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新華社記者踏上這片熱土,從一個個鮮活故事中,感受創新加速度,探尋高質量發展密碼。
這是10月30日在北京廣聯達數字建築體驗館拍攝的數字建築模擬畫麵。 新華社記者 丁洪法 攝
“做難而正確的事。”這是私有雲企業易捷行雲創始人兼CEO陳喜倫工作筆記本扉頁上的一句話,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兒,易捷行雲走出了一條難度高卻潛力無限的自主創新之路。
2014年,陳喜倫離開工作8年的外企開始創業,專心開發兼容全球主流技術生態的雲平台,並自主研發以國產化處理器、國產化操作係統為底座的信創雲,力求解決關鍵基礎軟件的自主安全問題。
“雲計算是數字化轉型的引擎。”陳喜倫說,私有雲的作用是驅動傳統行業數字化。“我們堅持全球視角,基於開源技術進行自主研發。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
信念如種子,能在岩縫中萌生。僅僅6年時間,易捷行雲已經成為私有雲領域的佼佼者。員工從創業之初的9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三四百人,政務雲、金融雲、教育雲等服務於國內外千餘家機構,今年第三季度營收與去年全年營收持平……
“我們的創業目標是打造來自中國的以開源生態為基礎的世界級雲計算企業。”陳喜倫說,公司將加大自主研發創新力度,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頻共振。
創新,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湧現,並成為企業奮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法寶。
在中科曙光的展廳裏,記者看到了一台主板能泡在“水”裏的服務器。服務器在正常運轉的同時,“水”裏還不時冒著氣泡,起到散熱的作用。
“這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絕緣、低沸點的電子氟化液。”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說,傳統服務器超過一半的耗能都用在了冷卻設備上,因此降低冷卻耗能是數據中心節能的關鍵。
他說,這是全球第一款已經量產的高密度浸沒式相變液冷服務器。中科曙光經過多年研發與實踐,掌握了行業領先的“全浸沒液冷”技術,將加速全國的數據中心步入“液冷”時代。
“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從未猶豫過。”任京暘說,“十三五”時期,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營商環境、創新環境和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企業發展信心越來越足。
對於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任京暘充滿期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令人振奮。我們將圍繞重點研發項目,加大資源投入,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走訪發現,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從而掌握產業發展主導權,這已經成為中關村企業的共識。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名建築工人,帶著智能手機進了工地,從當日幹活清單到物料用量,每一個環節都被精細管理。戴上智能安全帽,一天的工作軌跡都不再需要人工記錄。
實際上,這樣的畫麵已在很多建築項目工地上實現。數字建築平台服務商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陳曉峰說,數字化是傳統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關鍵一躍,傳統建築業正由粗放變得精細。
他說,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航站樓及綜合換乘中心的鋼結構工程整體造價解決方案中,因為有了數字化的全流程助力,工程算量時間節省90%。
“在建設環節,以鋼筋為例,裁切、加工、安裝等環節實現數字化後,可更高效使用原材料,避免浪費、減少汙染。”陳曉峰說,廣聯達所有項目解決方案都建立在自主研發的平台上。近五年,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都超過28%。
談及未來,陳曉峰滿是憧憬,“明年‘十四五’規劃將迎來開局之年,廣聯達將以創新為動力,以數字為紐帶,為‘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讓公司發展的‘小目標’與國家發展的‘大圖景’緊密互動。”
雲計算、綠色節能、數字建築……在中關村這片土地上,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未來我們將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核心任務,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說。
新的征程,新的奮鬥。中關村有一張年輕的臉,創新是它永恒的靈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