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聶 偉
江蘇是經濟大省,按照2020年10萬億元的GDP總量測算,基本上與加拿大、俄羅斯和韓國等國家大體相當。有新聞報道指出,該省擁有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和高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884.2萬人和455.1萬人,鄉土人才從業人員近1000萬,穩居全國首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顯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邁向現代化,必須要有數量充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必須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技能型社會。
一是厚植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土壤,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要消除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誤解和偏見,清理歧視性政策。盡管多個國家文件都明確規定人才包括專門技能者,但在日常人們話語體係和文化習慣中,人才還是多指高學曆者或科技研發人員。在人才所享受的社會福利待遇、表彰獎勵等中,技術技能人才往往被選擇性忽視。各地應牢固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從業觀念,積極發現和挖掘各行各業的高精尖人才。
要將技術技能創新納入國家創新體係之中。擯棄“創新是科學研究”的狹隘認識,重視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創新,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重視技術與工藝。如此才能提高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動生產技術進步,使“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精品製造”。
要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各地應破除唯學曆、唯論文等不良用人取向,建立不唯學曆唯能力的選人用人機製,把技術技能人才納入當地人才發展規劃、隊伍建設和高層次人才表彰序列中,在就業、落戶、機關單位招聘等方麵給予平等待遇,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強適應性。在各類教育中,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最為明顯,能夠直接為市場和行業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人才培養供給的主陣地和蓄水池。各地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守住職業教育發展的陣地,穩定職業教育規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要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確保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經費增長速度高於教育經費增速。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形成政府投入為主、多元多方支持、多渠道籌集的經費投入機製。推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要求和標準。
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職業教育辦學主體作用,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鼓勵支持企業和學校雙主體育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專業課教師真正熟悉工作場景、擁有一線崗位技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要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體係,適應人才發展需求。積極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拉長專業供應鏈,延伸人才供給鏈,匹配服務於現代產業鏈和創新鏈。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重視縣域中職學校發展,為農業農村在人才培養、技術推廣、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麵作出貢獻,將其打造成鄉村振興的發動機和主陣地。
三是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有效舉措,是主動適應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積極表現。通過開展培訓、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可以推動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
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應對人口紅利消失的急切要求。在人口撫養比持續升高的情況下,這有利於全麵提升在職在崗人員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也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的有效途徑。這有利於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轉崗轉業,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實現充分就業,提升就業質量,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聶 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