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數字化時代的高等教育變革”為主題的第五屆“振興遼寧 高校先行”學術論壇舉行。本屆論壇由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重點基地(東北振興與高等教育區域中心建設研究)、遼寧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聯合主辦。共有來自省內外專家學者、高校學科建設和高教研究機構負責人、教師及研究生共計150餘人參加了論壇。
此次論壇旨在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遼寧全麵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麵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的意見》,聚焦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深入謀劃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服務振興發展的思路。
一、開幕式
開幕式上,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國林講話,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浩波教授、遼寧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劉嬌教授、遼寧大學副校長李淑雲教授分別致辭。開幕式由遼寧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王少媛研究員主持。
張國林副廳長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在推進東北、遼寧全麵振興過程中有責任有擔當。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強教必須建立高質量教育體係,教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責任和使命。他強調,遼寧省是高等教育大省,教育資源豐富,助力遼寧全麵振興,高校責無旁貸;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對推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要大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力爭打造與遼寧高等教育和數字化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格局。要加強數字校園建設,構建高速率、大容量、高效率的高校教學骨幹網絡,積極利用5G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來拓展教育服務的新場景;要加強與數字化相關的學科專業課程建設,把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融入課程內容,努力提升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要實施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教育管理者素質素養提升工程,來提升教學的水平和學校治理能力。
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國林講話
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浩波教授介紹了“振興遼寧 高校先行”學術論壇,指出“振興遼寧 高校先行”學術論壇,正在成為具有一定戰略性、前沿性、創新性、連續性特點的學術活動品牌。遼寧省科教資源豐富、學科門類齊全,教育、科技、人才潛力巨大,把握好這些重大機遇,高等教育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高等教育數字化是加快高等教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能變革的關鍵,推進高等教育向數字化轉型,有助於把高等教育製度優勢和規模優勢轉化為教育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以繁榮學術研究為責任,繼續發揮好論壇紐帶和橋梁作用,不斷擴大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引領力,主動圍繞高等教育服務遼寧振興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前沿,凝練學術活動選題,廣泛彙聚專家學者智慧,為實現新時代遼寧全麵振興新突破做出更多貢獻。
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浩波教授致辭
遼寧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劉嬌教授代表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秘書處主管單位遼寧教育學院致辭,她介紹了遼寧教育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情況。她指出,如何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把遼寧省的科教優勢轉化為遼寧振興發展的優勢,是遼寧省高等教育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本次論壇聚焦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為遼寧高等教育服務振興發展出謀劃策意義重大。與會專家學者在交流互鑒中迸發的思想火花,必將在新時代遼寧全麵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和加快遼寧教育強省建設進程中貢獻智慧、積蓄動力。作為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秘書處主管單位,會大力支持學會開展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為打造省級一流高等教育研究共同體、服務振興發展綜合性新型教育智庫,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與領導、專家學者、代表們一起共同關注遼寧高等教育研究事業發展,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共同為實現遼寧全麵振興新突破提供強大人才和智力支撐。
遼寧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劉嬌教授致辭
遼寧大學副校長李淑雲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遼寧大學建設發展情況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績。她認為,本次論壇聚焦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深入謀劃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服務振興發展的思路,必將是一次高校服務遼寧全麵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助力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的生動實踐。她希望專家學者傳經獻寶,提出真知灼見。希望遼寧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吸取寶貴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學校在經濟學、法學和管理學等領域的學科優勢,積極開展交叉領域的協同創新研究,以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為主要方向,重點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優質的高端智庫;拓展研究基地的平台功能,延伸開展東北振興與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力爭成為具有區域特色、國內領先的政策谘詢機構,更多產出高水平成果和高質量資政建議,為遼寧打造新時代“六地”貢獻遼大力量。
遼寧大學副校長李淑雲教授致辭
二、主旨報告
主旨報告環節由周浩波教授主持。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盧曉中作了題為《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範式轉變與數字化轉型》的報告。盧曉中教授基於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闡釋了教育強國與教育現代化的關係,認為,教育強國主要是國際範圍內的橫向比較,教育現代化則是縱向的曆史比較。他認為,目前教育現代化基本範式正朝著內生方向轉變,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變革浪潮中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動權。麵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盧曉中教授強調現代化教育是人本的教育、公平的教育、終身的教育,教育數字化轉型要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麵,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他最後總結指出,變革時代的可以是技術,引領時代的永遠是思想。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盧曉中作主旨報告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谘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馬陸亭研究員以《範式變革是數字時代教育的本質性變革》為題作報告。馬陸亭教授在報告中指出,人類正在邁向數字時代,教育強國戰略重在“強國”,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從新賽道打造新產業源頭。目前教育形態和模式正在發生變革,教育將麵臨重大範式變遷,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是實現形態轉換的關鍵。教育形態將逐步形成辦學上紮根中國大地注重解決社會問題,教學上“課堂+線上+實踐”的有機混合全麵實現,學習上人人能夠時時處處可學,評價上區塊鏈技術推動多元增值效果,管理上精準服務適時有效銜接。他認為,範式的變革則是全方位的,以特征躍遷帶動本質改變。技術是實現思想的手段,應用是推動發展的有效方式,要積極以技術應用推動範式躍遷和形態變遷。他最後指出,振興遼寧,高校先行,就要數字先行。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谘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馬陸亭研究員作主旨報告
沈陽化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周誌強教授以《場域變革視角下行業劃轉地方工科院校的戰略迭代》為題作報告。他將場域理論引入行業院校劃轉地方工科院校戰略迭代,基於場域視角,分析院校類型特征,場域變革驅動院校戰略迭代,提出知識場域的轉型是場域變革的內在驅動力,這種範式變革是內在驅動,主動的和內生的。知識、資本、權力之間的共謀促成院校的戰略優勢,提出了基於場域自主實現行業劃轉院校的類特色重塑、優化外部製度場域空間支持行業劃轉院校類特色再造、推動行業劃轉院校實現服務行業與區域的激勵相容、賦能傳統辦學麵向的行業產業、構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模式、圍繞“行業+區域”共生需求建設優勢特色學科群、圍繞“技術創新+產業創新”集群規劃布局專業集群等推進院校戰略迭代的對策建議。
沈陽化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周誌強教授作主旨報告
大連理工大學薑華教授以《生成式AI在教育領域應用潛能、風險挑戰及應對策略》為題作報告。薑華教授指出,生成式AI應用作為一種變革的力量,從賦能學生、助力教師和營造環境等方麵帶給各級教育機構以及追求專業發展的個人學習及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同時,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通常會伴隨著“創造性毀滅”過程,由此也將帶來一係列新的問題、挑戰,甚至是風險。例如忽視技術本體危害、催生教育技術濫用、引發教育異化危機、破壞教育生態平衡等。針對ChatGPT在教育領域中應用所可能帶來的係列風險與挑戰,教育主體應對其主動學習、合理應用;政府等監管方應確立規範、加強監督;教育部門應科學導向、推動轉型。最後薑華教授針對東北AI人才供求概況從供給側、需求側和政策環境等方麵提出建議。
大連理工大學薑華教授作主旨報告
三、中青年學者論壇
當日下午,召開了中青年學者論壇,分別由李玉華副研究員、高明副研究員主持。
第五屆“振興遼寧高校先行”中青年學者論壇
1.中青年學者報告
吉林大學任增元教授作《數字化高等教育的功能與局限》報告,深入剖析數字化內涵及美、法、德、英等國的數字化動向,分析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階段與圖景,闡釋了數字化高等教育功能與局限,並就如何擁抱數字化提出建議。遼寧省電化教育館高鐵剛教授作《智能時代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機製研究》報告,分析了智能時代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分析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社會學過程,提出通過製度生態建設、結構生態建設、文化生態建設,實現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製度建設與創新。大連海事大學王諾斯教授作《麵向新質生產力的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內在邏輯與發展機遇》報告,闡釋新質生產力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此過程中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機遇,對新質生產力賦能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出實踐構想。遼寧大學劉暢教授作《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能力評價模型研究》報告,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能力指標體係評價對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能力進行評價。沈陽師範大學李曉虹副教授作《TOE框架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內在邏輯與行動路向》報告,從組態視角出發,基於TOE框架,從技術、組織、環境三個方麵構建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分析框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csQCA)方法,以我國28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實踐案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多案例條件變量組合變化進行定性比較分析,以探究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內在邏輯與行動路向。遼寧大學單春豔副研究員作《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教學場域變革的機理、邏輯與應對》報告,強調語言媒介再塑“真實、真誠、正確”的新型師生交往,並從賦能交往方式、交往場景和交往空間推動高校教學場域變革,同時也指出人工智能賦能在技術、應用和治理層麵還存在著現實困境。遼寧師範大學牛軍明博士作《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未來教師數字素養的建構與培育》報告,對未來教師數字素養的內涵進行解讀,並通過已有教師能力素養標準和框架構建未來教師數字素養的指標體係,並提出未來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可能路徑。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後柯婧秋作了題為《數字化變革與職業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創新》報告,她分析了職業教育數字化變革的內涵表征,職業教育數字化產生了新業態與新職業,推動產業數字化,同時職業教育數字化也引起了人才結構的變化。在數字化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以數字技術為紐帶聯通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工作領域和不同素養能力。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整體層次,並對結構和規模進行調適,實現職教生態係統的整體融合與迭代。
2.辦刊人與談
在辦刊人與談環節,《高教發展與評估》主編金誠編審、《沈陽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副主編劉振宇副教授、《現代教育管理》編輯李作章研究員、《現代遠程教育研究》編輯劉選副編審4位資深辦刊人針對專題報告進行了與談交流。《高教發展與評估》主編金誠指出,要深入思考數字化、人工智能轉化成教師發展優勢的路徑,摒棄數字化下信息和知識等碎片化對思維的桎梏,通過深入思考實現理論創新。《沈陽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副主編劉振宇圍繞數字化時代觀念變革、範式構建、形成內外相結合的體係、提出數字化難題的解決策略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現代遠程教育研究》副編審劉選對學者們彙報的選題予以讚賞,圍繞期刊選題與論文發表等為研究生們提出一係列建議。《現代教育管理》編輯李作章研究員對高等教育數字化主題、學者們的報告以及與談人的精彩點評予以讚賞,對高等教育數字化屬性以及內在賦能給與了闡釋,最後提出了研究者和同學們圍繞數字化教學質量評價等開展數字化轉型研究的建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