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就業頻道 > 創新創業 > 創業資訊
“技術創新”已成大學生創業第一“關鍵詞”
創業資訊
中青網
2021-06-18
分享: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天眼智控創業團隊在近日舉行的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上榮獲金獎項目,此前,他們在西北區微創營的路演活動當天便接到了台下某家創投公司拋來的“橄欖枝”。“這家創投公司雖然暫時沒有資金支持,卻給我們提供了辦公場地,還有與上下遊企業溝通的渠道,通過與創業前輩深入溝通,我們更加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項目CEO郭哲宇說。

  在此次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儀式上,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葛建新做了《2020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數據分析報告》,通過對2020年專題展示的上千個大學生微創業項目高頻關鍵詞進行挖掘,分析項目特性和創業趨勢。

  報告指出,“技術創新”成為青年學生最為關注的創業關鍵詞,青年學生能夠緊跟創新科技發展潮流,從“校園”實際出發,搭建出“創新”“扶貧”“公益”等社會屬性突出的服務平台,牢牢把握了時代主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等產業領域頗受大學生創業者關注。此外,文化旅遊、服務平台人工智能、扶貧和鄉村振興等方向,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

  “技術創新”已成青年創業“關鍵詞”

  “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發現是,大學生創業者對於項目創新,均考慮到了產品、技術、服務、商業模式等維度。”葛建新認為,“技術”提升或改進是產品創新的關鍵,“模式”創新將使項目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榮獲微創業行動金獎項目的哈爾濱工程大學逐瀾科技創業團隊,一直關注著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裏亞納海溝的深潛進程,“奮鬥者”號的成功,讓這個專注開發水下檢測機器人的團隊看到了隨之而來的產業機遇。

  “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電子行業發展的痛點,南京大學的5M創業團隊,將創業重心放在納米銀線的大規模和自動化生產上,通過用流場合成技術取代傳統的釜氏反應,減少了釜氏反應在清洗反應釜、加入原料等方麵耗費的時間成本。“未來5年內,納米銀線的市場需求及應用將出現一個爆發性的增長點,如果我們此時布局,可以掌握市場先機。”項目負責人董訓益說。

  邦達科技項目來自中央民族大學,這個銀獎項目致力於可吸收外科手術縫線技術應用,在青創頭條App和微信公眾號“KAB創業俱樂部”的項目展示期間,便受到一家互聯網醫療平台關注,目前雙方現已進入接洽合作的階段。

  在了解時代機遇的過程裏,創業者對家國情懷也有了更多體認。重慶大學捷地科技項目,為解決當前接地網檢修存在的問題,研發出一套新型的電力接地網監測係統。研發工程師花明生說:“希望這些突破能夠助力國家飛速發展,打破外國企業對我們的壟斷。”

  “鄉村振興”成大學生創業主要方向

  鄉村振興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之一,不少微創業團隊在推廣智慧農業、多元化開發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產量等方麵,都作出了探索。

  “傳統粗放型草莓種植,畝產大概是2000斤到3000斤,引入我們項目研發的技術之後,今年草莓畝產光保底就有8000斤,我們的目標是要超過一萬斤,讓畝產實現翻三番。”江西科技學院溪霞草莓科技園項目負責人鄧鼎懷說。

  自2017年起,鄧鼎懷和團隊夥伴便多次前往江西溪霞鎮調研。調研發現,當地草莓種植大多采用地栽模式,普遍存在產量低、質量差、價格低,智慧化、商業化缺乏的問題。鄧鼎懷團隊依托多所高校,推出綠野香莓脫毒種苗、高架立體栽培設施、手機智能化精細操作係統等技術創新方法,助力當地草莓產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作為2020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鄉村振興創新獎獲得者,鄧鼎懷的創業團隊正是青年群體投身鄉村、在廣闊天地裏翱翔拚搏的縮影。

  “有別於城市的‘有限’,在鄉村擁有著更為多樣化的空間,以及無限的可能。”湖南科技學院渺粟居項目負責人徐晨翔說。渺粟居項目在做的是以民宿為載體,打造民居博物館、鄉居文創館等文化業態,不斷拓寬民居文化的邊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在田地裏,麵對這樣的突發狀況,創業青年也在積極調整營銷方式。“通過直播帶貨和政府積極幫助企業銷售,以及供應本地市場為主的果蔬銷售模式,果蔬銷售收入為80.35萬元,疫情對鄉民影響不大。”福建技術師範學院“以科技農業電商帶動紅色鄉村旅遊振興”項目負責人謝夢娟說。他們的營銷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時間長了,村裏的老人也喜歡上了這種形式”。

  在不斷的磨合與碰撞裏,在青年群體的技術、觀念、模式助力下,新觀念慢慢種在了鄉民的心上、田間地頭上,農產品的生產正在發生變化。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李璿記者孟佩佩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06月04日 07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首頁 > 就業頻道 > 創新創業 > 創業資訊
“技術創新”已成大學生創業第一“關鍵詞”
中青網
創業資訊
2021-06-18
+關注就業頻道
掃描二維碼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天眼智控創業團隊在近日舉行的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上榮獲金獎項目,此前,他們在西北區微創營的路演活動當天便接到了台下某家創投公司拋來的“橄欖枝”。“這家創投公司雖然暫時沒有資金支持,卻給我們提供了辦公場地,還有與上下遊企業溝通的渠道,通過與創業前輩深入溝通,我們更加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項目CEO郭哲宇說。

  在此次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儀式上,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葛建新做了《2020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數據分析報告》,通過對2020年專題展示的上千個大學生微創業項目高頻關鍵詞進行挖掘,分析項目特性和創業趨勢。

  報告指出,“技術創新”成為青年學生最為關注的創業關鍵詞,青年學生能夠緊跟創新科技發展潮流,從“校園”實際出發,搭建出“創新”“扶貧”“公益”等社會屬性突出的服務平台,牢牢把握了時代主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等產業領域頗受大學生創業者關注。此外,文化旅遊、服務平台人工智能、扶貧和鄉村振興等方向,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

  “技術創新”已成青年創業“關鍵詞”

  “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發現是,大學生創業者對於項目創新,均考慮到了產品、技術、服務、商業模式等維度。”葛建新認為,“技術”提升或改進是產品創新的關鍵,“模式”創新將使項目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榮獲微創業行動金獎項目的哈爾濱工程大學逐瀾科技創業團隊,一直關注著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裏亞納海溝的深潛進程,“奮鬥者”號的成功,讓這個專注開發水下檢測機器人的團隊看到了隨之而來的產業機遇。

  “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電子行業發展的痛點,南京大學的5M創業團隊,將創業重心放在納米銀線的大規模和自動化生產上,通過用流場合成技術取代傳統的釜氏反應,減少了釜氏反應在清洗反應釜、加入原料等方麵耗費的時間成本。“未來5年內,納米銀線的市場需求及應用將出現一個爆發性的增長點,如果我們此時布局,可以掌握市場先機。”項目負責人董訓益說。

  邦達科技項目來自中央民族大學,這個銀獎項目致力於可吸收外科手術縫線技術應用,在青創頭條App和微信公眾號“KAB創業俱樂部”的項目展示期間,便受到一家互聯網醫療平台關注,目前雙方現已進入接洽合作的階段。

  在了解時代機遇的過程裏,創業者對家國情懷也有了更多體認。重慶大學捷地科技項目,為解決當前接地網檢修存在的問題,研發出一套新型的電力接地網監測係統。研發工程師花明生說:“希望這些突破能夠助力國家飛速發展,打破外國企業對我們的壟斷。”

  “鄉村振興”成大學生創業主要方向

  鄉村振興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之一,不少微創業團隊在推廣智慧農業、多元化開發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產量等方麵,都作出了探索。

  “傳統粗放型草莓種植,畝產大概是2000斤到3000斤,引入我們項目研發的技術之後,今年草莓畝產光保底就有8000斤,我們的目標是要超過一萬斤,讓畝產實現翻三番。”江西科技學院溪霞草莓科技園項目負責人鄧鼎懷說。

  自2017年起,鄧鼎懷和團隊夥伴便多次前往江西溪霞鎮調研。調研發現,當地草莓種植大多采用地栽模式,普遍存在產量低、質量差、價格低,智慧化、商業化缺乏的問題。鄧鼎懷團隊依托多所高校,推出綠野香莓脫毒種苗、高架立體栽培設施、手機智能化精細操作係統等技術創新方法,助力當地草莓產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作為2020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鄉村振興創新獎獲得者,鄧鼎懷的創業團隊正是青年群體投身鄉村、在廣闊天地裏翱翔拚搏的縮影。

  “有別於城市的‘有限’,在鄉村擁有著更為多樣化的空間,以及無限的可能。”湖南科技學院渺粟居項目負責人徐晨翔說。渺粟居項目在做的是以民宿為載體,打造民居博物館、鄉居文創館等文化業態,不斷拓寬民居文化的邊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在田地裏,麵對這樣的突發狀況,創業青年也在積極調整營銷方式。“通過直播帶貨和政府積極幫助企業銷售,以及供應本地市場為主的果蔬銷售模式,果蔬銷售收入為80.35萬元,疫情對鄉民影響不大。”福建技術師範學院“以科技農業電商帶動紅色鄉村旅遊振興”項目負責人謝夢娟說。他們的營銷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時間長了,村裏的老人也喜歡上了這種形式”。

  在不斷的磨合與碰撞裏,在青年群體的技術、觀念、模式助力下,新觀念慢慢種在了鄉民的心上、田間地頭上,農產品的生產正在發生變化。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李璿記者孟佩佩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06月04日 07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