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創曆史新高,這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900萬大關。一個競爭激烈的“就業季”已撲麵而來。
3月底,南京大學與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南京市勞動就業管理服務中心合作舉辦“百校聯動名校行”“紫金山英才—寧聚計劃”2021年春季大型雙選會,300餘家大型國企、500強企業等直奔南京大學“搶人”,火熱場麵讓人印象深刻。此前,浙江某基層街道招人,公示入圍的全是清華北大畢業生;安徽某市城管一線執法部門招人,一大批碩士研究生報名……
一麵是高學曆和名校畢業生強勢來襲,一麵是職業教育畢業生猛力衝擊,疊加應屆畢業生規模“史上最大”、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非名校(“雙一流”高校)大學生——這一數量龐大的待就業群體如何及時找到“飯碗”?記者走訪省就業指導部門、高校、企業及相關專家,探尋突圍之道。
非理性“緩就業”心態要不得
和全國數據一樣,據統計,江蘇2021屆應屆畢業生預計將超過60萬人次,創曆史新高。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胡建平表示,在畢業生總量壓力、全球疫情持續、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這三大因素的影響下,江蘇省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複雜。
雖然離畢業還有幾個月,但這種“嚴峻”和“複雜”,早已真真切切傳導到非名校應屆大學生身上。南京某高校中文專業大四學生小李深有體會,當年高考折戟,未能進入理想的南京師範大學。小李在就讀期間不斷充電,4年時間裏,幾乎每一個節假日和周末都報班參加培訓,教師證、網絡工程師、營養師、項目路演冠軍……他的想法是用厚實的“簡曆磚”,比拚文憑“敲門磚”。但今年3月的一場招聘會讓他傻了眼——當天打印的10份簡曆分發完畢,用人單位HR與小李現場相聊甚歡,然後就沒有了然後。一周後,小李鼓起勇氣向一位添加微信的HR詢問,得到的回複卻是“領導已經招到了‘雙一流’高校畢業生。”
“南京的‘雙一流’很多,和‘雙一流’畢業生競爭起來比較吃虧。”位於江寧大學城的某院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屆畢業生朱學成說,去年找實習時就發現,自己所在學校雖然在實踐方麵很有實力,但目前還屬於民辦本科,而且才修改了校名,很多人對學校都不太了解。“擔心在簡曆篩選環節被淘汰,如果給我實操見習機會,我有信心PK名校生。”朱學成說。
雖然已經到了4月,但朱學成班上,目前已經簽訂三方合同的隻有6個人,大部分同學都把希望放在了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和考公務員上,他本人也正在備戰老家今年的公務員考試。“比起急急忙忙就業,大家更傾向於兩手準備——如果找不到和專業對口或愛好相關的工作,寧可去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或者隨便拿一個offer再去參加公務員考試。”朱學成說,相比大城市,老家的公務員考試競爭小很多,即使今年不行還打算再戰一年。
調查發現,非名校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部分人,因為就業形勢嚴峻,或是應聘時感覺“不被重視”,“緩就業”心態較為普遍。
“如果是理性的‘緩就業’,我覺得無可厚非。但是,我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存在‘崗位肯定有,我要慢慢挑’的思想,有些學生過高設置了崗位待遇的期待值,根本沒有好好了解就業市場。”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智能工程學院輔導員李莉指導大學生就業多年,她分析,網絡上“人均985、年薪過百萬”的信息亂象,對就業心態造成了負麵影響,一些應屆大學生表示“不願意下基層”,這山望著那山高。此外,很多家長幹預學生擇業,認為“鐵飯碗”最有保障,寧可等各類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也不肯先就業。有的畢業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家長對就業的寬容度較高,學生可以慢慢考慮出路,不急於踏入社會。
李莉明確表示,不主張“緩就業”。一來,所謂“緩就業”某種程度上就是“躲就業”,會造成與社會脫節,想躲在象牙塔裏的學生可能永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二來,當下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轉型,需要大量各種層次不同梯度的人才參與。
“就業指導不是一刀切,甚至要一生一策,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做指導。”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專家表示,非名校畢業生能不能順利“突圍”,精準的就業指導是重要的“加分項”,但歸根結底,要看其自身實力和就業意願。2020年江蘇
省一份就業調查報告顯示,淮安某非名校大學生闖進了一場“高門檻”招聘會,現場投遞了20多份簡曆,紮實的實習經曆加上強烈的就業意願感動了用人單位,當天該畢業生就簽下一個“好單位”。
用人單位請別設置“玻璃門”
與龐大就業需求相對的,是用人單位越來越精細甚至“苛刻”的招聘條件。
4月初,南京仙林大學城一所非名校大學生王文剛參加了一場社會招聘會。會上,王文剛遞上簡曆,企業HR隻瞄了一眼封麵就說:“不好意思,我們隻招‘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我的想法也會是挑選名校大學生,減少時間成本,這也是人之常情。”王文剛給自己的安慰方式就是換位思考。但他希望,用人單位招聘條件應設置“冗餘度”,“雙一流”確實是一塊好“敲門磚”,但普通高校學生的努力也應該被看見。
記者在BOSS直聘網、智聯招聘等求職網站看到,很多開出較好待遇的公司,都提出崗位需要碩士及以上學曆,或是要求應聘者有豐富的實習、項目經驗。“其實我們也不是一定要‘985’‘211’,我們更看重專業能力。”對於開出研究生為主的學曆要求,南京國睿防務係統有限公司的招聘負責人解釋,一是因為招聘的是研發崗位,對知識儲備有要求,二是為了和目前公司的人才構成對標,“投來的簡曆我們都會看,如果是特別優秀的非名校本科生我們也會破格錄取。”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很多用人單位,雖然在公開的招聘條件中沒有設置“985”“211”“雙一流”等門檻,但真正投了簡曆,要麼泥牛入海沒有回音,要麼在電話溝通時對方明確“隻要名校”。非名校畢業生就業的“玻璃門”客觀存在。
令人費解的是,不少非名校畢業生通過攻讀名校研究生,增強自身競爭力。但拿著碩士學曆求職時,還經常要麵對第一學曆的“拷問”。王會青是一所“雙一流”大學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去年他應聘某職業學院講師時,來校招聘的那位老師告訴他,學校規定隻招收本碩都畢業於“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將他拒之門外。幸運的是,後麵遇到另一個職業技術學院對第一學曆沒有要求,他憑著講課能力順利入職。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就建議,禁止將“雙一流”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門檻。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統計,在我國現有高校中,原“211”“985”和“雙一流”高校僅占總數的3.4%,而這些高校大學生數量之和僅占全國高校大學生總數的不足8%。因此,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專門人才仍然是非“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
“任何用人單位都會有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唯名校論’既不合理,也會極大增加招聘和用人成本。”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專家表示,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就業在國家推行的“六穩”“六保”政策中均居於首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用人單位不應好高騖遠,更不應設置就業歧視的重重“玻璃門”。促進就業市場的穩定、擴容、有序和公平,共同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對企業長遠發展及人才梯隊建設至關重要。
新興領域就業“蓄水池”需加快擴容
說到底,就業難是因為“僧”多“粥”少。一項共識是讓“粥”多起來。去年底,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的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強調:要運用多種方式開源拓崗,力促多元供給,拓展就業新空間。江蘇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緊落實穩企業穩崗位的各項舉措,拓寬畢業生就業創業渠道。
在學校號召下,南京某藝術學院設計專業的蔣婷婷利用業餘時間拿到了不少證書。國家中級茶藝證、日本手藝普及協會編織鉤針入門證書、棒針入門證書、霹靂水彩進階級證書……還未正式畢業,蔣婷婷就已是南京“編織圈”裏有名的“大拿”,每次客串朋友工作室的編織老師都有很多學員搶著報名。“很多行業壁壘沒想象的那麼高,真用心去學,花一千小時學到的技能就足以謀生了。”蔣婷婷說。
拓寬就業渠道,多部門已開展行動。3月20日,江蘇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百校千場萬崗”就業促進行動啟動。行動由省教育廳與省人社廳聯合開展,為期3個月。省教育廳將牽頭舉辦100場“服務發展促就業”“就業創業在江蘇”係列主題招聘會,並組織全省高校舉辦1000場“百校聯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力爭通過91job智慧就業平台為江蘇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提供百萬個就業崗位,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通過校企聯合‘高端定製’,為學生拓寬就業渠道打開了新空間。”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徐建俊表示,今年,他們與華為合作共建“鯤鵬產業學院”,雙方已共同開發通識類教材《信息技術通識》,還麵向通信專業群、人工智能專業群、電子產品質量檢測等專業群組建首屆華為精英班,項目培養的30名精英人才經考核後被華為及其生態產業錄用。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場景、新需求正不斷催生新崗位和新興就業方式。”胡建平建議,大學畢業生應及時關注行業動向,勇於嚐試新領域和新的就業形勢。與此同時,新興領域“蓄水池”需加快擴容,不斷增強就業吸納能力。目前,該中心正啟動“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月”活動,充分宣傳國家及各設區市出台的招才引才政策,鼓勵應屆畢業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征兵、科研助理、第二學士學位招錄等新興領域就業。
創新創業盼更多“造夢工廠”
注冊資金1100萬元,為50多所高校提供教育資源建設、信息化教學設計等服務……這一創業“手筆”,出自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電子網絡學院的苗健。在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引導下,他加入學校雙創孵化器,積極參加各類雙創大賽,在曆練中成長,堅定了自主創業的夢想。
“即便畢業後,創業導師的輔導還在持續。”苗健告訴記者,學校劉萬輝老師領銜的全國知名信息化教學指導教師團隊為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並在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電子製造技術與設備》建設中,給予團隊充分發展空間。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大“雙創”支持力度,發揮創業孵化基地作用,推動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成長發展、落地見效。記者采訪中發現,江蘇省高校廣泛設立創業園孵化器,為大學生打造“造夢工廠”,實現一人創業、團隊就業的帶動效應。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練飛介紹,校內設有創業園,對好的項目和創意進行孵化。畢業後,可以選擇位於中山門校區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創業。如今,每年都有創業成功的校友回校招聘,或是帶著應屆畢業生一起創業。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辦公室、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華大龍說,學校獨立設置創新創業學院,建有1個主基地和6個分基地、場地麵積6000多平方米的雙創中心,設立了每年不少於200萬元的大學生雙創專項基金和運行維護基金,並在富譽電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等7家緊密型校企合作單位建立師生創新工作室,提供更大舞台助力大學生圓夢雙創。(孫慶 張宣 王夢然 陳珺璐 傅秋源 華夏 王世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