢獻力量。”
近年來,江西服裝學院服飾博物館充分運用館藏資源,促進學校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師生在一件件文物中,感受曆史文化遺產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基因和血脈。(來源:江西服裝學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