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教育部關於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幹意見
2012-02-27 13:33:00
教育部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關於“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大力提升繼續教育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把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繼續教育是麵向學校教育之後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國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就業、創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曆史時期,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是構建終身教育體係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持續開發人力資源和滿足廣大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二)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改革開放以來,繼續教育為廣大社會成員提供了多渠道接受中、高等學曆教育和各類培訓的機會,為我國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繼續教育麵臨的問題也日益突顯,主要表現是:教育觀念相對落後,總體參與率不高;優質資源不足,共享程度偏低;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需要進一步改革,質量保障體係有待健全;統籌管理體製尚未形成,經費投入機製很不完善,製度和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等。繼續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體係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戰略的高度,把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繼續教育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總體要求

  (三)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需求,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終身學習、人人學習和多樣化人才的觀念,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發展繼續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不斷提高廣大社會成員的能力與素質。著力統籌擴大繼續教育資源,積極推進優質資源建設與共享,不斷優化辦學和服務體係;著力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力完善體製機製,加強製度和法規建設,強化規範管理,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係,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服務。

  (四)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繼續教育是持續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作為繼續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服務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建設和廣大社會成員更新知識、拓展技能、提高素質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促進社會公平,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

  ――堅持終身教育,構建體係。樹立終身教育理念,推進繼續教育改革發展和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建設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係,建立適應終身學習的體製機製和法律法規,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係。

  ――堅持政府統籌,分類管理。強化政府責任和統籌規劃。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管理體製,明確各級政府、行業部門、有關社會機構的管理職責,加強統籌協調和規範管理。加大各級政府對繼續教育經費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繼續教育,促進行業、區域和城鄉之間繼續教育的協調發展。

  ――堅持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創新辦學和服務體係,優化專業、項目和課程設置,進一步提高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科學的質量觀,著力加強質量標準和評價體係建設,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有效銜接,學曆繼續教育和非學曆繼續教育協調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以體製機製改革為重點,改革人才培養、辦學和管理體製,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製度。堅持開放辦學,建立資源開放與共享服務機製。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

  ――堅持依法治教,規範辦學。加強繼續教育製度和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健全投入機製、激勵機製和監管機製,依法治教,規範管理,強化監督、評價和檢查,規範辦學和服務行為。

  (五)發展目標和基本任務。

  到2015年,形成資源比較豐富、結構相對合理、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辦學與服務體係,各類示範性學習型組織基本形成,全民終身學習活動蓬勃開展,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體製機製和法規製度基本健全,各類社會成員有機會、有條件接受不同形式和類型的繼續教育,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從業人員年參與各類繼續教育2.9億人次,參與率達到42%以上。

  新時期繼續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麵向從業人員,以及有創業、擇業、轉崗需求人員和就業困難、失業人員開展相應的職業教育培訓,使他們在職業道德、文化知識、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等方麵滿足相應崗位的要求;麵向有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意願的社會成員開展相應的學曆繼續教育;麵向各類社會成員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規範、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閑文化和健康教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建設各類學習型組織,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三、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

  (六)大力發展職業導向的非學曆繼續教育。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職業導向的非學曆繼續教育。

  ――根據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人才規劃綱要的要求,以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有計劃、分領域、分層次大力加強對黨政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高技能、農村實用、社會工作等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培訓活動,特別是加強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和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訓。到2015年,每人每年接受教育培訓的時間累計不少於12天或72學時。

  ――根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求,以提升企事業單位員工崗位能力、職業道德和文化素質為重點,大力推進企事業單位全員培訓,特別是加強技能型人員、一線經營管理人員和新進員工的崗位培訓。到2015年,企事業單位員工培訓的年參與率不低於45%。

  ――根據建設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以培養新型農民為重點,深入開展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重點開展農村發展帶頭人、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實用技術和專業技能培訓。到2015年,農村居民培訓的年參與率達到20%以上。

  ――大力加強農村轉移勞動者的轉業培訓。廣泛開展麵向進城務工人員、待業人員、失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在城市和非農產業就業的基本知識和職業能力,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到2015年,上述人員都有機會和條件參與相應的職業教育培訓。

  (七)穩步發展學曆繼續教育。以提高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針對性為重點,穩步發展各級各類學曆繼續教育。改革發展成人中等學曆繼續教育,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穩步發展高等學曆繼續教育,加強應用型、複合型和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積極推進高等學校網絡教育和遠程開放教育改革發展,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製度,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到2015年,學曆繼續教育在籍學生總規模達到1200萬人以上。

  (八)廣泛開展社會生活教育。以提高城鄉社區成員綜合素養和生活品質為目的,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道德規範、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閑文化和健康教育,滿足其多樣化、個性化的終身學習需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指數。重視發展老年教育。積極開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東部地區和中心城市城鄉社區成員參與有組織社區教育的比率達到60%以上,中西部地區達到40%以上。

  (九)重視開展掃盲教育。以提高科技文化知識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繼續推進掃盲教育,重點做好麵向進城務工青壯年文盲、農村地區留守青壯年文盲和婦女文盲的文化科技掃盲教育工作,特別是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掃盲工作。以學習者需求為基礎設置掃盲課程,編製掃盲教材,把讀寫算知識學習與成人的基本生活技能、職業技能、保健衛生、法律知識及權益保障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搭建數字化掃盲教育資源共享平台。到2015年,成人文盲數量較2000年減少50%以上。

  (十)加快推進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引導全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的文化建設,營造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加快推進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分類研究製定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標準,建立各類學習型組織評價製度和推廣機製,組織建設學習型城市和各類學習型組織示範工作,繼續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全民學習。

四、優化繼續教育辦學與服務體係

  (十一)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開展繼續教育。引導推動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麵向社會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大力推進學校的教學資源向社會開放。重視發揮普通高校在高等學曆和非學曆繼續教育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成人高校在社區教育、行業企業繼續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鼓勵中、高等職業學校實行職前與職後教育、學曆與非學曆教育、全日製與非全日製教育並舉,麵向行業企業、社區開展繼續教育。統籌農村職業學校、成人學校和beplay體育手機等教育資源,堅持“農科教結合”,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三教統籌”,麵向農村地區開展多樣化的繼續教育活動。

  (十二)支持行業企業積極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繼續教育機構在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和素質教育方麵的主渠道作用。鼓勵企業大力開展本企業員工教育培訓,創建學習型企業。鼓勵行業企業依托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聯合共建專業化、綜合化的職工繼續教育基地和產學研基地。

  (十三)建立健全城鄉社區教育網絡。引導各地完善區(縣)、街道(鄉鎮)、居委會(村)三級社區教育網絡,並以社區教育機構和老年大學為依托建設老年教育網絡。麵向社區成員廣泛開展科技文化、文明生活和休閑文化教育,麵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文明素養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培訓,麵向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開展公益性職業教育培訓。農村社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科技和掃盲教育。繼續大力加強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到2015年,全國副省級和地級以上城市社區建立專門社區教育機構的比例分別達到70%和40%。

  (十四)提高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繼續教育辦學服務水平。大力推進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的規範化建設,努力提高辦學服務水平。鼓勵有條件的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向專業化和集團化方向發展。重點扶持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市場前景廣、信譽度高的社會教育培訓機構。

  (十五)發揮傳播媒體和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的繼續教育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報刊、書籍、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各類大眾傳媒的繼續教育功能,鼓勵社會成員自主學習。推進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體育場館等向全社會開放,加快文化教育資源免費開放進程,強化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的教育服務和學習服務功能。

五、著力加強繼續教育質量建設

  (十六)全麵提高學曆繼續教育質量。實施本專科繼續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注重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教育引領作用,引導學習者形成良好的職業觀、事業觀,樹立報效祖國、奉獻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建立專業管理和課程建設的新機製。開展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專業和課程體係綜合改革試點,根據現代產業體係建設的要求,重點建設一批專科、本科示範性專業點和精品課程。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參與式、探究式、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對學習過程的支持服務,為學習者提供便捷、靈活、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加強實踐環節,與行業企業等方麵合作建設繼續教育實訓基地和產學研基地。建立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製度和靈活開放的教學管理製度。完善業餘學習、個性化學習、自主化學習模式。探索建立課程證書、結業證書、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等多證書銜接的管理運行框架。逐步統一各類學曆繼續教育政策和基本要求,改革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招生錄取辦法,統一學曆證書式樣和內容要求。

  (十七)增強非學曆繼續教育的實效性。支持各類繼續教育機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根據現代產業體係建設、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學習者需求,開展靈活多樣的非學曆繼續教育。優化項目和課程體係設計,建立繼續教育品牌項目和課程資源的評價、公示製度。推進非學曆繼續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加強優質課程和資源建設,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時效性和先進性。

  (十八)建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製度。成立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委員會,研究建立各類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的“學分銀行”製度,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不同類型繼續教育間的學分積累與轉換工作。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要探索建立學曆和非學曆繼續教育溝通與銜接的製度。選擇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開展校際間繼續教育溝通銜接的研究與試點。選擇有條件的區域開展麵向各類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認證和轉換的研究與試點。

  (十九)加強繼續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按照專兼結合、分類發展的原則,加強各級各類繼續教育機構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考核重點強化動態管理,推進師資共享。製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引導各類教師、研究人員以及相關專業人才積極參與繼續教育教學活動。加強繼續教育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

  (二十)加強繼續教育質量標準和評價體係建設。建立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製定質量標準,政府、辦學機構、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的新機製。研究製定繼續教育辦學機構資質認證標準、教師資格認證標準和培養質量標準以及評價辦法。以提高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導向,建立完善各級各類學曆繼續教育質量標準,將學曆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納入到學校教學質量評價體係。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以職業需求和崗位能力為導向,建立完善各級各類職業和崗位培訓質量標準。定期開展教育質量評價工作,評價結果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

六、大力推進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

  (二十一)建立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共享機製。研究製定國家繼續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規範和標準,創新開發機製和共享機製。建立國家繼續教育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各類公益性繼續教育數字化資源庫。推動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有針對性地建設10000門課程的數字化學習資源,通過多種模式和機製向公眾開放。建設100個綜合性、區域性、行業性繼續教育數字化資源示範中心和100個資源開發示範基地。采取政策引導、項目推動、成果展示、供需洽談、定期發布資源建設目錄等措施,推動建立各類學校、行業企業、社區教育體係之間繼續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製,為全社會各類學習者提供優質數字化資源。

  (二十二)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立健全高等學校開展網絡教育的製度,創新網絡教育教學模式,開發網絡教育精品課程,發展高質量、高水平、高層次的網絡高等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發揮廣播電視大學係統集成優勢,加快推進開放大學建設,積極發展遠程開放教育。大力加強繼續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以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移動通信網、衛星通信等為主要載體的覆蓋全國城鄉、開放便捷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台及體係。建設農村、城市社區、行業企業等不同類型的數字化學習示範中心,推進數字化社區建設。

  (二十三)加強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成立全國繼續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統籌製訂發展規劃、標準以及相應的技術規範,組織推動繼續教育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各地要建立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建設繼續教育資源服務機製、專家團隊和技術支持體係,加強繼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培訓。加快信息化人才培養,提升各類繼續教育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力推進繼續教育考試與評價係統的信息化建設。

七、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管理體製與法規製度

  (二十四)建立政府統籌管理體製。國家建立跨部門的繼續教育領導協調機構,統籌管理和指導全國繼續教育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建立相應的繼續教育領導協調機構,統籌協調、指導本區域的繼續教育工作。全國縣級以上(含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繼續教育專門管理機構。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繼續教育工作職能,完善政策法規,製定發展規劃,加大經費投入,強化統籌管理,協調推動資源整合共享,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試點示範,加強監督檢查等工作。

  (二十五)健全有關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管理機製。在國家關於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各有關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本行業繼續教育的發展規劃、政策製度建設、行業標準和機構管理辦法製定,指導、管理和監督本行業繼續教育工作。

  (二十六)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激勵製度與機製。要著力加強繼續教育激勵製度建設,特別是在關係國家經濟命脈、人民生活與生命安全的專業和行業領域要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的激勵機製。實施繼續教育和勞動人事製度溝通與銜接的製度。健全就業準入製度和崗位培訓製度,嚴格實行技能技術崗位勞動者持證上崗。進一步完善各類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定期更新與繼續教育相結合的管理製度,將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狀況作為各類證書定期注冊的重要條件,把參與繼續教育的學習經曆和成果與崗位聘任(聘用)、職務(職稱)評聘、職業注冊等人事管理製度相銜接。實行帶薪繼續教育假製度。定期表彰為繼續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二十七)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經費投入保障製度與機製。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單位和學習者共同分擔成本、多渠道籌措經費的繼續教育投入製度與機製。各級政府要把繼續教育投入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並加大對公益性和普惠性繼續教育項目的經費支持。探索實行按城鄉居住人口撥付社區教育專項經費的製度。加大對中西部和民族地區以及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繼續教育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組織以及個人投資辦學或捐資助學。企事業單位要認真落實按職工工資總額1.5-2.5%的標準及時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的規定,並確保用於職工教育培訓。對不能足額提取或不能完全用於職工教育培訓的單位,地方政府應按照教育附加費征收辦法予以征繳,統籌管理使用。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以及繼續教育學習者學費支出所得稅前扣除政策。設立繼續教育發展基金。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對於繼續教育的捐贈支出,準予在繳納所得稅時按國家有關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二十八)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監管製度與機製。加快繼續教育監管製度與機製的建設,加大對繼續教育機構辦學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規範各類繼續教育機構的招生、考試、發證、收費和其他辦學行為,加大對違規違紀辦學行為的懲處力度,完善繼續教育機構準入和退出機製。積極發揮區域協會、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和相關中介機構的質量評價和監測作用。加強繼續教育統計和信息發布工作。將廣大社會成員的繼續教育參與率與滿意度以及企事業單位繼續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等監督檢查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

  (二十九)大力推進繼續教育法律法規建設。推進終身學習法、繼續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研究製定工作。在教育法、勞動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學位條例的修訂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製定或修訂中,要充分考慮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內容。鼓勵各地根據當地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實際,製定本地區繼續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各行業和企事業單位結合本行業和本單位發展需要,製定並實施繼續教育法規的落實措施。

八、切實加強對繼續教育工作的領導

  (三十)落實各級政府管理職責。各級政府要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研究製定本地區繼續教育專題規劃。把繼續教育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要認真履責,依法治教,加強製度建設,完善政策措施,改進管理方式,及時研究解決繼續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要建立健全繼續教育管理體製和工作協調機製,明確各部門責任,加大經費和政策支持力度。明確各級各類繼續教育的責任主體,把繼續教育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相關管理機構和主要負責人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推進本地區繼續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三十一)加強指導和支持。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加強工作指導,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做好工作,促進繼續教育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服務。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履行統籌協調、規劃研究、標準製定、指導管理、監督檢查、公共服務等職能,其他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分工,明確職責和任務,強化工作措施。各部門要協同配合,加強合作,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十二)構建繼續教育健康發展環境。大力提高全社會對繼續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發揮繼續教育行業組織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行業自律等方麵的作用。加強繼續教育研究基地建設,加強繼續教育理論、政策法規、教育實踐和國際比較研究。鼓勵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借鑒國際繼續教育先進理念,大力引進國際繼續教育優質資源,建立健全繼續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政策與製度。積極宣傳繼續教育先進典型、改革成果和發展成就,營造有利於繼續教育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和鼓勵全民終身學習的輿論氛圍,推進繼續教育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1124441046 2020-08-28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