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
一年過去,該校區的畢業生再次交出就業答卷——截至目前,今年簽約的就業學生中,243人在石油化工領域就業,256人選擇西部基層,其中217人留在新疆,分別占已簽約人數的68%、72%、61%。
近5年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累計有2600多名畢業生選擇到西部基層就業。在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的引領下,學校一批批年輕人立下用學識和青春建設壯美西部的報國之誌。
寫好勇擔使命的“政治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極大激勵了廣大師生紮根邊疆,報效國家的願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陳峰說。
時間倒回至2020年的夏天。克拉瑪依校區118名即將走上新疆基層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向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報告人生選擇。
收到回信的那一刻,很多學生激動得跳了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不僅是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關切,也是對我們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邊疆教育的充分肯定。”陳峰說。
一年來,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學校師生全員聚力,寫好勇擔時代使命的“政治答卷”。
學校黨委對學習貫徹工作進行全麵部署,相關實施意見、活動方案陸續出台,學習回信精神成為貫穿全年工作的精神旗幟、主題主線、首要任務。
新生入學教育、新進教師入職培訓、校友返校日……每一個重大活動現場,回信精神都是重要的學習內容。
校內校外互補、課內課外融合、線上線下聯動,學校將回信精神貫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人才培養各環節,加強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抽油機!”不久前,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為背景創編、由在校生主演的原創舞台劇《信念》首演。劇中,年輕學子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實現人生價值的堅定信念,帶給觀眾深深震撼。
“邊疆雖遠,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卻很近;基層雖苦,實現人生價值的碩果卻很甜!”地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杜相儀說。
在育人大課堂裏長本事鑄精神
對外人來說,在戈壁灘上辦學,很苦。
對克拉瑪依校區的師生們來說,背靠大油田求學,很甜。
“一流的工程師、老師傅手把手教你,能學到多少本事,感受多少精神!”石油學院副院長穆總結說。
沒有本事,就煉不出好油;沒有精神,石油工人就不能以“油”為家,就不能祖國一聲召喚,打起行囊就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寄語畢業生“誌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這與學校長期傳承的以‘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為內核的石油精神高度契合!”陳峰說,“一年來,我們探索推動構建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讓學生長本事、鑄精神。”
在學校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大教育體係下,一批批相關專業學生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
實習期間,有一次,學生何柏言和一名師傅巡井時忽遇暴雨,師傅開著車在暴雨中行駛,在油井間穿梭,停車、下車、巡查、取樣、上車,不斷重複。
“雨雪時,隻要還能動,就繼續巡井。隻要今天這口井需要巡檢,就要想方設法抵達。”師傅說。
那一天,四川小夥何柏言以詩明誌:四野雷聲陣陣快,電如長龍雨如紗。數載青春應無價,一襲紅裝為國家。
如今,何柏言已是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廠的一線員工。遠離家鄉,他無怨無悔:“我和同學們為自己的選擇自豪。”
立足基層幹實事,牢記使命創業績。一線給了年輕人紮根基層的信念,更為他們提供了建功立業的舞台。
石油工程專業2020屆畢業生魏鵬飛自己都沒想到,參加工作一年時間,就取得那麼大的進步。
“處理井筒過程中,大顆粒岩屑難以返出,這可是困擾我們的技術難題啊!”工作中,師傅們說。
魏鵬飛默默記在心間。他和夥伴們在沙漠無人區的簡易房中反複實驗,設計改良出新工藝牙輪鑽頭。僅此一項改進,同樣工程量,較原先保守估計節約工期20天,增效近百萬元。
為此,魏鵬飛所在的科室被評為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戈壁灘荒蕪,但對我來說,就是人生出彩的舞台!”魏鵬飛說。
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建設者
6年前,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把克拉瑪依校區建設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高度重視,迅速行動。
學校優先保證克拉瑪依校區需要,調整校區機構設置、增加幹部職數,一批新的幹部從校本部走上校區工作崗位,一批期滿幹部選擇繼續在校區堅守,為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進行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極大地激勵了全校師生,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積極探索紮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之路。”再次回顧回信精神,陳峰心潮澎湃。
一年來,學校立足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化先後簽署新時期全麵戰略合作協議,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
隨著新疆瑪湖地區和吉木薩爾分別發現10億噸以上規模儲量,學校組織優勢科研團隊服務中國石油戰略合作科技專項,取得重要成果。
在學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機製下,阿布力米提·依明的身份在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技術專家和兼職教師間切換。
上世紀90年代初,還是小夥子的阿布力米提·依明抱著50年代的地質工作者們留下的地質圖和7名年輕同事探訪地質點。車輛拋錨,他們徒步16公裏,穿過幹枯的胡楊林,翻過連綿的沙丘,拔出陷入沙中的腳,去時迎著烈日背著滿滿的水瓶,回時趁著餘暉背著滿滿的石頭,幾乎虛脫。
探訪地質點的艱難路途中,再次撫摸前輩們留下的地質圖,阿布力米提·依明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沒有導航設備,沒有車輛,前輩們怎麼能清晰地探尋標注出這個地質點呢?”
“這就是地質工作者、石油工作者一代代傳下來的精神。”如今,阿布力米提·依明在學校的講台上講授“油氣田勘探部署”課程,把畢生經驗和信念講給年輕人聽。
讓阿布力米提·依明欣慰的是,這些不愁吃喝、外型時尚的年輕人,聽著他的故事,眼裏有光。
又是一年畢業季。
來自校本部的畢業生赫蘭雙,來自克拉瑪依校區的譚中煒,兩個年輕人相隔千裏、互不相識,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前往塔裏木油田,做祖國邊疆的采油人。
祖國的召喚就是奮鬥的方向,紮根邊疆就是無悔的選擇。(本報記者 高毅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