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列寧)
“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這句名人名言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唯物論部分的“意識的能動性”和“人與規律的關係”的知識點。
意識的能動性是指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主要體現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意識具有指導、控製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有很多同學誤解列寧的這句名言,認為這句話中的“創造客觀世界”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列寧的這句話體現了主體在改造客體的過程中首先要能夠認識世界,因為認識世界不是最根本的目的,人類最根本的目的是改造客觀世界,以滿足人的需求。所以“創造客觀世界”指的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對客體的改造,這種改造包含了人的智慧,客體上出現了主體作用的痕跡。
雖然人類可以對客觀事物進行改造,但大家要注意主體對客體的改造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要遵循客觀規律,這就涉及到了馬原唯物論部分的一個考點“人與規律的關係”考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人們可以在實踐中認識或發現規律,並利用這種規律指導人的實踐活動,達到改造世界、為人類謀利益的目的。人們還可以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使事物朝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
在考試中,這兩個考點既可以考選擇題,也可以考分析題,都屬於唯物論中比較重要的考點,而且這兩個考點可以結合起來考察。例如,考環境問題時,可以在方法論部分問道“針對現在的環境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考生可以結合這兩個點來回答,首先要尊重客觀規律,其次要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希望考生對這個問題能夠真正的理解,在考試中能夠做到及一反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