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VR中國帶你走進虛擬現實專業-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beplay2網頁登錄 訊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於2019年11月發布的報告“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顯示,至2030年,我國對VR/AR人才的崗位需求將達到682.26萬個。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關於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2020年3月,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支持急需緊缺和新興專業本科專業名單,新增“虛擬現實技術”等一批目錄外新專業。到2021年,已經有十四所本科院校開設了虛擬現實技術專業(以下簡稱虛擬現實專業)。
新設立不到兩年,虛擬現實專業學什麼?各個開設了虛擬現實專業的學校都有什麼特色?高考在即,VR中國帶你深入了解。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虛擬現實專業。
虛擬現實,顧名思義,就是虛擬和現實相互結合。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設了虛擬現實技術的專業課程,那虛擬現實專業到底怎麼樣呢?別著急,讓我們一起來到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虛擬現實專業看一看。
虛擬現實技術,學什麼
下麵這張“項目導向的專業課程能力培養魚骨圖”一目了然。大一學習完公共基礎課後,各種豐富的項目訓練以產品原型開發、三維場景設計、虛擬現實應用開發為主線,覆蓋交互界麵設計、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程序設計基礎、虛擬現實導論、計算機圖形學、三維軟件基礎、三維動畫與特效製作、增強現實原理與實踐、人機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設計心理學、音視頻處理技術等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大三大四通過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論文),讓學生成為素質過硬的虛擬現實人才。
優勢及專業特色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由東軟出資舉辦的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文學、醫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民辦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坐落於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地處大連軟件園核心區域,占地麵積83.3萬平方米(1200餘畝),總建築麵積41.7萬平方米,現有全日製在校生16000餘人,教職工900餘人。學校基於中國IT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緊密把握市場機遇、瞄準產業發展前沿,聚焦“泛IT+健康醫療科技”領域,構建了計算機與軟件類、智能與電子類、數字媒體與設計類、信息與商務管理類、健康醫療科技類五大優勢專業集群,設置了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信息與商務管理學院、智能與電子工程學院、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外國語學院、健康醫療科技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4個教學機構,35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在辦學層次上,以本科教育為主,特色高職為輔,積極開展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2000年建校之初,學校就明確了服務行業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辦學定位。辦學20年來,學校以“教育創造學生價值”為理念,緊密依托東軟的IT服務優勢和大連高新區的產業優勢,構建了產教融合、麵向應用的辦學體製,形成了校企合作、協同共贏的運行機製,創造性地提出並在全校範圍實施了TOPCARES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企業需求的互補對接。目前,學校已累計向社會輸送5萬餘名IT應用型人才,曆年就業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據2020年麥可思調研統計,我校2019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為6156元,比全國非“雙一流”本科院校高940元;同時,我校2019屆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9%,比全國非“雙一流”本科院校高2.2個百分點。2015年學校成為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的10所試點高校之一,2017年學校成為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的10所示範高校之一。
建校以來,學校共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50項,其中: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2013年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含第三完成單位1項);2020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學校現有本科專業中,有1個國家級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4個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首批優勢特色專業,4個省級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重點支持專業,1個省級首批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專業,3個省級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1個本科課程體係國際化試點專業,5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在2019年首批國家“雙萬計劃”評選中,學校共有9個專業入選,其中3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首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數量位居全國民辦高校之首。在2020年第二批國家“雙萬計劃”評選中,學校共有6個專業入選,其中1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至此學校14個入選“雙萬計劃”的一流專業涵蓋工、管、藝、文4個學科門類,占我校開設本科專業數量40%,覆蓋我校本科在校生數的65%以上。在2012-2014年三個年度遼寧省麵向全省本科高校開展的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學校參評的11個專業中有7個位於全省前3名。在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谘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民辦大學一流專業排名中,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3個專業榮膺中國六星級專業,躋身2020中國頂尖專業行列;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物流工程、影視攝影與製作4個專業榮膺中國五星級專業,躋身2020中國一流專業行列。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物流工程、影視攝影與製作5個專業在全國民辦高校中均排名第一。
本專業的發展具有鮮明的特色,形成了企業、高校、學生有效的三維一體的聯動機製。學生的課程源自企業的需求。麵向企業的技術實際問題,加強實踐環節,注重實務能力培養,將學生所學的虛擬現實理論知識與企業有機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辦學水平;另一方麵企業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
為什麼選擇我們
產學合作緊密
學校層麵,與IBM、惠普、東芝、東軟集團等2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實踐環境主要有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學生創業中心(SOVO)。校外實踐環境以校企合作企業、國家工程實踐中心等單位為基礎構成。其中,2013年,與東軟集團共建的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達3000餘人。2019年學校與百度公司合作開辦百度人工智能學院。目前本專業所在的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產學合作。目前合作企業8家,向合作企業派遣實習生2000餘人次,涉及行業領域包括UI設計、軟件開發、產品運維、教育培訓等。
軟件資源豐富
學校層麵,堅持TOPCARES培養模式,建立完善配套培養流程。從TOPCARES1.0的課程與畢業達成度映射,到TOPCARES3.0的課程模塊到畢業達成率,已經完成了三輪培養體係升級,逐漸細化、完善培養路徑,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理論支撐和路徑依據。學院、專業層麵,依照TOPCARES標準開展建設,設計基礎、遊戲引擎等核心課程已經過10年以上迭代,形成了完善的課程資源和有效的教學模式。全部課程完成混合式教學改造,並開展了2輪以上的混合式教學實施。虛擬現實課程正在申請國家一流課程建設點,人機交互技術課程已經作為精品課程供教育集團推廣。
硬件配套完善
學校層麵,建有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虛擬儀器實驗室、工業機器人實驗室、網絡安全與計算技術實驗室、雲計算與大數據實驗室,其中“網絡安全與計 算技術實驗室”在2010被遼寧省教育廳批複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雲計算與大數據實驗室”在2018年被批複為“大連市大數據與數據科學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目前,本專業所在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建設有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首批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數字藝術教育實踐基地(2012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字藝術實驗教學中心(2013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空間藝術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7年),現有千兆網絡到課桌的多媒體教室35個,各類工作室12個,每年開展創新創業(SOVO)項目70餘項。虛擬現實設備20台套。
快來報考吧
專業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虛擬現實技術
專業代碼:080916T
所屬院係: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
入學要求
普通高級中學畢業,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
學製與學位
基本學製:4年
修業年限:3-8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服務麵向
①麵向教育、醫療、航天、製造業、軍事等傳統行業,從事虛擬化升級中的項目開發、項目部署、維護和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等相關工作。
②麵向影視、遊戲、直播、文創、社交、購物等新興產業,從事虛擬現實相關產品的研發、部署、維護和應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質、藝術修養和與虛擬現實技術相關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圖形及計算機視覺基本原理,掌握模式識別基本原理,掌握軟件開發基本方法和工具,掌握虛擬現實產品內容設計與製作,掌握虛擬現實軟硬件集成方法,具有較強的虛擬現實程序設計能力和虛擬現實產品創意設計能力,具有虛擬現實技術項目市場調研、策劃、管理和執行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和一定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