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的師生關係至少應該有三個方麵:一是德行與學問俱佳的導師,二是真誠而好學的學生,三是縝密且有力製度保障。
3月26日,武漢某高校碩士研究生陶某跟母親進行了一場有關導師的對話後,從宿舍樓墜樓身亡。該校宣傳部表示,自殺事件發生後,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班調查和處置相關事宜。
而在數月前,西安某高校也發生了一起博士生溺亡事件。兩起自殺事件,再次引發輿論對師生關係的關注。
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和諧的師生關係至少應該有三個方麵:一是德行與學問俱佳的導師,二是真誠而好學的學生,三是縝密且有力的製度保障。換言之,在研究生自殺的問題上,把板子僅僅打在任何一方,把責任全部推給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也是難以解決問題的。那樣隻會讓師生關係緊張化,讓導師和學生心中都草木皆兵。
對於學生來說,學生入學之前是否經過心理方麵的檢查,確定心理健康的程度;出現心理問題後,能否獲得及時有效的心理幹預;對導師不滿意時,是否能夠申請更換導師;權利受到侵害後,是否有通暢的權利救濟渠道……這些不僅是對學生的保護,也是學術研究機製能否良性運轉的保障。
對於導師來說,則需要製定科學化的導師責任製度,建立健全對導師進行師德和學術兩方麵評價的機製。這一方麵是為了約束老師的行為,防止老師濫用職權,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廉價勞動力和勤雜工,防止師生關係變成人身隸屬關係。另一方麵,也是對老師的學術研究的一種鞭策和引導,有利於在高校內部、高校之間形成學術共同體評價機製。如此,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對導師的依賴,還能使學生得到多元化的指導,更可以為學生選擇導師提供一定的參考,避免選了不適合自己的導師。
當然,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要想保障其應有的權利,都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具有公信力的申訴和救濟渠道。這套救濟渠道應該具備安全、信任和支持三方麵的功能和特點,而構建一個兼具三方麵的權威渠道,將有效克服當前救濟方式較為混亂和低階的情況,也能防止行政權力過度幹預學術研究。
總而言之,高校的教育和學術管理、評價應當以教育和學術為本,采用教育、學術標準和原則,而不能被非教育和學術因素影響。這樣,才能讓導師和學生的關係,回到單純的教育和學術定位上,也才能拯救任何偏離學術研究的導師和學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