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重慶去,幹事創業!”“政策好,發展機會多!”近日,2021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北京行活動舉行,受到了高層次人才的追捧。組團赴京攬才的重慶企業收到的簡曆中,碩士占66%,博士占29%。
從“孔雀東南飛”的西部地區到成為人才紛至遝來的熱土。重慶市正以“重慶英才”品牌為統攬,政策引領、平台賦能,跑出了人才集聚“加速度”,構建起高層次人才的集聚新高地。
政策創新 優化生態
讓人才活力充分迸發
“是重慶人才政策和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持力度,讓我和老公選擇了從廣東到重慶。”從中山大學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劉蕾博士說,自己和老公都是外地人,在“重慶英才計劃”的吸引下,兩人一起來到重醫附一院工作。
現在,劉蕾是該院分子腫瘤及表觀遺傳學實驗室獨立課題負責人,她不僅被評為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而且申請到了實施“包幹製”的人才項目經費40萬元。她說,作為青年科研人員,現在正是幹事業的好時候,重慶不僅有充分科研經費支持,而且“包幹製”讓他們有了更多的經費自主權,能夠更好地放開手腳搞科研。
今年重慶出台《重慶英才計劃“包幹製”項目實施方案》,一方麵,做好賦權提能“加法”,由人才自主確定研究課題、科研團隊和經費使用,賦予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另一方麵,做好簡政鬆綁“減法”,通過縮短審批流程、減少實施限製、減輕事務負擔等措施,讓人才放開手腳創新創造。人才項目經費“包幹製”,有效打通了人才計劃和科研項目通道。目前,已立項“包幹製”項目438個,帶動3771名科研人才參與研究,引導投入資金3.3億元,其中社會資金1.8億元。
為吸引人才,重慶打響了“重慶英才”這一品牌,深入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在“重慶英才計劃”的引領下,進一步深化人才體製機製改革,健全人才分類評價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等創新政策;實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出台“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博士後創新支持舉措等,引進和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3年來,“重慶英才計劃”共遴選支持人才1208名、團隊255個,首批入選英才取得國際國內領先成果32項,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18項。廣大重慶英才“以才引才”,又成功吸引大批人才在渝幹事創業。
目前,重慶正大力實施重慶英才“渝快辦”,將住房、教育、醫療等25項便利服務整合,全力構建線上服務、線下服務相結合,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相配套,生活服務、事業服務相銜接的人才服務體係,持續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讓各類人才激情工作、快樂生活。
平台賦能 產業留人
引得“孔雀巴渝飛”
入駐兩江協同創新區不到兩年,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高廣譜計算成像實驗室就突破技術難點,研製出了基於光學芯片的新一代光譜調製器。
“重慶已搭建起智能化產業鏈,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我想到這裏來繼續實現我的科研理想。”該實驗室技術負責人羅飛博士說,他是去年5月從深圳來到重慶,最初團隊隻有兩個人,現在已經發展到30多人,重慶一係列的引才活動幫助他們源源不斷吸納到急需人才,優質的科研配套“包幹製”等項目經費及時到位,讓他們比預計快了一倍時間就出了成果。
近年來,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全力搭建產才融合平台,統籌推動人才與產業發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梧高鳳必至,花開蝶自來。在成渝地區合力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決策部署下,重慶加速布局了一係列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創新空間,形成星羅棋布、眾星拱月平台新格局,搭建起讓人才揮灑才能的舞台。
據悉,重慶累計引進88家知名高校、院所和大型企業,建成創新基地63個;科技型企業突破3.3萬家、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4200餘家;新增國家級孵化平台14家……人才發展平台能級顯著提升,為各類優秀人才落戶紮根、創新創業提供廣闊的平台。
今年7月,重慶市圍繞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出台專門政策,從科研支持、薪酬激勵等方麵給出10條舉措進行支持。
在“重慶英才”品牌帶動下,近年來,重慶市新增人才資源52.93萬人。2021年前3季度,新招收博士後702人,同比增長67%,出站留渝率保持在80%以上。全年博士後累計入選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67個、同比增長76%,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3項、同比增長44%。
重慶市人才發展中心主任鍾建川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在創新人才工作理念上下功夫,在搭建人才發展平台上出實招,在加強人才團結引領上求實效,持續聚智彙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