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就業頻道 > 綜合資訊
一心在一藝 匠心鑄重器——聽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講述成長故事
綜合資訊
2021-08-17
分享:

  編者的話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新時代廣大勞動者矢誌奮鬥、提升技能、成長成才、為國奉獻……一位位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行業,努力擔大任、幹大事,成大器、立大功。培養大國工匠,產業工人成為創新驅動骨幹力量;建設製造強國,技能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6月22日,由人社部主辦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名單揭曉。本報記者采訪了5位獲獎者,感受這些高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藝,了解他們在創新創造中攀登技能高峰的故事。

  鑄星船,焊接焊縫要求不能超過頭發絲;穩準快,40多米高空完成集裝箱裝卸……6月22日,由人社部主辦的第十五屆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名單揭曉。據了解,中華技能大獎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大獎共評選出30名獲獎者。作為高技能人才,他們中有踐行老一輩石油人傳統,推動生產創新增效的創新者;也有堅守高速動車組生產一線,助力中國高鐵發展的領跑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高技能人才“高”在哪?有哪些成長故事?今後如何營造大環境,讓更多技能人才創新有舞台、成才有支撐、付出有回報?

  

  報 國

   “練就一流技藝,樹立一流標準,鑄造大國重器”

  “撲通,撲通,撲通!”

  站在軌道旁的郭銳(圖①,欒福輝攝),心跳加速,目光緊盯住遠處駛來的列車,手心攥出了汗。動車漸漸駛來,從他麵前開過,淚水再也止不住。

  回想起2007年4月18日的場景,郭銳至今仍很激動。那天,首批“和諧號”高速動車組正式運營,郭銳作為中國中車集團派出的隨車專家來到現場:“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生產的動車組,上麵有我親手組裝的轉向架!”

  據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像郭銳一樣,本次獲獎者均為高級技師,身懷一技之長,練就了絕活絕技。他們從全國各地各行業中選拔而出,在工作中發揚勞動精神,發揮示範作用。

  郭銳出身於鐵路家庭,祖輩造蒸汽機車,父輩造綠皮車,郭銳造高速動車組。2006年,郭銳團隊承擔起動車組轉向架的裝配製造任務。“轉向架,就是高速列車的‘腿’,列車跑得快和穩,全靠轉向架零部件的精密裝配。”郭銳介紹,裝配部件上千個,尺寸記錄上萬條,精度以微米計。

  “我們必須練就一流技藝,樹立一流標準,鑄造大國重器。”郭銳暗下決心。他和同事通宵達旦試驗,沒有現成的操作要領,就查圖紙找資料。當時,查閱的資料有兩米多高,筆記10餘萬字。曆時兩個多月,攻克10餘項技術壁壘。

  2015年,“複興號”動車組首列樣車進入試製階段。轉向架采用全新分體式軸箱,裝配精度要求前所未有。怎麼辦?郭銳覺得,隻能從螺栓緊固入手。但6個螺栓的緊固次序組合有720種,預緊力度組合不計其數。找出裝配方案,就像破譯密碼。

  毫厘見真章。團隊從90種方案中一組一組試了上千次,最終達到精度要求!“‘複興號’列車上50多萬個零部件,都要做成精品。”郭銳說。如今,經郭銳團隊裝配出的列車超過2900列,安全運營裏程超過30億公裏,相當於繞地球8萬多圈。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和強國之基。目前,我國正在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評選突出時代性,30名大獎獲得者共涉及19個職業(工種),均為製造業。

  在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一間“王汝運勞模創新工作室”。王汝運(圖②,本報記者原韜雄攝)是鋼結構車間焊接高級技師,也是技能大獎獲獎者。走進工作室實驗場地,電機隆隆,王汝運正在做試驗。防護罩前,焊槍穩穩移動,焊花四濺;防護罩後,雙眼閃亮,呼吸均勻。王汝運戴著厚手套,手臂上的傷痕依稀可見。

  王汝運領銜創新的多項工藝,被用在國內外多個大橋建造中。其中,“南二橋”的焊接任務至今讓他難忘。“南二橋”是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2001年,王汝運帶領團隊承擔大橋主體鋼箱梁焊接。“鋼箱梁是多邊體,要用到橫焊、豎焊、仰焊,需十幾個人精密配合。”他說。

  頂著60多攝氏度高溫,王汝運帶領團隊苦幹一個多月,為了搶最佳焊接環境,有時每天工作14個小時……最終,項目有兩個節間環縫創造了100%探傷合格率的紀錄。僅王汝運一人完成的焊縫總長度就達到2000多米,幾乎相當於長江南北岸的直線距離。

 

  創 新

  “多思考多發現多鑽研,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創新是技術的靈魂。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大獎獲得者在技術革新和應用推廣等方麵均作出過突出貢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生鏽的舊電纜,隻要扔進“池子”幾分鍾,撈出來就像新的。“池子”邊更換電纜的工作人員說,原來三四個工人幹一天的活,用“池子”半小時就能解決。

  “厲害吧,王忠才技師研究出來的!”

  在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綜采安拆分公司,工友們都佩服高級技師王忠才(圖④,右一,苗子健攝)。從技校畢業來到礦上,他當過煤炭工人,拉支架、和煤、開采煤機,後來轉崗維修采煤機,至今24年。

  獲獎以後,有人問王忠才這些“絕活”是怎麼練成的,他說:“多思考多發現多鑽研,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王忠才平時話少,一旦談起采煤,就有說不完的話。在井下,他掏出掖在工作服裏的圖紙,對著采煤機一琢磨就是幾個小時,以至錯過升井。

  閑暇的時候,王忠才喜歡閉上眼睛琢磨設備維修的事。會有啥故障,需要哪些工具,怎麼排查維修,零件之間如何關聯……“創新也不一定是從無到有,把每個環節想深想透,然後一個個排除,就是創新。”王忠才說。

  創新還需要知識滋養。多年前,華北製藥金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台進口設備出現故障。如果將設備運回原廠修理,公司停產2個月,每月損失上千萬元;請原廠派人修,要幾十萬元,仍要停產一個月。

  公司維修電工齊名(圖③,左一,資料照片)站了出來。他將覆蓋在電路板上的膠一點點清除,根據電路走向拓畫出原理圖。經分析,故障點是一個電阻。最終,花了幾毛錢買了一個電阻換上,問題解決了。

  “電阻便宜,但換電阻的點子值錢。”齊名笑著說。在公司裏,從巡檢電線、維修設備,到設計電路圖、編寫程序代碼,齊名是個技術全能。現年50歲的齊名已經在電氣儀表自動化維修第一線工作了30年。

  走進齊名的辦公室,能看到各種設備零件,他正和同事聚在電腦屏幕前,調試自動化生產控製係統。書櫃裏,電工工藝、機械基礎、數字電路、編程語言等書籍擺得滿滿的。

  “書陪伴了我幾十年。”齊名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上班時,技工還要在銅片上練鑽孔,供設備安裝連接使用。很多技工日夜練習,隻為把孔鑽得精細、方差小一點。結果沒幾年,液壓鑽孔機出現,技工們多年所學付之東流。齊名說,“技工要學習,否則會被新技術淘汰的。”

  齊名介紹,多年來,像他這樣的技工職稱晉升空間有限。好消息是,2018年底,人社部出台有關規定,符合要求的技術工人,可申報相應的工程師專業職稱。

 

  專 注

  “一毫一厘,追求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

  練就絕活,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目前,全社會都在弘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對職業的責任感。”相關專家表示。

  山東壽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江漢油田清河采油廠。張義鐵(圖⑤,王海欣攝)神情專注,他正盯著采油設備能否成功更換套管——這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工具,但已經失敗了8次。

  天下起雨,同事叫他“回去吧”,張義鐵有點急:“再等等,說不定這次能行。”

  同事小心操作機器,張義鐵在旁觀察,液壓鉗瞬間咬合,順利更換鋼管……“成功了!”大家一起歡呼,全然不顧打在身上的雨。

  想起2018年7月的情景,張義鐵曆曆在目。張義鐵是個“80後”,父親在湖北江漢油田工作。從小在石油大院長大的他,經常聽“鐵人”王進喜的故事。技校畢業後,張義鐵被分到江漢油田采油隊工作。

  “剛來這裏,大片的灘塗和鹽堿地,電線杆比樹都多!”2004年,張義鐵響應號召,奔赴壽光羊口鎮清河采油廠。油田開采過程中,生產井由於熱采,地麵下沉,造成井口抬升,影響正常生產。張義鐵接手,有人覺得:“國內外都沒辦法,一個采油工能行嗎?”

  張義鐵不信邪。為了一個技術細節,他挑燈夜戰,光畫圖紙就是十幾個小時,一張不行再畫一張。為了跟蹤成果運用,白天晚上連續在井上觀察。最終,張義鐵研製的徑向錨定法取換套技術試驗成功,填補國內定點更換套管的技術空白。

  2018年,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建成,亟須一套采氣工崗位標準化手冊。張義鐵和同事們在山上風餐露宿,討論標準製定。

  當地陰冷潮濕,床一摸,濕漉漉;蚊蟲滿天,還得防蛇咬,穿鞋前抖一抖,說不定抖出蜈蚣。“7點上班,下班後還得‘晚自習’。”張義鐵和同事們常常忙到淩晨。在張義鐵帶領下,團隊“跨界”建立起的新體係,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去年,“張義鐵技能大師工作室”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一毫一厘,追求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張義鐵說。

  “中國古代工匠尊敬職業、德藝兼修、物我合一,新時代工匠精神也是如此。有了工匠精神滋養,一定可以鍛造一支有理想、懂技術、敢擔當的技能人才隊伍。”相關專家表示。

 

  第十五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名單


  劉 麗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王保森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李世峰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劉金生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周 皓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郭 銳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李 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孫 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金國平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秦 毅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於 偉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王 智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張義鐵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遊洪建 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汝運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王建濤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何 波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林 琦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羅佳全 本溪鋼鐵(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薛 魁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孟祥誌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顧秀花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李 輝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吳作國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吳春橋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王忠才 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綜采安拆分公司

  齊 名 華北製藥金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孫 剛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陶留海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戎鵬強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30位獲獎者均為高級技師)

 

  鏈接:

  2013年

  人社部開展技能振興專項活動,在重點城市建立培養體係完善、考核評價科學的技能人才工作機製

  2016年

  人社部、財政部推進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

  2018年

  國務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和組織實施體係

  2019年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方案,於2019年至2021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2021年

  人社部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首頁 > 就業頻道 > 綜合資訊
一心在一藝 匠心鑄重器——聽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講述成長故事
綜合資訊
2021-08-17
+關注就業頻道
掃描二維碼

  編者的話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新時代廣大勞動者矢誌奮鬥、提升技能、成長成才、為國奉獻……一位位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行業,努力擔大任、幹大事,成大器、立大功。培養大國工匠,產業工人成為創新驅動骨幹力量;建設製造強國,技能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6月22日,由人社部主辦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名單揭曉。本報記者采訪了5位獲獎者,感受這些高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藝,了解他們在創新創造中攀登技能高峰的故事。

  鑄星船,焊接焊縫要求不能超過頭發絲;穩準快,40多米高空完成集裝箱裝卸……6月22日,由人社部主辦的第十五屆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名單揭曉。據了解,中華技能大獎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大獎共評選出30名獲獎者。作為高技能人才,他們中有踐行老一輩石油人傳統,推動生產創新增效的創新者;也有堅守高速動車組生產一線,助力中國高鐵發展的領跑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高技能人才“高”在哪?有哪些成長故事?今後如何營造大環境,讓更多技能人才創新有舞台、成才有支撐、付出有回報?

  

  報 國

   “練就一流技藝,樹立一流標準,鑄造大國重器”

  “撲通,撲通,撲通!”

  站在軌道旁的郭銳(圖①,欒福輝攝),心跳加速,目光緊盯住遠處駛來的列車,手心攥出了汗。動車漸漸駛來,從他麵前開過,淚水再也止不住。

  回想起2007年4月18日的場景,郭銳至今仍很激動。那天,首批“和諧號”高速動車組正式運營,郭銳作為中國中車集團派出的隨車專家來到現場:“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生產的動車組,上麵有我親手組裝的轉向架!”

  據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像郭銳一樣,本次獲獎者均為高級技師,身懷一技之長,練就了絕活絕技。他們從全國各地各行業中選拔而出,在工作中發揚勞動精神,發揮示範作用。

  郭銳出身於鐵路家庭,祖輩造蒸汽機車,父輩造綠皮車,郭銳造高速動車組。2006年,郭銳團隊承擔起動車組轉向架的裝配製造任務。“轉向架,就是高速列車的‘腿’,列車跑得快和穩,全靠轉向架零部件的精密裝配。”郭銳介紹,裝配部件上千個,尺寸記錄上萬條,精度以微米計。

  “我們必須練就一流技藝,樹立一流標準,鑄造大國重器。”郭銳暗下決心。他和同事通宵達旦試驗,沒有現成的操作要領,就查圖紙找資料。當時,查閱的資料有兩米多高,筆記10餘萬字。曆時兩個多月,攻克10餘項技術壁壘。

  2015年,“複興號”動車組首列樣車進入試製階段。轉向架采用全新分體式軸箱,裝配精度要求前所未有。怎麼辦?郭銳覺得,隻能從螺栓緊固入手。但6個螺栓的緊固次序組合有720種,預緊力度組合不計其數。找出裝配方案,就像破譯密碼。

  毫厘見真章。團隊從90種方案中一組一組試了上千次,最終達到精度要求!“‘複興號’列車上50多萬個零部件,都要做成精品。”郭銳說。如今,經郭銳團隊裝配出的列車超過2900列,安全運營裏程超過30億公裏,相當於繞地球8萬多圈。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和強國之基。目前,我國正在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評選突出時代性,30名大獎獲得者共涉及19個職業(工種),均為製造業。

  在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一間“王汝運勞模創新工作室”。王汝運(圖②,本報記者原韜雄攝)是鋼結構車間焊接高級技師,也是技能大獎獲獎者。走進工作室實驗場地,電機隆隆,王汝運正在做試驗。防護罩前,焊槍穩穩移動,焊花四濺;防護罩後,雙眼閃亮,呼吸均勻。王汝運戴著厚手套,手臂上的傷痕依稀可見。

  王汝運領銜創新的多項工藝,被用在國內外多個大橋建造中。其中,“南二橋”的焊接任務至今讓他難忘。“南二橋”是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2001年,王汝運帶領團隊承擔大橋主體鋼箱梁焊接。“鋼箱梁是多邊體,要用到橫焊、豎焊、仰焊,需十幾個人精密配合。”他說。

  頂著60多攝氏度高溫,王汝運帶領團隊苦幹一個多月,為了搶最佳焊接環境,有時每天工作14個小時……最終,項目有兩個節間環縫創造了100%探傷合格率的紀錄。僅王汝運一人完成的焊縫總長度就達到2000多米,幾乎相當於長江南北岸的直線距離。

 

  創 新

  “多思考多發現多鑽研,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創新是技術的靈魂。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大獎獲得者在技術革新和應用推廣等方麵均作出過突出貢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生鏽的舊電纜,隻要扔進“池子”幾分鍾,撈出來就像新的。“池子”邊更換電纜的工作人員說,原來三四個工人幹一天的活,用“池子”半小時就能解決。

  “厲害吧,王忠才技師研究出來的!”

  在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綜采安拆分公司,工友們都佩服高級技師王忠才(圖④,右一,苗子健攝)。從技校畢業來到礦上,他當過煤炭工人,拉支架、和煤、開采煤機,後來轉崗維修采煤機,至今24年。

  獲獎以後,有人問王忠才這些“絕活”是怎麼練成的,他說:“多思考多發現多鑽研,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王忠才平時話少,一旦談起采煤,就有說不完的話。在井下,他掏出掖在工作服裏的圖紙,對著采煤機一琢磨就是幾個小時,以至錯過升井。

  閑暇的時候,王忠才喜歡閉上眼睛琢磨設備維修的事。會有啥故障,需要哪些工具,怎麼排查維修,零件之間如何關聯……“創新也不一定是從無到有,把每個環節想深想透,然後一個個排除,就是創新。”王忠才說。

  創新還需要知識滋養。多年前,華北製藥金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台進口設備出現故障。如果將設備運回原廠修理,公司停產2個月,每月損失上千萬元;請原廠派人修,要幾十萬元,仍要停產一個月。

  公司維修電工齊名(圖③,左一,資料照片)站了出來。他將覆蓋在電路板上的膠一點點清除,根據電路走向拓畫出原理圖。經分析,故障點是一個電阻。最終,花了幾毛錢買了一個電阻換上,問題解決了。

  “電阻便宜,但換電阻的點子值錢。”齊名笑著說。在公司裏,從巡檢電線、維修設備,到設計電路圖、編寫程序代碼,齊名是個技術全能。現年50歲的齊名已經在電氣儀表自動化維修第一線工作了30年。

  走進齊名的辦公室,能看到各種設備零件,他正和同事聚在電腦屏幕前,調試自動化生產控製係統。書櫃裏,電工工藝、機械基礎、數字電路、編程語言等書籍擺得滿滿的。

  “書陪伴了我幾十年。”齊名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上班時,技工還要在銅片上練鑽孔,供設備安裝連接使用。很多技工日夜練習,隻為把孔鑽得精細、方差小一點。結果沒幾年,液壓鑽孔機出現,技工們多年所學付之東流。齊名說,“技工要學習,否則會被新技術淘汰的。”

  齊名介紹,多年來,像他這樣的技工職稱晉升空間有限。好消息是,2018年底,人社部出台有關規定,符合要求的技術工人,可申報相應的工程師專業職稱。

 

  專 注

  “一毫一厘,追求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

  練就絕活,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目前,全社會都在弘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對職業的責任感。”相關專家表示。

  山東壽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江漢油田清河采油廠。張義鐵(圖⑤,王海欣攝)神情專注,他正盯著采油設備能否成功更換套管——這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工具,但已經失敗了8次。

  天下起雨,同事叫他“回去吧”,張義鐵有點急:“再等等,說不定這次能行。”

  同事小心操作機器,張義鐵在旁觀察,液壓鉗瞬間咬合,順利更換鋼管……“成功了!”大家一起歡呼,全然不顧打在身上的雨。

  想起2018年7月的情景,張義鐵曆曆在目。張義鐵是個“80後”,父親在湖北江漢油田工作。從小在石油大院長大的他,經常聽“鐵人”王進喜的故事。技校畢業後,張義鐵被分到江漢油田采油隊工作。

  “剛來這裏,大片的灘塗和鹽堿地,電線杆比樹都多!”2004年,張義鐵響應號召,奔赴壽光羊口鎮清河采油廠。油田開采過程中,生產井由於熱采,地麵下沉,造成井口抬升,影響正常生產。張義鐵接手,有人覺得:“國內外都沒辦法,一個采油工能行嗎?”

  張義鐵不信邪。為了一個技術細節,他挑燈夜戰,光畫圖紙就是十幾個小時,一張不行再畫一張。為了跟蹤成果運用,白天晚上連續在井上觀察。最終,張義鐵研製的徑向錨定法取換套技術試驗成功,填補國內定點更換套管的技術空白。

  2018年,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建成,亟須一套采氣工崗位標準化手冊。張義鐵和同事們在山上風餐露宿,討論標準製定。

  當地陰冷潮濕,床一摸,濕漉漉;蚊蟲滿天,還得防蛇咬,穿鞋前抖一抖,說不定抖出蜈蚣。“7點上班,下班後還得‘晚自習’。”張義鐵和同事們常常忙到淩晨。在張義鐵帶領下,團隊“跨界”建立起的新體係,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去年,“張義鐵技能大師工作室”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一毫一厘,追求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張義鐵說。

  “中國古代工匠尊敬職業、德藝兼修、物我合一,新時代工匠精神也是如此。有了工匠精神滋養,一定可以鍛造一支有理想、懂技術、敢擔當的技能人才隊伍。”相關專家表示。

 

  第十五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名單


  劉 麗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王保森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李世峰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劉金生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周 皓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郭 銳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李 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孫 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金國平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秦 毅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於 偉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王 智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張義鐵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遊洪建 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汝運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王建濤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何 波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林 琦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羅佳全 本溪鋼鐵(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薛 魁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孟祥誌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顧秀花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李 輝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吳作國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吳春橋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王忠才 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綜采安拆分公司

  齊 名 華北製藥金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孫 剛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陶留海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戎鵬強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30位獲獎者均為高級技師)

 

  鏈接:

  2013年

  人社部開展技能振興專項活動,在重點城市建立培養體係完善、考核評價科學的技能人才工作機製

  2016年

  人社部、財政部推進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

  2018年

  國務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和組織實施體係

  2019年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方案,於2019年至2021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2021年

  人社部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