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實習、調研、支教、義工,還是其他形式,參加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認識社會、鍛煉自我的好機會,有數據顯示,每年約有500萬名大學生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實意義提出質疑,認為足以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它的存在。那麼,大學生社會實踐究竟是"雞肋"還是"機會"呢?這要看你自己如何定位,如何行動。
支教:真教實幹or走馬觀花?
中國地域遼闊,資源分布和發展程度相差懸殊,教育資源也分布不均,因此支教活動一直很是興盛。而作為又能夠幫助他人,又能夠獲得切實實踐經驗的一項社會活動,很多學生都會在假期積極參加。然而,有真正展開支教活動的,也有打著招牌卻沒有實際行動的。
有的學校成為高校誌願者聚集地,如果去晚了,就沒有學生讓你教,甚至出現'一生難求'的局麵。不少誌願者隻是隨大溜,覺得做誌願者可以給自己的簡曆"增光添彩"。正是因為存在這種動機不純、行為不負責任的支教活動,現在很多學校不願意接收來支教的大學生誌願者,使得支教行為陷入"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僵局中。
調研:深入實地or拚湊材料?
社會調研可以讓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入基層,了解基本國情、民情、社情。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們可以把自己的見聞與書本知識相結合,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同時,大學生也可利用自身的知識積累幫助當地老百姓切實解決一些生產和生活問題,學以致用。
然而,也有些大學生在實踐主題、目的都不明確的情況下盲目跟風,事先不計劃,事後不總結。既占用了學校資源,又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比如本來目的是調查農村基層的實踐,應該奔波在鄉鎮間調研,可是因為天氣熱、條件差等各種原因,有些學生到達一個地方就再也沒有"挪窩"。不僅如此,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賓館裏"避暑",最後靠當地提供的資料完成報告。
本來應該是認識社會、開闊視野、鍛煉自我的機會,這種弄虛作假其實毫無意義。
實習:混到證明or鍛煉技能?
實習的本意是讓學生走出象牙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長社會經驗、閱曆。理論知識、專業素養、技能儲備、應變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都是社會實踐成敗得失的關鍵因素,如何綜合運用不斷吸取教訓,是大學生們需要思考的重點。必要時要對自己進行評估,提前了解相關領域,善於總結前人經驗。
但是,實習證明造假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不少大學生找關係開實習證明,需求量的增加甚至催生了專門出售"實習證明"的淘寶店。這種方式除了得到一紙證明,什麼也無法收獲。社會實踐需要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真實狀態。大學生做社會實踐之前,要做好各方麵準備,踏踏實實深入進去,含金量才高。真正的社會實踐是不怕吃苦、紮紮實實地做些事情,不是走馬觀花。把實踐當成一種責任去做,別偷懶、要用心,一定會有別樣的收獲。
來源:文都教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