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青少年塑造更加健康的網絡環境?日前,在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網絡保護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呼籲,應依法持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護航青少年網絡安全,要不斷彰顯法律的力量。”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表示,構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網絡生態,要進一步織密織牢網絡安全保護法律之網。任賢良認為,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一樣需要秩序,針對網絡空間亂象和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要堅持立法與執法相統一。
今年6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新增網絡保護專章,從法律層麵為未成年人用網安全保駕護航。“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不同主體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麵的職責和措施,以實現涵蓋線上線下的全方位保護,開啟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新篇章。”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杭元祥表示,加強未成年人法律保護是其中的關鍵。
杭元祥建議,要一體貫通履行網絡保護、家庭保護、社會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等各個方麵法律措施,構建多元的保護體係,築牢網絡防線,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關於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網絡安全法治環境建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郭開元建議,一是做好不同層級的法律的銜接。針對青少年用網安全,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同層級的立體化法律體係,但如何做好線上與線下、家庭與學校等各層麵的銜接,仍有待完善與探索。二是做好精細化的立法工作。比如:對於遊戲時間限製,如何執行、誰來監督?對於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行為,實踐中如何定性?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
為支持青少年健康用網,國內短視頻、直播、遊戲等平台紛紛推出“青少年模式”“防沉迷係統”。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林維看來,這些舉措仍處於探索階段。未來相關法律實施應該注意六個問題:第一應當擴展理解未成年人模式的設置目的;第二應當認識到未成年人模式的提供是一項強製性法律義務;第三未成年人模式的提供應成為一項普遍義務;第四未成年人模式的使用必須簡單便捷、容易操作;第五應當更為積極地理解未成年人模式建設工作;第六應當注意應用法律責任條款處罰違法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
近年來,利用網絡侵害青少年權益的犯罪行為明顯增多。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郭斐飛說,在依法懲治犯罪行為的同時,應注重對受到網絡侵害的未成年人進行多元救助,比如推行一站式救助工作機製,可以有效避免二次傷害問題,同步提供心理疏導、經濟救助等支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