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15:32:10 來源:國際教育
國際視域下高校開放科學建設的動力機製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巫銳
大家好。我今天報告的主題是國際視域下高校開放科學建設的動力機製,主要分成兩個部分。
開放性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之一,高校開放科學建設是科技全球化運動的必然趨勢。然而,開放科學理念的落地卻麵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行業利益相關者的態度不明朗等。同時,開放科學需要各國高校之間開展廣泛合作,但不同國家的文化、法律、語言等差異給國際合作帶來了一定障礙。這些問題都會削弱高校參與開放科學建設的積極性。有鑒於此,如何理解高校參與開放科學建設的動力機製,成為關鍵問題。
從高等教育治理的角度看,高校的改革行動常常處於“適應性”和“自主性”的張力之中。一方麵,高等教育作為開放的係統,需要適應國家、市場和社會等多元利益主體的要求,即受到外部治理機製的製約。在全球化時代,高等教育還受到全球治理的影響,要兼顧國際組織提出的一係列標準和要求。另一方麵,高校內部形成了以學術自治為特征的治理體係,這使得高校的改革行動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可以說,高等教育所處的特殊治理結構對高校開放科學建設具有雙重影響,並催生了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雙重動力機製。由此,結合國際組織推進開放科學的重要舉措,及其區域內各國高校的實踐活動,來具體分析這一雙重動力機製,有助於為我國在推進高校開放科學建設上的政策製定和實踐活動提供指引。
開放科學的起源與文藝複興時期的科學革命密切相關。科學家對於“在小圈子裏保守自然界秘密不再感興趣”,而是傾向於快速發表研究成果。21世紀以來,在高等教育商業化趨勢下,有學者提出,應將“科學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大學應支持教師在開放獲取期刊發表文章,促進“全球公共產品交換”。此外,開放科學理念的大規模普及還與“免費軟件運動”和“開源代碼促進會”有關。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加深世界互通互聯,國際組織進一步強調開放科學事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21年發布《開放科學建議書》(UNESCO Recommendations on Open Science),認為開放科學是“一個集各種運動和實踐於一體的包容性架構,旨在實現人人皆可公開使用、獲取和重複使用的多語言科學知識,為了科學和社會利益增進科學合作和信息共享,並向傳統科學界以外的社會行為者開放科學知識的創造、評估和傳播進程”。可見,開放科學是一個廣泛的概念領域,且在不同時代的意涵存在差異。我國也已在國家層麵重視開放科學建設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等機構製定了相關政策,如中國科學院發布的《關於公共資助科研項目發表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聲明》《數據管理與開放共享辦法(試行)》等。可以說,我國在開放科學的政策製定上已有一定積累,但由於開放科學涉及要素多、參與主體廣泛,且高度依賴共識性意願,因此高校在開放科學建設過程中,麵臨相當的複雜性,迫切需要以良性的動力機製為支撐,廓清這一動力機製,無疑是持續推動高校開放科學事業的重要邏輯起點和有效抓手。
從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結構來看,國際組織及其話語倡議在推動高校開放科學建設上,發揮了顯著作用,構建了一種基於全球治理的外部動力。當前在全球範圍內,諸多國際組織構建了具有動員性力量的開放科學話語和發展“大環境”,尤其是諸如歐盟和APEC等區域性國際組織,發起倡議較早,在推動開放科學事業上表現活躍,發布了內容豐富的概念框架和行動方案。同時,國際組織的話語倡議作為一種外部動力,雖然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軟法局限。相比而言,雖然各國國情不盡相同,但從高等教育內部治理結構來看,諸多高校在麵對國際組織的輸入性話語時,並非簡單地“應對”,而是基於學術生產對知識開放交流的本質要求,切實將開放獲取作為基本要素納入高校的職能之中。這表明,學術內驅力依然是高校開放科學建設的根本動力。這些高校的建設行動逐漸展現出相似路徑,如建立高校開放獲取的存儲平台、確立開放獲取出版的基本路徑、完善對開放獲取學術成果的資助體係等等。
一是基於學術組織內在發展需要,引導高校建立開放科學激勵機製。開放科學並非獨立發展的概念體係,而是與學術製度、學術文化建設緊密聯係。現有學術評價體係缺乏對學術成果開放獲取的有效激勵,這不僅不利於在學術組織內部培育開放科學文化,而且弱化了學術評價製度改革中的質量和創新導向。我國在深化新時代科研評價製度“破五唯”改革中,可考慮在國家戰略性統籌推進下,承認和獎勵開放科學貢獻的必要性,將開放科學元素(例如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表文章)納入評價體係。這有助於合理評價科研成果的社會價值,構建以開放共享為核心的科學研究價值觀,扭轉過度追求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高被引論文的異化現象,從而讓科研工作回歸科學交流的本來麵目。
二是推動建立開放包容的全球教育治理模式,確保國際組織開放科學倡議的道德理性與良法特征。國際組織話語倡議的形成,明顯受到國際政治中的權力關係影響。我國開放科學建設旨在克服傳統西方中心主義下軟法治理的局限性,並在全球教育治理機製中,以具有影響力的開放科學活動為依托,通過共享經驗、發布倡議等柔性動員機製,積極參與開放科學概念體係的話語構建。在此過程中,可以發揮高等教育在凝聚共識、搭建合作網絡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通過全球和區域性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機製,共同發布開放科學相關的宣言和倡議,製定可持續的高校開放科學合作議程。
三是強化內外動力相結合的係統思維,推進多主體關照的開放科學共治機製。高校開放科學建設的雙重動力並非是割裂的。例如,在國際組織話語倡議形成的過程中,學術機構緊扣開放科學的緊迫性、前瞻性問題,開展政策研究,提供了重要戰略構想;與此同時,在國際組織話語倡議下形成的區域性資助協議,有效促進了學術知識的傳播交流。由此,我國在開放科學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協調兩種動力之間的關係,推進多主體關照的開放科學共治機製。隨著開放科學理念深入人心,更多國際組織、政府、高等院校、企業、社會大眾等群體也逐步參與到開放科學事業當中。從國際建設經驗來看,高校開放科學建設應始終以學術內驅力為根本動力,同時在國際組織話語倡議的引導下,發揮好這一外部動力在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上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更大範圍內建立開放科學共同體,整體規範和推進開放科學建設。
【本文係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巫銳於10月13日在2024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中外青年科技人員對話會上的專題報告】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一)由於考試政策等各方麵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於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係,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