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0-04-23 13:28:00
遼寧省教育廳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20年3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精神,深入實施《遼寧教育現代化2035》《遼寧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進一步辦好新時代遼寧職業教育,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和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堅持麵向市場、促進就業,對接遼寧經濟主戰場,服務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和育人機製改革,優化職業學校和專業布局結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係,鼓勵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遼寧全麵振興、全方位振興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主要目標。經過5—10年左右時間,遼寧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基本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製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人才培養質量全麵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更加優化,職業教育基本實現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2年,中高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基本完成,辦學條件普遍改善,辦學水平全麵提高。15所左右高水平現代化高等職業學校和100個左右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建設成效明顯。產教融合辦學模式改革取得突破,組建一批校企混合所有製二級學院,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60%以上,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達到100個以上。“學曆證書+若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製度試點(以下稱1+X證書製度試點)紮實推進。推動50所左右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職業教育製度建設。把握好正確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兩端、規範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的原則,嚴把教學標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標準兩個關口。科學製定職業院校設置、辦學體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考試招生等方麵的管理辦法和配套製度,修訂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實習管理等規範,開發一批具有遼寧地方特色的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

  (二)推進校企深度合作。以“引校進企”“引企駐校”“校企一體”等方式,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組織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對納入省級建設培育範圍的產教融合型企業進行認證,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對進入目錄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並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投資額一定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企業獨立舉辦職業教育或參與公辦職業教育,重點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二級學院、技術創新中心、職業培訓中心和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要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職業院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引企駐校”,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麵開展合作。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協同育人,廣泛推進“訂單、定製、定向”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實用性、針對性。每所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至少建設1個以企業為辦學主體的二級學院,每個高水平特色專業群至少建設1個以企業為辦學主體的特色專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稅務局,各市政府)

  (三)推進企業與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職能轉變,由注重“辦”職業教育向“管理與服務”過渡。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各級政府可按規定給予適當支持。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兼薪製度。鼓勵社會力量與公辦職業院校合作舉辦股份製、混合所有製職業院校和二級學院,各方按一定比例持股並享受相應收益,同級政府給予適當支持,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20年,初步建成10個左右國家級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建立公開透明規範的民辦職業教育準入、審批製度,探索民辦職業教育負麵清單製度,建立健全退出機製。(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

  (四)試點實施1+X證書製度。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製度試點工作。支持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在獲得學曆證書的同時,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管理監督考核院校內、院校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實施情況。院校內培訓可麵向社會人員,院校外培訓也可麵向在校學生。在啟動職業院校1+X證書製度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做法,逐步擴大試點範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五)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借鑒“雙元製”等模式,總結推廣現代學徒製和企業新型學徒製建設經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企業全程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校企共同研究製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和教材體係,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內容。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引導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專業教學資源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應用,加快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工廠等智能學習空間,推行場景式、體驗式等學習方式,形成“互聯網+職業教育”新形態。到2022年,校企共建加工製造、石油化工和信息技術等7個專業大類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認證200門左右省級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推動優質課程資源開放共享。(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

  (六)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圍繞服務“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和“一帶五基地”建設,麵向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在全省重點建設一批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區域綜合性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持職業院校建設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內實訓基地,提升重點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積極吸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創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實訓基地運營模式。(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

  (七)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製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落實全員輪訓製度,實施5年累計不少於6個月企業實踐製度。將具有企業工作經曆作為教師招聘的優先條件,在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探索實施產業教授(導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力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技能拔尖人才等進入職業院校兼職任教。建立30個左右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提高職業院校教師“雙師”素質。(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八)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係的重要基礎,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嚴格執行學校設置標準,各市2年內完成本地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完善招生機製,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台。加強省級統籌,建好辦好縣級職教中心,精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beplay體育手機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beplay體育手機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按規定在中等職業學校完成義務教育,並接受部分職業技能學習。到2022年,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全部達到國家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辦學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各市政府)

  (九)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作為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製和辦學體製改革、資源整合和布局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以市級政府或企業為主的辦學體製,鼓勵沈陽、大連市多舉辦高職院校,鼓勵企業依法獨立舉辦高職院校或與高職院校合作舉辦二級學院,根據高等學校設置製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對接產業需求,堅持因校施策,優化專業結構,定期發布全省高職專業調整目錄,用2—3年左右時間完成專業結構布局調整,加快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和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建設,引領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立15個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發揮專家組織的研究、谘詢、指導和服務功能,加強行業企業在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麵的重要作用。加強與發達地區合作,引進師資、課程、標準等優質辦學資源。(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

  (十)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係。完善學曆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加強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能夠在相關職業領域掌握先進技術與方法、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推動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建立“職教高考”製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改革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製度,探索建立中職—高職—本科分段銜接和貫通培養模式,引導初中畢業生合理分流,提高中職學校吸引力和生源質量。服務軍民融合發展,共同做好麵向現役軍人的教育培訓,落實好定向培養直招士官政策。在發展急需和民生領域緊缺專業,單列招生計劃,積極招收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各市政府)

  (十一)廣泛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逐步建立健全與遼寧人口分布相適應、與主體功能區相匹配、與產業園區相對接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係。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麵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支持職業院校敞開校門,緊貼區域、行業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麵向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建築新技術應用、智能建築、智慧城市等領域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支持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社區合作共建職業培訓學院和社區學院。積極支持職業培訓,履行好監管職責,不斷優化服務。暢通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鼓勵其持續獲得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培訓證書,引導和支持企業等用人單位落實相關待遇。對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各市政府)

  (十二)推進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落實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相關要求,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逐步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職業院校對取得若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社會成員,支持其根據證書等級和類別免修部分課程,依法依規取得學曆證書。對接受職業院校學曆教育並取得畢業證書的學生,可在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時免試部分內容。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開發整合遠程教育資源,建設終身學習支持網絡平台,完善招生入學、彈性學習、注冊學習製度和學習服務機製。到2022年,基本實現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互融合。(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十三)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職業院校,支持職業院校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的職業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係和數字化教育資源,積極參與製定職業教育國際標準,推動專業核心課程與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支持職業院校充分利用中德(沈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和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有利條件,探索中外合作共建特色專業、優質課程、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推動職業院校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與行業企業聯合“走出去”開展境外合作辦學,在沿線國家建設海外職業教育培養培訓基地,麵向當地員工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和學曆職業教育,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遼留學。到2022年,建成10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支持職業院校專業骨幹教師赴國外研修訪學,鼓勵職業院校承辦和選派師生參加國際技能大賽。(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政府外辦,各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麵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職業教育改革,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職業院校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組織實施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計劃,開展職業院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省級試點工作,實施思想引領、強基固本、校園先鋒、頭雁領航、黨建創新和黨建保障等六大品牌工程。(責任單位: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各市)

  (二)健全經費投入機製。各級政府要按規定製定並落實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或公用經費標準,並結合經濟發展水平適時提高基本標準。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時,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組織實施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產教融合工程,加強省級配套資金投入。增加職業院校助學金覆蓋麵,完善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製,健全完善職業教育獎學金製度。進一步落實市級教育費附加30%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扶貧辦,各市政府)

  (三)建立政策激勵機製。全麵依法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技術創新、就業創業和社會服務等所獲收益納入學校教育事業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分配。允許職業院校探索自主經營、市場運作、獨立核算的實訓基地運營模式。鼓勵職業院校依托生產性實訓資源,單獨舉辦或“引企入校”合作舉辦以滿足專業教學為主要目的的校內教學工廠,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各市政府)

  (四)強化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和督導評估。建立省級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質量評價體係,定期對職業教育質量、培訓評價組織行為和職業院校培訓質量進行監測和評估。完善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製,積極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將考核結果作為政策支持、績效考核、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完善職業教育督導評估辦法,落實督導報告、公報、約談、限期整改、獎懲等製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各市政府)

  (五)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建立常態化“遼寧工匠”遴選表彰製度,組建省級技術技能大師庫,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重點建設一批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積極推動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麵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特別是技術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各市政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64 2015-08-26 14:19
河南省教育廳 2020-07-28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