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教育部:鼓勵高校校際學分互認,推進線上學分互認


  教育部網站1月25日消息,教育部發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241號(教育類109號)提案答複的函:

  您提出的《關於改進高校網絡教學工作的提案》收悉,經商工業和信息化部,現答複如下:

  當前,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已經成為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指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主動應對停教、停學危機帶來的挑戰,探索了在線教學的新範式,積累了大量彌足珍貴的經驗,明確了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但正如您所說,現階段的網絡教學還存在缺乏係統規劃與指導等諸多不足。教育部將充分采納您的建議,以這次大規模線上教學為契機,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在線教學從“新鮮感”向“新常態”轉變。

  一、在網絡教學規劃與指導方麵

  為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教育部出台多項政策不斷增加教育資源有效供給,創新教育組織形態,豐富現代學習方式,逐步建立資源和服務標準體係。如2019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教發〔2019〕11號),在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構建扶持政策體係、形成多元管理服務格局等方麵提出指導意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也就網絡教學出台專項政策,對高校教學方式、教師職責、質量控製等方麵進行指導。同時,明確要求高校將慕課教師以及承擔教學任務的所有任課教師線上教學計入教學工作量,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改革與創新,積累實戰經驗,產生更多更好教學成果。

  下一步,教育部將鞏固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成果,因地製宜、精準施策,繼續完善在線教學政策保障機製。一是通過製訂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規劃,完善《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出台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編製《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範》,指導高校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二是加強對高校網絡教學的科學統籌和規劃,鼓勵高校構建基於大數據的教學過程管理評價體係,實現從經驗式、粗放式管理向數字化、精準化管理的跨越。

  二、在網絡軟件支撐能力建設方麵

  近年來,我國加快完善高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組織基礎電信企業大力提升全國高校的網絡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2018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的發展目標。隨後,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加快推動覆蓋全國、多級分布、實名認證的教育專網建設。截至2020年9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組織41個核心節點高校基本完成CERNET2主幹網的IPv6升級改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強化寬帶網絡助教助學能力,工業與信息化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寬帶網絡助教助學工作的通知》(工信廳通信函〔2020〕34號),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因地製宜推出係列支持舉措,有效助力在線教育教學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工業與信息化部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快5G和千兆光纖網絡建設,重點麵向有需求的學校等場景推進“雙千兆”覆蓋和應用示範,為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支持。同時,加強大容量智能教學資源建設,加快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工廠(醫院)等智能學習空間,積極探索基於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智能學習效果記錄、轉移、交換、認證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學習體係,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全過程,打造教育發展國際競爭新增長極。

  三、在新型師生關係研究方麵

  國家高度重視教師在線教學能力提升工作,積極探索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新型師生關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幹事項的通知》(教師廳函〔2020〕2號)等文件,指導各地組建技術服務團隊,將師生心理疏導、視力保護、信息安全等納入培訓內容,圍繞教學實施加強教師在線學情診斷、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教學管理、學業評價、答疑輔導等策略與方法培訓,提升教師在線教學的組織實施能力與水平。同時,明確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指導本地師訓、教研、信息化等部門以及地方高校特別是地方師範院校,加大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力度,落實相關配套措施,一校一策,為教師科學高效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提供支撐和保障。

  下一步,教育部將支持高校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構建新型師生關係。一是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實體與虛擬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教學模式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推動在線教學從“新鮮感”向“新常態”轉變,從“單聲道”向“雙聲道”轉變,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二是繼續支持各地開展包括高校教師在內的教師線上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發揮國家級培訓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強化教師和學生信息化應用能力培養培訓力度。

  四、在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方麵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運用智能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等項目,彙聚互聯網教學、科研、文化資源,拓展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係,建設一批高質量在線教育課程。自2017年起,教育部遴選認定了包括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在內的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2019年,教育部啟動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提出到2021年,在高校培育建設基礎上,建設萬門左右國家級、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同時推進優質線上資源和教學手段與本校實際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示範引領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在各類學校的全覆蓋,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創新水平。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的應用,促進優質課程資源更加廣泛共享,激發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釋放潛能、全麵發展。一是提升課程質量,著力引導“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重點打造一批高水平課程,為卓越拔尖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重點支持已有建設基礎、取得明顯教學成效的課程;重視特色課程建設,實現一流本科課程多樣化。二是完善激勵機製,建立健全以教學貢獻為核心內容的激勵政策。加大課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優秀課程和教師的獎勵力度,加大教學業績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的權重,營造重視課程改革與建設的良好氛圍。

  五、在推動學分互認方麵

  近年來,教育部出台多項政策積極推動高校間的學分互認,並逐步健全線上學分互認機製。一是鼓勵高校校際學分互認。支持國內高校建立與學分製改革和彈性學習相適應的管理製度,加強校際學分互認與轉化實踐,完善學分標準體係。二是積極推進線上學分互認。2020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明確要求高校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要求,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選修線上優質課程,製定在線課程學習學分互認與轉化政策,保障學生學業不受疫情影響。下一步,教育部將以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為契機,引導高校逐步完善學分製,製定科學合理的學分互認製度和標準,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選擇權,為學生選擇學分創造條件。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2月1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中職院校
選學校
搜學校
查學校
選專業
搜專業
開設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專業排行
相關新聞
中國政府網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