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就業頻道 > 綜合資訊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綜合資訊
光明網
2021-03-09
分享: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曆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曆、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麵的政策建議。

  研究表明,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但這並非需要就業大學生的準確規模。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2020年全國約有59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求職者在求職,比2019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

  哪類大學生就業難 

  報告從學曆、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進行了畫像分析。

  大專學曆就業最為困難。在6月份就業困難的應屆大學生群體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專生次之(26.2%),碩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別為8.0%和0.14%。

  女大學生就業難度高於男大學生。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台求職的應屆大學生中,女大學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學生(41.5%)高出17個百分點。截止到6月份,過去一年在智聯招聘投遞過簡曆的應屆大學生中,仍有27.7%的女大學生處於求職狀態,其就業難度係數要比男大學生(25.5%)高出2.2個百分點。

  就業困難大學生以戶籍地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為主。在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戶籍地在三線城市(29.2%)和四五線城市(41.5%)的大學生比重超過了七成,構成了仍在求職的大學生的主體。

  就業困難大學生主要來自於非重點大學和一般學院。我們將大學名稱中僅有“學院”而無“大學”的高校歸為“一般學院”,將沒有入圍雙一流、985或211但名稱中有“大學”的高校歸為“非重點大學”,將入圍雙一流、985或211的高校歸為“重點大學”。在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一般學院(52.1%)和非重點大學(39.4%)的合計比重超過九成。

  學曆較低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從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專業分布來看,會計專業仍在求職的大學生規模最大,占比達到11.8%,其次是信息技術與信息係統(8.1%)、計算機科學(7.0%)專業,法律專業的占比也達到了1.7%。這些專業本屬於“熱門”專業,但大專學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畢業生占這四個專業就業困難群體的近六成,其在專業質量上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標準。

  大學生就業為何難 

  報告指出,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區域機會和流動意向錯配。當前東部地區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51.3%的就業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曆的比重達到57.0%,後者比前者高出5.7個百分點,“孔雀欲往東南飛”的趨勢依然突出,東部地區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相對而言,雖然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但6月份隻有18.0%的大學生簡曆投遞到中部地區,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崗位需求和求職者意願基本保持平衡。

  能力要求與專業背景錯配。從6月份在線崗位的專業需求來看,企業最需要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其崗位比重達43.1%。但從仍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專業結構看,理工科畢業生比重隻有38.7%。尤其是土木工程與建築類專業,企業崗位需求比重高達9.6%,比6月份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的比重(2.4%)高7.2個百分點。與之相對,企業對經管類專業崗位需求比重(33.8%)比經管類畢業生的比重(36.5%)低了2.7個百分點。其中,財務與會計專業的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學生求職者比重(12.1%)低9.4個百分點。

  企業性質與就業偏好錯配。當前民營企業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65.8%的崗位需求,但6月份隻有27.8%的大學生簡曆投遞到民營企業。相反,國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別隻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投遞到這三類企業的大學生簡曆比重分別達到13.8%、16.3%和11.3%。不可否認,大學畢業生對不同性質企業有如此大的就業偏好差異,是大學生就業市場上最大的一類供需錯配。

  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難 

  報告強調,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外部衝擊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因素,還存在著疫情導致的摩擦性因素。同時,2020屆畢業季已過,2021屆秋招又將至,大學生就業即將麵臨“雙屆疊加”的更嚴峻局麵,必須以超常規的政策“組合拳”,對衝周期性因素,緩解結構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報告建議,以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對衝周期性因素。根據上文計算,2020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遠高於2019年農民工241萬的增量,大學生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群體。相較於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針對農民工的傳統反周期就業政策,應結合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的目標,為今明兩年應屆大學生提供“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具體如:在社區、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等基層機構,設置流行病調查員、社群健康助理員、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公共崗位,並通過持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醫療、社區管理、康養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可持續的就業機製。

  報告建議,以新經濟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係”緩解結構性因素。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對穩定我國就業市場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著力點。高校可探索以新經濟為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係”,聯合各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專升本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以及未就業畢業生後續教育中,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

  報告還建議,新一屆大學生就業的秋招和春招即將到來,傳統大型現場招聘能否順利舉辦仍將麵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高滲透率和高質量的“雲端招聘”平台愈發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運行的關鍵因素。通過發揮這類平台的功能和優勢,企業可更多開展“雲端雙選會”“雲端宣講會”“空中筆試”和“空中麵試”等活動,借助視頻、語音、文字乃至VR場景模擬等方式,對大學生求職者進行多維度評價,提高線上招聘的滲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首頁 > 就業頻道 > 綜合資訊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光明網
綜合資訊
2021-03-09
+關注就業頻道
掃描二維碼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曆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曆、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麵的政策建議。

  研究表明,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但這並非需要就業大學生的準確規模。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2020年全國約有59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求職者在求職,比2019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

  哪類大學生就業難 

  報告從學曆、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進行了畫像分析。

  大專學曆就業最為困難。在6月份就業困難的應屆大學生群體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專生次之(26.2%),碩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別為8.0%和0.14%。

  女大學生就業難度高於男大學生。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台求職的應屆大學生中,女大學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學生(41.5%)高出17個百分點。截止到6月份,過去一年在智聯招聘投遞過簡曆的應屆大學生中,仍有27.7%的女大學生處於求職狀態,其就業難度係數要比男大學生(25.5%)高出2.2個百分點。

  就業困難大學生以戶籍地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為主。在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戶籍地在三線城市(29.2%)和四五線城市(41.5%)的大學生比重超過了七成,構成了仍在求職的大學生的主體。

  就業困難大學生主要來自於非重點大學和一般學院。我們將大學名稱中僅有“學院”而無“大學”的高校歸為“一般學院”,將沒有入圍雙一流、985或211但名稱中有“大學”的高校歸為“非重點大學”,將入圍雙一流、985或211的高校歸為“重點大學”。在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一般學院(52.1%)和非重點大學(39.4%)的合計比重超過九成。

  學曆較低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從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專業分布來看,會計專業仍在求職的大學生規模最大,占比達到11.8%,其次是信息技術與信息係統(8.1%)、計算機科學(7.0%)專業,法律專業的占比也達到了1.7%。這些專業本屬於“熱門”專業,但大專學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畢業生占這四個專業就業困難群體的近六成,其在專業質量上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標準。

  大學生就業為何難 

  報告指出,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區域機會和流動意向錯配。當前東部地區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51.3%的就業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曆的比重達到57.0%,後者比前者高出5.7個百分點,“孔雀欲往東南飛”的趨勢依然突出,東部地區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相對而言,雖然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但6月份隻有18.0%的大學生簡曆投遞到中部地區,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崗位需求和求職者意願基本保持平衡。

  能力要求與專業背景錯配。從6月份在線崗位的專業需求來看,企業最需要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其崗位比重達43.1%。但從仍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專業結構看,理工科畢業生比重隻有38.7%。尤其是土木工程與建築類專業,企業崗位需求比重高達9.6%,比6月份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的比重(2.4%)高7.2個百分點。與之相對,企業對經管類專業崗位需求比重(33.8%)比經管類畢業生的比重(36.5%)低了2.7個百分點。其中,財務與會計專業的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學生求職者比重(12.1%)低9.4個百分點。

  企業性質與就業偏好錯配。當前民營企業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65.8%的崗位需求,但6月份隻有27.8%的大學生簡曆投遞到民營企業。相反,國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別隻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投遞到這三類企業的大學生簡曆比重分別達到13.8%、16.3%和11.3%。不可否認,大學畢業生對不同性質企業有如此大的就業偏好差異,是大學生就業市場上最大的一類供需錯配。

  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難 

  報告強調,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外部衝擊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因素,還存在著疫情導致的摩擦性因素。同時,2020屆畢業季已過,2021屆秋招又將至,大學生就業即將麵臨“雙屆疊加”的更嚴峻局麵,必須以超常規的政策“組合拳”,對衝周期性因素,緩解結構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報告建議,以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對衝周期性因素。根據上文計算,2020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遠高於2019年農民工241萬的增量,大學生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群體。相較於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針對農民工的傳統反周期就業政策,應結合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的目標,為今明兩年應屆大學生提供“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具體如:在社區、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等基層機構,設置流行病調查員、社群健康助理員、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公共崗位,並通過持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醫療、社區管理、康養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可持續的就業機製。

  報告建議,以新經濟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係”緩解結構性因素。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對穩定我國就業市場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著力點。高校可探索以新經濟為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係”,聯合各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專升本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以及未就業畢業生後續教育中,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

  報告還建議,新一屆大學生就業的秋招和春招即將到來,傳統大型現場招聘能否順利舉辦仍將麵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高滲透率和高質量的“雲端招聘”平台愈發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運行的關鍵因素。通過發揮這類平台的功能和優勢,企業可更多開展“雲端雙選會”“雲端宣講會”“空中筆試”和“空中麵試”等活動,借助視頻、語音、文字乃至VR場景模擬等方式,對大學生求職者進行多維度評價,提高線上招聘的滲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