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源頭活水,贏得青年人才,才能贏得未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國家間競爭日趨激烈,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已經成為緊迫的戰略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作為青年人才主力軍,博士後群體使命重大。在這一時間節點,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應運而生。全國5000多個團隊項目、2.4萬人報名參加,1400個項目脫穎而出進入總決賽,於2021年12月18日至20日,齊聚廣東佛山賽場,在向人才強國邁進的征程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激發潛能,鍛造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
國產疫苗、微納芯片、低溫快充鋰金屬電池……一項項前沿技術亮相大賽現場,凝聚著博士後人才在重大科技創新中的“硬核”力量。
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正處於創新創造的黃金年齡。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表示,博士學位後的5到10年期間,是科學研究工作者的困難時期,需要給予資源和平台支持。
這正是舉辦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的題中之義。“此次大賽是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行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能夠有效激發博士後的創新創造潛能,助力他們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有關負責同誌表示。
從深圳灣畔到黃浦江邊,從渤海之濱到西南邊陲,1400個博士後團隊項目齊聚賽場,為激發創新、馳騁思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在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西湖大學白蕊博士後團隊的研究為相關遺傳病和癌症的治療提供新思路;在西部生態環境建設上,新疆李小雙團隊的荒漠化治理技術,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世界提供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國良方;在現代農業與食品關鍵技術攻關中,吉林省魏健團隊的大豆新品種,有望助力國產大豆打一場翻身仗……
“這些是各地經過預選賽遴選出的創新性強、項目潛力大、產業化程度高、市場應用前景好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說,每一個項目都是硬科技項目,都有可能帶動一項技術的突破,引領一個產業的發展。”人社部專技司有關負責同誌說。
“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填補相關領域技術空白”“推動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成為本屆大賽各方討論交流的熱點話題,“科技強國”“科技報國”也成為參賽博士後口中的高頻詞。
“使用室內定位技術作為衛星定位的輔助定位,可以解決衛星信號到達地麵時較弱、不能穿透建築物的問題。”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郭光毅說,此次他的參賽項目突破了精準測距等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介孔材料的成果轉化被行業和社會給予厚望,但是還存在與其社會定位不相匹配的問題,沒能產生重大社會效益。”作為專業“造孔人”趙東元院士團隊的一員,複旦大學代表隊選手劉玉普,希望借助大賽平台尋找到介孔材料應用的廣闊空間,實現科技報國夢想。
從跨越星辰大海到探索未知奧秘,從科學實驗室到企業研發中心,青年科技人才已在各個領域揭榜出征、擔當作為,賽場上不乏“90後”身影。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27歲博士後邵琢瑕帶領團隊進行了關於“大功率開關電源設計”的揭榜,最終以高分斬獲銅獎,團隊3名核心成員均為1994年出生。
這既是“讓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的現實寫照,也是青年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的生動縮影。
經過3天激烈角逐,一批高質量的博士後創新創業成果脫穎而出。經大賽執委會委托的專業機構初步評估,在進入總決賽的1400個項目中,有近36%的項目技術創新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近21%的項目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解決“卡脖子”技術的項目占比13%。
數據有力證明,博士後人才助力我國在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跟跑、並跑中,實現部分領域的趕超、跨越!目前,我國28萬多名博士後中,絕大部分出站博士後成為單位的領軍人才和科研骨幹,已有150人成長為兩院院士。
搭建平台,貫通融合創新鏈、產業鏈
“超長壽命動力電池預測評估、電池運行跳水故障預判,在國際上尚未有成熟解決方案,希望廣泛對接博士後團隊,破解‘卡脖子’技術壁壘。”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主任研發工程師梅日國說。早在數月前,比亞迪公司就張榜公布這一“揭榜領題”賽的榜單。
這是大賽“四個賽項”中備受關注的一項。從去年6月開始,“揭榜領題”賽正式麵向全國征集項目需求,受到了全國各地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等單位的積極響應,征集了約200個技術攻關項目,涉及資金總投入20億元,吸引全國900多個博士後團隊揭榜應征。
熱情響應的背後有現實動因。在研究領域越來越細分、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元的今天,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存在一條“死亡之穀”。近年來,我國發明專利數量連續多年名列世界第一,但轉化率偏低,平均僅為10%。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科技、金融脫節,技術突破、產品製造、市場模式難以實現“一條龍”。
著眼於此,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不僅是一場競賽,更在於架起一座人才、技術、企業、市場的對接之橋。
“四個賽項”緊貼市場需求、企業痛點,特別是“揭榜領題”賽聚焦現實所需、企業所盼,為博士後到高質量發展主戰場施展才華開辟了一條通道;12名創業導師為創業項目和團隊提供專業指導;數十家全國知名創投機構的專業投資人,以金融助力企業加速成長。
三天賽事,促成692個成果轉化項目一對一洽談對接,現場簽約項目55個,意向合作金額約12億元。大賽還設立揭榜領題對接專區,讓未進入總決賽的張榜單位和應征團隊進一步交流對接,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實現全要素流動融合,加速市場化進程。
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發布的榜單,獲得4個團隊應征,公司計劃投入2000萬元攻克這一難題,一旦成功,有望對動力電池商業運行模式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進入生產線,打通了關鍵一環。對於身處其中的參賽選手和企業來說,也是一次“雙贏”。
“大賽為我們提供了投融資交流和人才洽談引進的機會,已經有多家投資機構與我們達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將開展實質性對接洽談。”創業賽選手、天津華慧芯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曲迪說。他帶來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科技芯片,收獲諸多關注。
多名參賽選手和企業管理者表示,大賽搭建的“橋”,不僅存在於賽事期間,而且在更長的時間、更廣闊的天地內撬動高質量發展。
關於獲獎項目的統計分析進一步佐證:75%的項目已經擁有可以投入市場的產品或者成熟的技術。
透過大賽放眼全國,在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上,近4萬名博士後在數千家企業的工作站成為創新領頭人,一批博士後攜“硬科技”成果創業,企業成長為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3800多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覆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領域,成為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催化劑,鍛造高級技術專家的孵化器。
再開新窗,博士後成長成才空間更廣
有舞台才有表演,有擔子才能壓重。讓青年人才打頭陣、當先鋒,就要搭平台、建機製、增活力。
大賽平台為博士後人才成長再開一扇窗,進一步擴大了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範圍和力度,打破論資排輩,促其快速成長。
“獲獎選手可直接申報副高以上職稱!”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捧出政策“大禮包”,對在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金牌、銀牌、銅牌和優勝獎獎項的選手,可根據本人專業技術水平直接申報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
“職稱禮包”“重大人才工程計劃禮包”“博士後經費資助禮包”“載體建設禮包”,江蘇省在獎勵政策上層層“加碼”,對總決賽獲獎人員,符合相應條件的可享受江蘇“四大”配套激勵政策,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
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多地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為博士後搭建創業平台,吸引眾多博士後項目落地。
參賽選手、清華大學博士後黃北舉團隊去年1月創辦的公司落戶蘇州。“江蘇汾湖高新區有完善的光電子產業鏈,為我們提供完備的客戶群、人才和資金等支持。”黃北舉說,通過優化技術,他們的項目可令通信網絡成本降低約三成。為孵化優秀企業,政府“求賢若渴”,已給予他們公司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55個現場簽約項目中,有28個意向落戶廣東,其中7個項目初步確定落地佛山。佛山市副市長喬羽表示:“佛山將積極對接項目落地,安排項目方與佛山龍頭企業、標杆高企對接並達成合作協議,促進更多創新成果落地見效。”
“企業博士後工作站設站,將由評審製改為備案製!”
最新的利好消息從賽場上傳來。這一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力推的改革,回應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讓符合條件的企業經過省裏推薦進行備案,備案以後就可以招收博士後。
不少企業拍手稱快。廣州市建築集團人力資源部主管蔡俊釗認為:“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為青年博士後鍛煉實踐能力、提升企業研發水平搭建雙贏平台。”廣州市建築集團於2001年11月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當時廣東省建築施工類首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多年來博士後工作站早已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有效載體。
千帆競發浪潮湧,百舸爭流正逢時!
37年砥礪創新,博士後製度已經成為自主培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舉措。可以預見,人才強國新征程上,青年才俊必像泉水一樣奔湧而出,自由馳騁在創新天空,奮勇揚帆在創業藍海,競相奔騰在偉大時代!(高陽 孫家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