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定南縣第三小學:培植勞動精神,奠定幸福根基
2023-04-21 15:31:00
定南縣第三小學

  2019年3月,定南縣第三小學因地製宜,多方籌措,積極爭取上級領導和縣水保局的大力支持投入80餘萬元,於2019年底建成了高標準、麵積達兩千多平方米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命名為“本草園”。2020年開學初,勞動基地投入使用,開啟了定南三小勞動教育的新樣態。學校製定了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將“本草園”進行分班管理,為每個班劃分一塊“責任田”,每班按照節氣時令種植農作物和蔬菜,要求學生上網查找作物特征、種植要求、營養價值、典故故事等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本班“責任田”的勞動實踐中。

定南三小勞動實踐基地——“本草園”鳥瞰圖

多元融合,整體架構勞動融合育人課程體係

  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將勞動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相關課程之中,不斷完善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體係,促進勞動的“外在”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

  一是研發“基礎型”課程,家校社一體化培養學生勞動素養:

  結合時代特征和學生實際,從三大方麵9個係列研發新時期勞動融合育人校本課程。三大方麵,指“校內勞動”“家務勞動”“本草園勞動”;9個係列,包括“校內勞動”4個係列:我愛學習、美化教室、美化校園、整理係列;“家務勞動”4個係列:整理係列、美食係列、日常技能、工具使用;“本草園勞動”1個係列。一至六年級的每一個係列之間呈現循序漸進或者螺旋遞升的結構關係。

  二是豐富“探究型”課程,開展多樣化勞動教育主題活動:

  結合新教育實驗的“每月一事”行動,定南三小研發探究型“德育”係列課程,包括“養成習慣教育”“花樣童年”課程,這兩門課程中均包含主題活動的勞動實踐活動課程。“養成習慣教育”為定南三小學生“學習準備期”的微型德育課程,其中“養成好習慣”板塊中的“學會整理我最棒”“始業教育”“公共物品愛惜好”等幾個小課題與勞動教育密切相關;“花樣童年”為校內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其中“五一節”、“環保節能”、“采摘節”“豐收節”等主題活動與勞動融合育人密切相關。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展現不同的勞動風采,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得到培育。

  三是打造“特色化”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勞動教育需求:

  以勞動基地為中心,融合營造書香校園、家校合作共育、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研發卓越課程等新教育實驗行動,打造定南三小新教育實驗新樣態。

  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勞動教育的首要價值是使學生學會自食其力,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建立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結合果蔬種植的整個過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體貼父母辛苦、感受生命強大、有付出才有收獲、珍惜勞動成果等德行教育。在學生種植的果蔬成熟之後,組織學生開展“收獲節”“采摘節”等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中,收獲不一樣的道德成長。

定南三小學生在“收獲節”中的蔬菜義賣活動

  勞動教育與主題閱讀相融合。在勞動融合育人中,學科閱讀加實踐的教育方式也是以勞育人的重要途徑。在蔬菜種植前,語文老師指導學生查閱本地土壤特點的資料,查閱關於適合本地播種植物的種類、植物的生長特點、種植要求等資料,誦讀有關節氣的詩歌、諺語,閱讀描寫植物的文章。

  勞動教育與習作訓練相融合。勞動實踐蘊含豐富的寫作資源。學校以“師生共寫隨筆”為抓手,結合勞動實踐活動,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在帶領學生在種植的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全員參與,指導學生對勞動過程開展說寫訓練,引導學生暮省,撰寫日記,記錄自已的勞動感愛、見聞經曆、成長感悟。

勞動教育與班本課程相融合。圍繞“營造書香校園”行動,以“本草園”種植為切入點,開展“植物”閱讀課程,每個班根據種植果蔬的時令開展“二十四節氣”晨誦課程,圍繞本班種植的植物特性開展相關課程,例如花生課程、蘿卜課程等。

  勞動教育與家校共育相融合。學校是勞動融合育人的主陣地,家長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隻有家校協同並進,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才能得到真正強化。在每學期的開學初,每個班邀請家長到“本草園”與孩子們一起參與種植勞動;邀請有種植經驗的家長進入課堂給學生上種植課,藉此豐富師生的勞動種植知識;學生與家長一同參與“收獲節”和對勞動種植情況進行實地評價考核。

  勞動教育與美育教育相融合。勞動可以創造美,勞動的形式和勞動的成果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學校要求美術教師和班主任一起把學生帶至本草園進行寫生,把寫作與繪畫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創造美的教育;運用植物的果實進行手工、繪畫等創作,研發相關課程;學生把這些果蔬做成美食和精美的手工作品。通過開展一係列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從而促進學生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勞動情感、勞動觀念等方麵的培養和改變。

家校協同,係統化實施勞動教育課程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家庭的支持力量,拓寬各種資源渠道,形成家校聯動的勞動教育課程模式。

  一是融入課堂,確保勞動教育有序開展:

  根據培養目標,結合學科特點,以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和本草園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將學生管理一日常規與每天勞動時間有機結合,與學科教育有機結合。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班主任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的輔導。校內勞動以班級為主體進行;家務勞動由班主任進行引導,家長在家中指導孩子具體實踐;“本草園”的勞動由班主任預先在校內進行輔導,然後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師或者與家長協調,帶領學生全員參與勞動。此外,在探究型課程和特色化課程的學習和體驗中,教師有意識地強化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的培養。

  二是崗位實踐,確保每個學生充分參與:

  學校每天定人(人人參與)、定崗(人人均有班級勞動崗位)、定時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在參與勞動活動時,學生自己確定勞動崗位,一學期或者一個月輪換一次。

  三是家校聯動,確保勞動教育對接真實生活:

  圍繞校園生活,開展締造完美教室、文明禮儀崗等活動,學生在體驗“文明禮儀之星”等角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

  圍繞家庭生活,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開展整理房間、美食製作、家庭讀書角建設、掌握日常勞動工具使用技巧等活動,在掌握多種生存技能的同時,不斷體驗家務勞動的樂趣。

  圍繞“本草園”勞動,邀請家長到“本草園”與孩子們一起參與種植勞動,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在勞動中磨煉、成長,在勞動中體悟個人的幸福生活。

  四是拓寬場域,確保勞動種植豐富有效:

  在課堂教學和種植實踐的基礎上,各勞動種植課程小組成員在各班組織開展係列拓展活動:

  “我的作物我做主”——讓學生認領自己的“責任田”,設計和規劃自己的作物實踐曆程,做菜地的主人,對菜地負責。

  “作物種植手抄報”——讓學生通過手抄報的形式,或展示自己的菜地、或展示自己種植的作物。

  “作物種植交流會”——讓學生可以與同伴分享自己種植中成功的經驗和發現的技巧,或就某一具體問題與他人展開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我的作物規劃”——讓學生在了解作物栽培製度和二十四節氣等知識的基礎上選擇種植作物的品種,安排栽培茬次,進行菜地作物的布局,開展作物規劃活動。

  “我的種植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運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習的幻燈片製作技術,結合自己積累和記錄的素材和材料,並適當查找相關知識,用PPT展示自己種植的作物。

  “作物種植收獲節”——通過“大手牽小手”進行種植活動征文、作物手抄報、作物繪畫、開心攝影、優秀種植小組評比和綜合展示等,讓學生在其中綜合運用課堂和實踐中獲取的知識和能力,在活動中進行鞏固和拓展,獲得綜合的全麵的發展。

  課程教學與學校其他學科相結合,實現課程的整合。如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將種植日誌的寫作和作文教學相聯係,增加學生的體驗性知識;與數學學科結合,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如播種數量、定植間距、作物分配中;與美術、計算機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到菜地中寫生,開展攝影和電腦繪畫、種植博客、幻燈片展示等活動;與科學教學相結合,觀察作物種子和作物的生長過程等。

整體聯動,全方位保障勞動教育開展實效

  專職與兼職結合,建設校內外勞動教育師資梯隊。以校內勞動教育為紐帶,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密切聯係家長,做好校內輔導員、校外家長輔導員的隊伍建設,逐步打造勞動教育的師資隊伍。例如:在“勞動”校本課程學習中,主要由班主任和家長擔任勞動教育專職教師,分別對學生進行校內勞動和家務勞動的指導,引導學生收獲力所能及和不斷創新的勞動技能。在探究型、特色化課程實踐中,則由相關教師擔任勞動教育教師,幫助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提高各種勞動技能。

(通訊員:繆智芳 何金來 實習編輯:鄭子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