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新形態、新模式、新趨勢(2021年)》稱,數字經濟助力我國經濟提質增效,正深刻影響我國就業結構與就業質量。
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就業,是指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核心技能,依托信息網絡進行研發、生產、服務、管理等工作任務的相關就業。
業界一般將數字經濟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麵。報告分析稱,從總體結構上看,數字產業化就業崗位占比顯著高於同期數字產業化實現的GDP占比,高端就業吸納能力強。從數字經濟結構上看,數字產業化領域招聘崗位占總招聘數量的32.6%,占總招聘人數比重為24.2%;同期,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約占數字經濟規模的20%。
產業數字化領域則是就業吸納主體,呈現三產大於二產,二產大於一產的特征。在數字經濟結構方麵,產業數字化領域招聘崗位占總招聘崗位數的67.5%,招聘人數占總招聘人數的75.8%,吸納數字經濟就業能力更強。從招聘崗位看,第三產業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占比高達60.2%,遠高於第二產業的7.1%和第一產業的0.1%;第三產業的崗位薪資也高於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中,科研和生活性服務業是就業需求“主戰場”,第二產業中高科技產業推動就業效果明顯,而第一產業的數字經濟崗位還有待強化。
在我國,小微企業就業輻射帶動效應強,吸納廣泛就業主體作用凸顯。從招聘崗位總量看,小微企業招聘崗位占全部崗位的比重達到34.2%;從崗位人數看,小微企業崗位平均招聘人數較大,每個崗位平均提供招聘人數為4.1人;從入職要求看,小微企業對數字經濟崗位的入職門檻相對較低,其中92.4%的崗位要求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
從區域分布看,麵向消費端的產業數字化領域的大量崗位,吸引了大量農村和城鎮勞動力向大中型城市轉移,成為推動我國城鎮化步伐加速的重要力量之一。數字經濟崗位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相關,在崗位數量方麵,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招聘崗位較多,分別占全國總崗位的25.74%、17.79%、12.25%和8.46%。從薪資水平看,呈現明顯的“梯次效應”,上海、北京、浙江平均月薪高於8000元,薪資水平領先於其他地區。
值得重視的是,數字經濟領域的高端崗位集聚偏向我國東部地區,區域間存在一定的人才差距。在東部地區,較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帶動了更多高端人才的集聚,形成人才供給與需求的良性循環。此外,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就業崗位的跨省流動,尤其在東部地區,數字經濟就業崗位跨省流動頻繁。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降低了就業信息交易成本,暢通了跨地區人員招聘渠道;此外,共享經濟、平台經濟又催生出大量不需要本地化就業的新型靈活就業形式。
報告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就業還麵臨人才供給結構不平衡、數字化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就業服務仍需加強、新就業形態發展和社會保障有待完善等問題或挑戰。報告建議,繼續壯大數字經濟,積極發展新就業形態;保市場主體,推動就業政策惠企利民;加大穩崗擴崗激勵,強化就業服務;探索新型勞動關係,強化新就業形態社會保障;強化人才培養,完善人才評價與獎勵機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陳愛平 高少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