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2年教育學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311考試大綱原文


  Ⅰ、考試性質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 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教育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教育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 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係統掌握上述教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鍾。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三、試卷內容結構

  (一)必答題為 270 分,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教育學原理約 100 分

  中外教育史約 100 分

  教育心理學約 40 分

  教育研究方法約 30 分

  (二)必選題為 30 分,考生必須在兩道試題中選取一道作答。

  第 I 道題考查教育心理學的內容,第Ⅱ道題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考生若兩題都回答,隻按第 I

  道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4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90 分;

  辨析題 3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45 分;

  簡答題 5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75 分;

  分析論述題 3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90 分;

  Ⅳ、考察內容

  教育學原理

  【考察目標】

  1. 準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 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 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一、教育學概述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二)教育學的研究任務

  (三)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教育學的萌芽

  2.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3.20 世紀以來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流派;教育學分支學科;元教育學。

  (四)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及其相關學科的關係

  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社會學基礎;生理學基礎。

  (五)教育學的價值

  教育學的理論價值;教育學的實踐價值。

  二、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1. 關於“教育”的陳述類型

  教育定義;教育隱喻;教育口號。2.“教育”定義的類型

  描述性定義;綱領性定義;規定性定義。3.教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二)教育的結構與功能1.教育的結構

  教育活動的結構;教育係統的結構。2.教育的功能

  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三)我國關於教育本質問題的主要觀點

  教育是上層建築;教育是生產力;教育具有上層建築和生產力的雙重屬性;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四)關於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1.生物起源說

  2. 心理起源說

  3. 勞動起源說

  (五)教育的發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

  2. 近代教育的特征

  3. 現代教育的特征

  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與改革

  三、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關於教育與社會關係的主要理論

  教育獨立論;教育萬能論;人力資本論;篩選假設理論;勞動力市場理論;再生產理論。

  (二)教育的社會製約性

  1. 生產力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2. 政治經濟製度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3. 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4. 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5. 人口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6. 媒介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三)教育的社會功能l.教育的經濟功能

  2. 教育的政治功能

  3. 教育的文化功能

  4. 教育的科技功能

  5. 教育的人口功能

  6. 教育的生態功能

  (四)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

  現代化與教育變革;全球化與教育變革;知識經濟與教育變革;信息社會與教育變革;多元文化與教育變革、民主化與教育變革;本土化、民族化與教育變革。

  四、教育與人的發展

  (一)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對教育的製約1.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

  發展的順序性;發展的階段性;發展的差異性;發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製約

  (二)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l.關於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的主要觀點

  單因素論與多因素論;內發論與外鑠論;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2.遺傳素質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3. 環境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4. 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三)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1.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

  2. 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及有效發揮的條件

  五、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義;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關係。2.關於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

  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內在目的論,外在目的論;教育準備生活說,教育適應生活說。

  3. 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與需要。4.我國的教育目的

  1949 年以來各個時期的教育目的;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

  5.全麵發展教育與立德樹人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諸育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目標

  1. 培養目標的概念及演變

  培養目標的定義;培養目標與教育目的的關係;培養目標的演變。2. 我國學校的培養目標

  幼兒園、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大學的培養目標

  六、教育製度

  (一)教育製度的概述1.教育製度的概念

  2. 教育製度的形成與發展

  3. 我國教育基本製度

  (二)學校教育製度1.學製的概念與要素

  2. 學製確立的依據

  3. 各級學校係統

  4. 各類學校係統

  5.1949 年以來我國的學製

  1951 年的學製;1958 年的學製改革;改革開放以來的學製改革。

  (三)現代教育製度改革1.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

  2.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綜合化

  3. 非正規教育的複興及其對正規教育的影響

  4. 高中的多樣化、特色發展及其與大學的銜接

  5.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6. 終身教育體係的建構

  七、課程

  (一)課程與課程理論1.課程的概念

  課程的定義;課程與教學的關係。2.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

  (二)課程類型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

  (三)課程開發

  1.課程開發的基本模式

  泰勒的目標模式;斯騰豪斯的過程模式;施瓦布的實踐模式2.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與教材

  3.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概念;課程目標的來源;課程目標與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關係: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

  (修訂版);我國beplay體育手機課程目標及其演變。 4.課程的範圍、組織與結構

  5.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的取向;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與課程。6.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的含義;課程評價的模式與功能;課程評價的主要範圍。

  (四)課程改革

  1.影響課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學生發展。

  2.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國外的主要課程改革3.1949 年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八、教學

  (一)教學概述l.教學的概念

  教學的定義;教學與教育、智育、上課的區別與聯係。2.教學的主要作用與任務

  (二)教學理論及主要流派1.教學理論概述

  學習理論及其與教學理論的關係;教學理論與課程理論的關係;教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2.當代主要教學理論流派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認知主義教學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社會互動教學理論

  (三)教學原則

  1. 教學原則的概念及確立依據

  2. beplay體育手機教學的基本原則

  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係統性原則;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理論聯係實際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四)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模式的概念;教學模式的特點;教學模式的結構。2.當代國外主要教學模式

  程序教學模式;發現教學模式;掌握學習教學模式;暗示教學模式;範例教學模式;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逆向設計教學模式;問題教學模式;項目探究教學模式;STEM 教學模式。

  3.當代我國主要教學模式

  (五)教學過程

  1. 關於教學過程本質的主要觀點

  2. 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的幾種關係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係;掌握知識與培養思想品德的關係;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的關係;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係;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關係;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關係。

  3.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教學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教學設計的模式。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考評。

  (六)教學組織形式

  1. 教學組織形式的曆史發展

  2. 班級授課製

  3. 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個別輔導與個別化教學;分組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與走班製;泛化學習;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翻轉課堂;混合教學。

  (七)beplay體育手機常用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演示法;練習法;參觀法:自學輔導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法。

  (八)教學評價及其改革 1.教學評價的含義及其功能

  2.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3. 學業成就評價

  紙筆測驗;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

  4.教學評價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務

  (二)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l.道德教育

  2. 思想教育

  3. 政治教育

  4. 法製教育

  5. 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過程 1.德育過程的要素

  2.德育過程的規律

  (四)德育原則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知行統一;正麵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發揮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照顧年齡特點與照顧個別特點相結合;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教育影響的連續性。

  (五)德育方法

  說服教育;情感陶冶;實踐鍛煉;自我教育;榜樣示範;品德評價;獎賞與懲罰。

  (六)德育途徑

  1. 德育課程與直接的道德教學;

  2. 全方位德育與間接的道德教育;

  3. 教學育人,指導育人,管理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協同育人。

  (七)德育模式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社會學習模式;社會行動模式;集體教育模式。

  十、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

  1. 教育的概念與類別

  2. 教育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3. 教師勞動的特點

  4. 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5. 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素養的構成與結構;教師專業標準;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取向與途徑。6.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專業自主與教師的專業權利;教師職業道德與法律義務。

  (二)學生

  1. 學生及學生觀

  2. 學生發展及年齡特征

  幼兒、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發展特征;學業發展,個性與社會發展,生涯發展。

  3.學生群體與學生組織

  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青年及少年兒童組織及其建設;學生群體與組織的作用。4.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三)師生關係

  1.師生關係的特點與類型 學生中心論;教師中心論。2.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

  良好師生關係的標準;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途徑與方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中職院校
選學校
搜學校
查學校
選專業
搜專業
開設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專業排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