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10時58分,大連海事大學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在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工業園順利下水。該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遠程控製和自主操作功能的科研及實訓船,實現智能化全覆蓋,駕、機、電深度融合,是海上移動的智能船舶試驗驗證平台,智能化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據介紹,該船長69.83米,寬10.9米,服務航速17.5節,排水1430噸,由2個1500kW的雙全電力吊艙推進,3台1520 kW的柴電機組供電,配有艏側推和減搖鰭,配員50人。可實現四級海況正常科研教學,六級海況安全返航。記者看到,在船舶為功能拓展預留了平台空間,船艏是半封閉式造型,船尾開放,可搭載無人艇、無人機和其他科研設備。通過配置現場綜合監控網絡、科研網絡和生活網絡,以多網合一的形式構建船舶網絡係統,滿足日常營運、智能係統研究、科研試驗、教學實訓的需求。
該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交付時將達到中國船級社《智能船舶規範》的各項智能功能要求,獲得中國船級社《智能船舶規範》2023修改版中的智能船級符號標誌。該船在交付後6個月內實現岸基遠程遙控,1年後在船上有人監督的情況下開展自主航行試驗。隨著智能係統軟件的升級迭代,逐步實現更高級的智能功能。
該兩用船在自主航行、船岸協同、海上智能船舶移動試驗驗證平台、虛實融合沉浸式智能教學實訓等方麵實現了技術上的新突破,保持我國智能船舶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通過水麵水下多傳感器深度融合,實現船舶航行環境的全方位感知。建立基於海事規則、航行大數據的船舶智能決策模型,配備自動靠離泊係統,具備航行路徑優化和智能避碰功能,實現全水域自主航行;通過構建岸基信息支持中心,實現岸基遠程對航行現場多方位、多視角、無縫監控,為船端提供航行信息和輔助決策支持,具備船舶遠程操控和船端設備自主操作功能,實現跨時空人機共融操控;通過綜合自動化係統完成了駕、機、電綜合深度互聯,構建船岸智能寬帶無縫信息網絡,“一個平台+ N個智能係統”實現智能化全覆蓋,具有虛實結合、岸海一體的綜合測試與驗證能力,形成首個智能船舶海上移動試驗驗證平台;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場景重建,實現虛實融合教學實訓,具備先進的智能化教學實訓手段,進行岸基船舶操控實訓,是全球首艘智能化實訓教學船舶。
該船將主要承載智能研究和教學實訓兩方麵的應用。一是作為船舶智能化研究與試驗驗證平台,服務於智能船舶領域的科學研究。該船是智能船舶的一個試驗平台,依托該船可進行船舶智能航行技術與係統研究、船舶遠程監控與岸基支持研究、船舶智能通信技術研究、船舶智能運維技術研究、船舶智能能效技術研究、船舶電力係統技術研究、智能船舶法律法規研究和智能船舶基礎理論等方麵的研究。該船將進一步促進大連海事大學在智能船舶開發與運用技術研究實驗裝備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夠滿足智能船舶基礎理論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以及應用示範推廣,為我國智能船舶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培養智能航運新業態下的人才,服務於學生的認知學習和實操訓練。該船采用先進的技術進行船舶設計,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先進的船用設備和係統,掌握船舶的最先進技術,有利於航海類專業及相關涉海專業學生的培養;同時,該船噸位較小,方便靈活,便於學生實操訓練。隨著船舶智能化的發展和國際STCW公約的修訂,對於船員的培訓也將會發生變化,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能夠作為培訓基地,為探索未來船員的培訓模式提供必要的條件,對智能時代的世界航運人才培養模式起到引領作用。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背景下,智能船舶已經成為行業焦點和發展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智能船舶。2019年,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將智能船舶列入發展智能航運的核心要素之一。
智能船舶的技術研發與應用是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潔的必然要求,是航運業和船舶工業深度融合的集中體現,代表了航運發展的未來。近年來,大連海大在智能船舶領域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成果目前處於國內先進水平。2017年,大連海事大學成立無人船協同創新研究院,自研究院成立起,學校就把智能船建設提上日程,從立項到建造曆時近5年時間。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是大連海事大學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中的重大建設項目,是學校服務交通強國和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平台,是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學校“水路交通控製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標誌性成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