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就業頻道 > 高校資訊
“把學生高質量就業作為評價各項工作風向標”
高校資訊
光明日報
2021-06-01
分享:

  編者按:

  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衡量高校學生就業狀況的重要指標。一直以來,讓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和行業高校頭疼和焦心的恰是這兩點,追求就業率可能會損失就業質量,注重就業質量,那就業率怎麼辦?他們是做好高校就業工作最不能忽視的部分,幫助每個學生發現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一個“落點”,考驗著這類高校辦學及就業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事無巨細的實踐中,有哪些好想法可供大家參考?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周宏力和華北電力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棟梁,從特色和細部切入,共同探討不同類型高校做好就業工作的有效之道。

  

  從踢好“臨門一腳”向前後兩端延伸

  記者:做好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就業工作,最重要的是什麼?

  周宏力(黑龍江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一所學校能不能真正做好就業工作,重視與否很關鍵。學校黨委把畢業生就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揪住“一把手工程”這個推動畢業生就業的“牛鼻子”,從辦學理念到教育教學,從思想政治教育到服務畢業生就業,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力,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當務之急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麵對嚴峻就業形勢,學校將畢業生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召開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專項推進會等,科學研判就業形勢,明確工作措施。各學院常年堅持就業工作責任製,從上到下,層層包幹,全力推進。

  為了使就業工作機製發揮作用,學校還建立了就業考評機製、人力保障機製、財力物力保障機製等。實行就業工作與處級單位班子考評、幹部使用、資金項目安排、招生計劃分配掛鉤,用大學生能否充分高質量就業作為風向標來評價各項工作。

  記者:麵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頂層設計和體製機製建設之外,學校還有什麼經驗與辦法?

  周宏力:在我看來,就業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業務,更是一門學問。隻有堅持不斷推進就業工作隊伍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發展方向,常態化組織開展就業研究、專項培訓,才能真正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因此,要用係統思維分析大學生就業與人才培養的內在聯係,從整體上把握畢業生就業發展規律,從招生入口瞄準就業出口,將入口與出口同人才培養連成一條線,實現機製互聯互通。從就業出口反觀學校的專業設置、招生計劃、教學建設、課程改革、培養方案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使“招生—培養—就業”機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反饋機製。把就業工作從踢好“臨門一腳”向前後兩端延伸,前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專業調整,後端常態化進行企業調查反饋,實現人才培養“供銷對路”。

  

  就業服務貴在精準

  記者:就業涉及不同學生主體,如何體現就業服務的針對性?

  周宏力:精準施策,“精準”,體現在教育過程、就業指導與崗位對接等全過程服務。學校堅持從大一年級起,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進行成才觀引導,大二年級強化專業學習和技能提升,大三年級開設就業指導課,側重就業定向指導,大四年級注重就業技巧強化。同時,還要為畢業生們提供精準的就業指導。學校要常年開展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針對畢業生不同特點和需求,開展“一對一就業谘詢”“一對一簡曆修改”等服務。特別是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等畢業生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實行“一人一策”,優先推薦。

  針對崗位對接,學校建設了線上智能化就業“雲平台”,開啟了“五位一體”的“互聯網+就業”智能模式,即企業入校網上申請+畢業生網上簽約、線上招聘會+線下招聘會、專場宣講會+行業區域招聘會、現場參會+就業宣講抖音直播、就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這些立體化的舉措,為學生精準對接用人單位1500餘家。爭取合作單位及校友開辦的企業增加招聘計劃,也是各校可以借鑒的有益舉措,通過“一對一”動員學生應聘,幫助661名學生到著名企業就業。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助就業

  記者:大學生就業是一麵鏡子,可以折射學校的辦學實力,衡量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解決好就業問題,必須抓好人才培養這個源頭。對此,學校有什麼做法?

  周宏力:辦學要有特色,學校堅持打造“思想政治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一高一強”人才培養特色。學校有了自己的特色,培養出的人才也就具有了自己的特點,避免了人才的同質化,畢業生自然就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通過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助就業,是一條值得嚐試的路徑。學校可以產教融合項目為依托,推廣校企協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進一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引企入校,以就業為導向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和企業的雙向發力,實行校企“雙主體”育人機製。例如計算機學院與東軟集團等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礦業學院組織學生把實習實踐做在礦山井下、畢業設計做在企業現場,“真刀真槍”的實踐鍛煉使畢業生實習即就業。多年實踐經驗看來,效果很好,這些學院的畢業生實踐能力強、發展後勁大,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01日 15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首頁 > 就業頻道 > 高校資訊
“把學生高質量就業作為評價各項工作風向標”
光明日報
高校資訊
2021-06-01
+關注就業頻道
掃描二維碼

  編者按:

  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衡量高校學生就業狀況的重要指標。一直以來,讓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和行業高校頭疼和焦心的恰是這兩點,追求就業率可能會損失就業質量,注重就業質量,那就業率怎麼辦?他們是做好高校就業工作最不能忽視的部分,幫助每個學生發現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一個“落點”,考驗著這類高校辦學及就業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事無巨細的實踐中,有哪些好想法可供大家參考?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周宏力和華北電力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棟梁,從特色和細部切入,共同探討不同類型高校做好就業工作的有效之道。

  

  從踢好“臨門一腳”向前後兩端延伸

  記者:做好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就業工作,最重要的是什麼?

  周宏力(黑龍江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一所學校能不能真正做好就業工作,重視與否很關鍵。學校黨委把畢業生就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揪住“一把手工程”這個推動畢業生就業的“牛鼻子”,從辦學理念到教育教學,從思想政治教育到服務畢業生就業,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力,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當務之急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麵對嚴峻就業形勢,學校將畢業生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召開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專項推進會等,科學研判就業形勢,明確工作措施。各學院常年堅持就業工作責任製,從上到下,層層包幹,全力推進。

  為了使就業工作機製發揮作用,學校還建立了就業考評機製、人力保障機製、財力物力保障機製等。實行就業工作與處級單位班子考評、幹部使用、資金項目安排、招生計劃分配掛鉤,用大學生能否充分高質量就業作為風向標來評價各項工作。

  記者:麵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頂層設計和體製機製建設之外,學校還有什麼經驗與辦法?

  周宏力:在我看來,就業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業務,更是一門學問。隻有堅持不斷推進就業工作隊伍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發展方向,常態化組織開展就業研究、專項培訓,才能真正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因此,要用係統思維分析大學生就業與人才培養的內在聯係,從整體上把握畢業生就業發展規律,從招生入口瞄準就業出口,將入口與出口同人才培養連成一條線,實現機製互聯互通。從就業出口反觀學校的專業設置、招生計劃、教學建設、課程改革、培養方案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使“招生—培養—就業”機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反饋機製。把就業工作從踢好“臨門一腳”向前後兩端延伸,前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專業調整,後端常態化進行企業調查反饋,實現人才培養“供銷對路”。

  

  就業服務貴在精準

  記者:就業涉及不同學生主體,如何體現就業服務的針對性?

  周宏力:精準施策,“精準”,體現在教育過程、就業指導與崗位對接等全過程服務。學校堅持從大一年級起,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進行成才觀引導,大二年級強化專業學習和技能提升,大三年級開設就業指導課,側重就業定向指導,大四年級注重就業技巧強化。同時,還要為畢業生們提供精準的就業指導。學校要常年開展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針對畢業生不同特點和需求,開展“一對一就業谘詢”“一對一簡曆修改”等服務。特別是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等畢業生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實行“一人一策”,優先推薦。

  針對崗位對接,學校建設了線上智能化就業“雲平台”,開啟了“五位一體”的“互聯網+就業”智能模式,即企業入校網上申請+畢業生網上簽約、線上招聘會+線下招聘會、專場宣講會+行業區域招聘會、現場參會+就業宣講抖音直播、就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這些立體化的舉措,為學生精準對接用人單位1500餘家。爭取合作單位及校友開辦的企業增加招聘計劃,也是各校可以借鑒的有益舉措,通過“一對一”動員學生應聘,幫助661名學生到著名企業就業。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助就業

  記者:大學生就業是一麵鏡子,可以折射學校的辦學實力,衡量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解決好就業問題,必須抓好人才培養這個源頭。對此,學校有什麼做法?

  周宏力:辦學要有特色,學校堅持打造“思想政治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一高一強”人才培養特色。學校有了自己的特色,培養出的人才也就具有了自己的特點,避免了人才的同質化,畢業生自然就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通過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助就業,是一條值得嚐試的路徑。學校可以產教融合項目為依托,推廣校企協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進一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引企入校,以就業為導向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和企業的雙向發力,實行校企“雙主體”育人機製。例如計算機學院與東軟集團等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礦業學院組織學生把實習實踐做在礦山井下、畢業設計做在企業現場,“真刀真槍”的實踐鍛煉使畢業生實習即就業。多年實踐經驗看來,效果很好,這些學院的畢業生實踐能力強、發展後勁大,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01日 15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