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就業頻道 > 綜合資訊
文化創新重在人才培養
綜合資訊
《中國教育報》
2020-12-15
分享: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創人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化創意傳播的主體力量,對於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培育文化新業態、提高文化軟實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培養造就新一代青年文創人才?要著眼於樹立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著眼於抓住我國文化產業、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曆史機遇期,著眼於發揮多學科學習與產學研合作的跨界優勢,核心目標是培養具有文化使命感與文化創造力的引領性、複合型文創人才。 

  對於文創人才來說,核心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創新創造來實現文化自強,讓本民族的文化不斷向前發展,展現出具有時代感和世界性的魅力;最根本的任務,是要在全民族樹立文化自信,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的同時,逐漸成為文化強國。

  在全球化日趨深入的今天,這種文化使命感不僅是為了中國文化的複興,也是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地球越來越小,但人類的心胸不能越來越小。1985年,全世界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後發表宣言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 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盡管全球化是由西方國家發起並推動的,與之相伴的是西方經濟、科技風靡全球,但西方文化卻沒有被普遍接受,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恐怖問題凸顯等都源於一些保守文化觀念、極端文化觀念。中國文化在曆史上向世界各國廣為傳播但不以征服為目的,是多元一體的“和”的文化,而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等都是基於一神論的“同”的文化,前者是適應文化多樣性的全球化的,後者卻會帶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文化衝突。因此,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反映了中國文化理念對未來全球化的思考,而這種思考也呼喚我國文創人才創造出更多為世界所接受的中國文化作品、文化產品來,讓中國的文化成為人類新文明構建的重要推力與基石。

  文創人才能力的核心在文化創造力。作為一種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創理念強調的是以創意視角、科技視角、生活視角來看待文化發展,而不是固守文化的傳統形式、封閉形式、靜止形式。

  要培養這樣的文化創造力,就要擁有敏銳的文化觀察力與文化想象力。觀察一種文化形式,體悟其文化內涵與精神實質,並在此基礎上,與個人經驗與時代需求結合起來,想象、創造嶄新的文化形式。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概念、四大天王形象,在當代時尚攝影中就有著全新的闡釋,而京劇、昆曲等傳統戲曲形式,在當代流行音樂表演中就有著驚豔的表現。傳統與時尚、流行的結合突出體現了創作者的創意能力,極具個性化與時代感。

  要培養這樣的文化創造力,就要既懂得文化又懂得科技。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華大學曾作了一次題為《半個人的時代》的演講,談到文理分科教育帶來人的片麵發展的問題,提倡教育要走出“半個人的時代”。時過七十年看此問題,依然非常突出。作為當代中國最具創造力的建築大師,梁思成本人的文理知識結構很完整,這是其創造力的重要支撐。錢學森先生也認為,創造性思維往往產生於不同學科知識和思維方式的交叉滲透中,因此他很感謝作為音樂家的夫人。今天要培養文化創造力,更應意識到,沒有科技的文化是邊緣的,沒有文化的科技是乏味的。事實上,在清華大學,學物理的學生能夠寫出得到國際雨果獎的科幻小說,學熱能工程的學生能夠導演出唯美而叫座的國產動漫電影,學材料工程的學生能創造出熱播的網絡音樂劇,都得益於複合型的知識結構。

  要培養這樣的文化創造力,就要既是文化人又是生意人。當代文創產業發展的重點是“文創+”的跨業態融合,是一種新的文化經濟形態,實質是將文創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從國際經驗看,要提升文化創造力,培育“文創+”的新型文化業態,關鍵是基於文化IP的品牌授權業發展。這種能力體現在善於挖掘各類文化產品的核心情感元素、價值元素,將其名稱、標識、形象、故事等形成IP並進行多樣化的商品與服務授權。全球範圍的授權市場份額每年接近3000億美元,從增速上看,歐美等成熟市場每年1.7%的增速,中國則達到9.2%的增速。近年來,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都很重視創造文物IP,開發周邊創意產品,吸引了大量粉絲。

  文創人才的培養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高校要培養大批既有文化使命感又有文化創造力的青年文創人才,這樣的人才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全球文化視野,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有商業與科技素養,是引領性的、複合型的人才,是能夠推動中國文化進步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的人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首頁 > 就業頻道 > 綜合資訊
文化創新重在人才培養
《中國教育報》
綜合資訊
2020-12-15
+關注就業頻道
掃描二維碼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創人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化創意傳播的主體力量,對於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培育文化新業態、提高文化軟實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培養造就新一代青年文創人才?要著眼於樹立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著眼於抓住我國文化產業、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曆史機遇期,著眼於發揮多學科學習與產學研合作的跨界優勢,核心目標是培養具有文化使命感與文化創造力的引領性、複合型文創人才。 

  對於文創人才來說,核心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創新創造來實現文化自強,讓本民族的文化不斷向前發展,展現出具有時代感和世界性的魅力;最根本的任務,是要在全民族樹立文化自信,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的同時,逐漸成為文化強國。

  在全球化日趨深入的今天,這種文化使命感不僅是為了中國文化的複興,也是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地球越來越小,但人類的心胸不能越來越小。1985年,全世界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後發表宣言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 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盡管全球化是由西方國家發起並推動的,與之相伴的是西方經濟、科技風靡全球,但西方文化卻沒有被普遍接受,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恐怖問題凸顯等都源於一些保守文化觀念、極端文化觀念。中國文化在曆史上向世界各國廣為傳播但不以征服為目的,是多元一體的“和”的文化,而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等都是基於一神論的“同”的文化,前者是適應文化多樣性的全球化的,後者卻會帶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文化衝突。因此,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反映了中國文化理念對未來全球化的思考,而這種思考也呼喚我國文創人才創造出更多為世界所接受的中國文化作品、文化產品來,讓中國的文化成為人類新文明構建的重要推力與基石。

  文創人才能力的核心在文化創造力。作為一種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創理念強調的是以創意視角、科技視角、生活視角來看待文化發展,而不是固守文化的傳統形式、封閉形式、靜止形式。

  要培養這樣的文化創造力,就要擁有敏銳的文化觀察力與文化想象力。觀察一種文化形式,體悟其文化內涵與精神實質,並在此基礎上,與個人經驗與時代需求結合起來,想象、創造嶄新的文化形式。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概念、四大天王形象,在當代時尚攝影中就有著全新的闡釋,而京劇、昆曲等傳統戲曲形式,在當代流行音樂表演中就有著驚豔的表現。傳統與時尚、流行的結合突出體現了創作者的創意能力,極具個性化與時代感。

  要培養這樣的文化創造力,就要既懂得文化又懂得科技。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華大學曾作了一次題為《半個人的時代》的演講,談到文理分科教育帶來人的片麵發展的問題,提倡教育要走出“半個人的時代”。時過七十年看此問題,依然非常突出。作為當代中國最具創造力的建築大師,梁思成本人的文理知識結構很完整,這是其創造力的重要支撐。錢學森先生也認為,創造性思維往往產生於不同學科知識和思維方式的交叉滲透中,因此他很感謝作為音樂家的夫人。今天要培養文化創造力,更應意識到,沒有科技的文化是邊緣的,沒有文化的科技是乏味的。事實上,在清華大學,學物理的學生能夠寫出得到國際雨果獎的科幻小說,學熱能工程的學生能夠導演出唯美而叫座的國產動漫電影,學材料工程的學生能創造出熱播的網絡音樂劇,都得益於複合型的知識結構。

  要培養這樣的文化創造力,就要既是文化人又是生意人。當代文創產業發展的重點是“文創+”的跨業態融合,是一種新的文化經濟形態,實質是將文創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從國際經驗看,要提升文化創造力,培育“文創+”的新型文化業態,關鍵是基於文化IP的品牌授權業發展。這種能力體現在善於挖掘各類文化產品的核心情感元素、價值元素,將其名稱、標識、形象、故事等形成IP並進行多樣化的商品與服務授權。全球範圍的授權市場份額每年接近3000億美元,從增速上看,歐美等成熟市場每年1.7%的增速,中國則達到9.2%的增速。近年來,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都很重視創造文物IP,開發周邊創意產品,吸引了大量粉絲。

  文創人才的培養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高校要培養大批既有文化使命感又有文化創造力的青年文創人才,這樣的人才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全球文化視野,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有商業與科技素養,是引領性的、複合型的人才,是能夠推動中國文化進步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的人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