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畢業季,主題是離別,也是新的啟程。
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909萬人,再創曆史新高。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將去往哪裏?
有人放棄熱門行業的高薪,選擇紮根研究崗位;有人放棄優越與舒適的生活條件到西部支教;還有人告別大城市,毅然走向最基層……這些青年有著同樣的方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業創業!”
為守護千千萬萬個青春的夢想,各高校、各級教育部門及各地有關部門積極完善政策措施,扶上馬、送一程,助力高校畢業生在星辰大海中揚帆啟航,向著理想進發。
上前線:加入國家發展的偉大航程
【就業故事】王岩:圓了航天報國夢
王岩,清華大學2021屆能源與動力工程係博士畢業生。
“畢業後,我將加入航天五院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這是天和核心艙、天問一號探測器等項目的主要研製單位。”王岩的自豪溢於言表。
王岩是做著航天夢長大的。初中的每個午間時光,他都捧著航空航天相關雜誌如饑似渴地閱讀。當看到我們國家因為沒有自己的導航係統受製於人時,王岩心緒難平。航天報國的理想從此在他心裏紮了根。
在清華大學,王岩師從“兩機”專項重型燃氣輪機總設計師顧春偉教授,被恩師為國奉獻的精神感染;擔任學校“雙肩挑”研究生輔導員,在農村考察時更加明確了專業知識要與國家和群眾需求相結合的職業觀;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作為學生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就業去向……王岩遵循初心,堅定地選擇投身到國家航天事業中。
“立大誌,入主流,上大舞台,幹大事業!”這是清華對學生的引導。王岩既是這樣選擇的,也是這樣鼓舞和帶領師弟師妹們的。他說,輔導員的價值便是要成人達己。
【長鏡頭】到國家重點地區和領域建功立業
世界博大,宇宙廣袤。那裏將是王岩與一眾如他一般的中國青年的舞台,那裏也將銘記他們遠大的誌向與璀璨的夢。天問、蛟龍、鯤鵬、北鬥……這些古老而浪漫的名字,在今天已化身航天器、潛水器、飛機、衛星,承載著中國人的智慧與希冀,上天下海。而在這些成績背後,還寫著無數光榮卻無聞的名字。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引導畢業生主動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到國家重點地區和領域建功立業,是高校和教育部門就業工作的重要課題,意義非凡。
“清華大學每年有80%以上的畢業生選擇到重點單位就業。”清華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張超介紹,近年來,學校與近百家國有重點大中型企業積極構建新型合作關係,通過舉辦企業開放日、實習實踐等形式,將優質用人單位資源引入人才培養各環節,持續引導畢業生到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就業,目前全校各類職業輔導活動年均覆蓋學生3萬餘人次。學校圍繞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畢業生到重點區域就業。
眾多高校也在積極行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每年千餘名畢業生到航空航天等國防科技領域就業,踐行“空天報國”遠大理想;同濟大學持續實施學生就業引導“青鬆計劃”,每年更新用人單位數據庫,為畢業生赴“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等就業創業提供詳細而明確的方向……
為幫助校企雙方精準對接,教育部門牽線搭橋。2020年秋季學期以來,教育部組織開展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單位等40場“24365校園招聘服務”專場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342萬個。例如,聚焦區域發展,麵向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廣東省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90萬個;聚焦民生急需領域,聯合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推出3場醫療衛生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9.4萬個。
“下一步,教育部將促進高校和重點領域用人單位合作,推動高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就業育人活動,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重點領域就業。”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說。
赴基層:把最深情的目光投向家鄉
【就業故事】文東:遵從初心回家鄉
文東,同濟大學2021屆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生,曾獲同濟大學學生最高榮譽“追求卓越學生獎”。這個畢業季,他選擇回到家鄉貴州成為一名選調生。追問他的選擇,那些赴西部的公益之行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兩次前往貴州支教,為貧困家庭孩子募集捐款,解決鄉村學校飲水困難,為少數民族原生態文化保護提供政策建議……這些經曆讓本就出生於大山的文東對廣袤的西部和那裏的人們感情更加濃烈。
2018年本科畢業時,文東在“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報名表”上,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入選國家“西部計劃”誌願者,赴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在團結鄉團結中學支教一年。
少數民族山區學生的語言基礎普遍薄弱,他起早貪黑,用心鑽研,不斷尋找適合當地孩子們的教學方法。辛勤付出迎來收獲,文東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明顯提升,名列全縣前茅;他還代表學校參加全縣語文課堂教學比賽,獲得第二名。
畢業季,在高薪行業和其他相對富裕地區的基層選調中,文東不斷叩問自己的內心,最終遵從初心,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名基層選調生。
“隻要能在這個時代為國家發展出一份力,有哪裏不能去的呢?說到底,與其說是鄉村需要我們,不如說是我們需要鄉村。”畢業季,從大山中走出來,又回到大山,這是文東給自己、給家鄉、給國家的答卷。
【長鏡頭】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不僅是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應對之舉,更是青年人將個人理想同國家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的時代選擇。
教育係統把引導畢業生麵向基層就業作為工作重點。今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預計招募8.4萬人;配合中央有關部門實施“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等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積極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
各高校也在加大基層就業教育引導和保障。比如,同濟大學設立畢業生重點領域就業關愛基金,助力支持畢業生到西部、基層等重點領域就業,打造引導和支持畢業生赴基層就業的“揚帆起航營”係列活動,在每年的畢業典禮上為奔赴西部、邊疆、基層的畢業生頒發證書、授旗出征。
“近三年,學校赴西部就業人數、赴重點領域就業人數穩步提升,錄用選調生人數顯著遞增,共有4000餘名畢業生選擇赴基層就業,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紮根基層的就業典型人物。”同濟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方雅靜說。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近3年來,基層就業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基層就業比例穩步增長,全國高校畢業生到地市級及以下就業比例約70%,到中西部就業比例約60%。
謀創業:向陽生長闖出一片天
【就業故事】韓穎:把“多肉王國”越做越大
一小片葉子,隻要有陽光和水,就能生根發芽,這就是生命力頑強的多肉植物。韓穎的創業史就像多肉一樣向陽而生,一路“打怪升級”,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韓穎,青海民族大學2021屆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創立“仙萌”多肉品牌,用兩年多的時間將家裏的多肉花園發展成為四五座大棚、10萬株多肉、年利潤六七十萬元的“多肉王國”。
讀高中時,韓穎就是一位多肉愛好者,在家裏和宿舍都養了很多多肉。起初,韓穎在網上購買多肉,但是折損率很高,而當地線下售賣的多肉價格幾乎是網上購買的10倍。
大一的時候,韓穎加入了青海民族大學的創業者協會,了解了很多創新創業的案例和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創業的念頭萌發。
“青海日照長、紫外線強烈、氣候幹燥、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多肉植物生長。”韓穎把創業目光鎖定在了自己的愛好——多肉植物上。大一暑假她考察了雲南、山東等地的多肉大棚,批發了一批成品多肉到青海,由於品類多、價格低,很快銷售一空。
為了能自主培育多肉幼苗,韓穎上課之餘就泡在種植基地。平整土地、打夯、鋪沙、鋪地布、配製有機土壤、調節水的酸堿度、架設滴灌噴頭……高原的陽光把她曬得很黑,時尚女孩在大棚裏成了在泥土中打滾的女孩。
大棚步入正軌後,韓穎積極帶動附近農戶種植多肉,還解決了兩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現在多肉大棚除了批發和零售多肉外,韓穎還開發了多肉代養等服務,已經有8名固定員工負責培育和銷售多肉。
談及未來發展,韓穎正在規劃多肉博物館,成立多肉種植合作社,把“多肉王國”越做越大。
【長鏡頭】創業成為眾多大學畢業生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的不斷扶持以及就業形勢的複雜嚴峻,創業成為眾多大學畢業生的選擇。
比如,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劉沈廳放棄公派留學和留校的機會,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創辦家庭農場;山東曹縣已有12000多名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為當地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還有許多大學畢業生選擇電競主播、短視頻博主等靈活就業方式。
為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育部出台政策,在大學全麵實施彈性學製,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建立了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機製,聘請了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大學生的“雙創”盛會——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前不久在江西井岡山啟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人社部把創新創業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方向,向大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創業培訓,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場地支持。同時,完善靈活就業保障舉措,支持畢業生進行個體經營、非全日製就業和平台就業。
許多地方和高校也不斷完善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比如,韓穎的母校——青海民族大學就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項目立項、產品研發、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風險評估、市場營銷、規劃設計等一站式和一攬子服務。山東為支持更多高校畢業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安排省本級財政10億元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3000萬元省級大學生創業引領專項計劃扶持資金,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對創業的高校在校生、畢業生,給予最高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本報記者 歐媚 林煥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