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朱旭東|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製度、體係、體製和機製
2023-02-03 11:25
《中國高教研究》
作者:

  摘 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是把握“兩個大局”、建設教育強國和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的迫切要求,需要從製度、體係、體製和機製四個方麵入手。在製度上,要推進資格製度、學位學曆製度、招生製度、專業標準製度、專業認證的循證製度的改革創新,在體係上主要體現為以“五育”師資培養體係構建等為內容的改革創新,在體製上要圍繞加強黨對師範教育的領導等方麵進行改革創新,在機製上要全麵推進協同育人等機製的改革創新。構建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是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邏輯起點和最終目的。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精神;師範教育改革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明確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方向,它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這一指導思想的延續,表明黨對教師隊伍建設一貫的堅定立場和方向。無論是師德師風建設,還是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培養,抑或尊師重教風尚的倡導,都與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緊密相關,甚至說,都要以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為基礎。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在於,基於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強教師隊伍培養的要求,需要開展什麼樣的師範教育改革創新?不過在討論這個主要問題之前,我們還需要闡述師範教育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的特殊地位。

  師範教育在我國有著120年的曆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9月7日給創辦於1902年前身為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北京師範大學“優師計劃”師範生回信中所說,“北京師範大學是我國最早的現代師範教育高等學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在這120年曆史中,我國的師範院校經曆過曲折和困難,尤其是“師範”校名更名的聲音一直“餘音繞梁”,麵對這種聲音師範人不是沒有動搖過,但始終不忘辦好師範的初心與理念信念,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地履行國家對師範教育體係寄托的使命,完成中央對師範院校賦予的人才培養重任。師範院校承載著我國師範教育、培養高素質教師的重擔。師範教育主要是指以師範院校為主體的教師教育,師範教育體係特指使師範院校得以運轉的製度、體製和機製的係統,師範教育製度是指師範教育法律、政策、規定、規則等的統稱,師範教育體製是指師範教育內外部權力關係的運行方式,師範教育機製是落實師範教育製度和體製以保障師範教育效能的整套辦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個以世界、一流、特色為主要追求的大學辦學方向特征背景下,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辦學方向沒有被同質化為綜合性大學的教師教育方向,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得到了多學科的支撐,但它與大學其他專業教育相比更具複雜性。其複雜性在於它從誕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師範、教育、心理等學科的烙印,即使是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曆史、政治等文理學科也帶上了“教育”二字,也就是中文教育或漢語言文學教育、數學教育、物理教育、化學教育……因此師範院校作為一所大學其整體上都“姓師”,它的稟賦就是“師範”,它再如何增加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工學、醫學……學科都摘不掉“師範”的帽子,而事實上,黨中央也一再強調“師範”名字不改,這是黨領導師範教育、師範院校的定海神針。正如《意見》所表明,“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確保教師培養質量。”為此,本研究基於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首先闡述了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需回應的新時代要求,其次著重討論了推進師範教育製度、體係、體製和機製的改革創新路徑,進而提出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建設的新時代方向。

 一、全麵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需回應的新時代要求

  不同時代對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要求是不同的,換句話說,每個時代都有對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製度、體係、體製和機製等的不同要求。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也進入一個新階段,要把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個大局,滿足在兩個大變局背景下教育強國建設以及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建設的要求。

  (一)“兩個大局”的宏觀要求

  新時代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需滿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的宏觀要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是新時代教育事業建設的基本遵循,也是師範教育事業的基本遵循,這個遵循就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和怎麼培養人,最終是誰來培養人的問題,這是中國之問、時代之問。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無論在製度還是在路徑上都要以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為前提,更重要的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完整全麵地論述了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容,包括教師使命和角色、師德師風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隊伍、科技工作者隊伍、鄉村教師隊伍、教師培養和培訓、“經師”和“人師”、“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大先生”、尊師重教、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等,師範教育改革創新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為依據,推進製度、體係、體製和機製的建設。當然,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還要迎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提出迫切要求,主要體現在中國攜手全球發展中國家引領世界的力量正在崛起,無論在國際政治領域的多邊主義的推動、經濟領域的全球化推進、文化領域的國際軟實力的發揮方麵,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加強方麵,都彰顯了中國在世界的領導力、影響力,這些力量的崛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崛起進行遏製、打壓、阻撓,甚至製裁,體現在科技領域,掀起科技戰略競爭甚至“戰爭”,尤其對關乎國家安全的軍事領域的高科技及其教育進行“卡脖子”,這對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來說是需要扛起來的大任。如何破解“卡脖子”?最終還是要靠科技教育的教師、工程教育的教師、科學教育的教師,顯然科技教師教育、工程教師教育、科學教師教育等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要為之努力的領域。

  (二)教育強國建設的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吹響了教育強國建設的號角,教育強國建設強烈地呼喚著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因為教育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基礎性支撐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大量的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創新能力,尤其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來的“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軟實力顯著增強”,都需要以教育強國為基礎。而教師是教育強國的第一人力資源,是科技強國的第一保障,是人才強國的第一支撐。從邏輯上說,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超越不了一個國家的教師質量,一個國家的教師質量超越不了一個國家的教師教育質量。教師教育質量是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關鍵發力點,師範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的主體力量需要承擔起更加強大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教育強國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性支撐在於教育強國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也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就涉及師範教育要培養全麵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好老師、“大先生”。師範教育要培養有新時代政治使命擔當的教師,師範教育要培養的新時代教師是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完成的主力軍,是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生力軍,是“五育並舉”的主要實施者,是“兩個堅持”的第一責任人,是教育“四為”服務的價值實現者,是教育“兩個相結合”的踐行者和指導者,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承擔者。為了培養新時代的好教師、“大先生”,師範教育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三)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建設的要求

  中國師範教育改革創新在新時代既要滿足“兩個大局”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要求,同時還需要體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征,因此又要滿足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建設的要求。中國教師教育的現代化道路與西方的綜合大學SCD(School/College/Department)單一發展模式不同的是,構建了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範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這裏討論的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主要指以師範院校為主體的體係。中國必須做大做強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因為自提出開放教師教育體係以來,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的狀況並沒有得到總體改善,盡管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成立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來培養教師。因此重點討論以師範院校為主的師範教育改革創新是時代的需要,是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係建設的需要。

 二、推進師範教育製度改革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人才的自主培養,要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師範教育改革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師範教育要改革創新,而且要著重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教師,為此首先需要進行師範教育製度的改革創新,要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製度深化。新時代以來師範教育在製度上的改革創新雖然進展顯著,但還要在教師資格製度的完善、學位學曆製度的改革、招生製度的優化、教師專業標準的迭代、專業認證的科學化等方向深入推進。

  (一)推進師範教育資格製度的改革創新

  教師資格製度是教師教育的“牛鼻子”,因為它決定了師範教育的規格、層次和質量,也是一個國家教師質量的指標性反映,教師資格製度在不同學段上的學曆、學位層次的不同要求直接決定了國家師範教育整體的層次和水平。假如法律規定無論是幼兒園教師,還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都必須是本科學曆,那麼當前凡是培養專科、大專學曆教師的師範院校在辦學層次上要麼取消大專或專科培養,要麼提高層次。當前對於高中段教師的學曆達到研究生學曆層次,各界可以達成共識,但對於義務教育階段和幼兒園的教師因地區、區域差異大,在學曆層次的要求上很難達成共識,於是在教師資格的學曆要求上隻能規定最低要求,這就給教師資格製度的深化提供了改革的空間。作為師範教育的辦學主體,師範院校要在計劃性和市場性相融的我國教師勞動力競爭中取勝,就必須要努力提升辦學層次,提高培養質量。因為計劃性可以有一定程度上保護性特征,但市場性是一種淘汰性機製,教師勞動力的就業競爭會體現師範院校的師範畢業生的競爭能力,當然會反映師範院校的師範教育能力。

  對於教師資格製度實施的考試製度來說,從申請教師資格證的全體性考試到非師範專業學生的選擇性考試的變化表明,教師資格製度具有中國特色化特征。從其他國家的情況看,全體性考試是一項基本製度,凡要獲得教師證書的人都要參加考試,這是一項通例。對我們來說,教師資格製度的深化需要做的工作是對於非師範專業和社會人員申請者,不論已獲得什麼層次的學曆,都應“先育後考”,為此呼籲建立教師資格製度的“先育後考”要求,是深化師範教育改革創新製度的表現。“不育而考”帶來的教育影響是潛在的,但傷害性極大,沒有接受師範教育過程的新教師隻能把課堂當作“試錯”的“舞台”。

  (二)推進師範教育學位學曆製度的改革創新

  推進師範教育學位學曆製度的改革創新主要體現在製度供給上,高校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辦學資質具有國家規定性,主要是以學科評估的邏輯來建構相關標準,通過學科評議獲取學位點建設權。本研究要討論的是新時代教師教育體係重建過程中的學曆學位製度供給問題,也就是麵向教師教育體係的師範院校進行的製度安排,尤其是為專門獨立的培養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的師範院校製定特定的學位學曆製度規則。由於學位點評審的條件具有綜合性和研究性特點,全國諸多幼兒師範院校和以培養小學教師為主的地方師範院校在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學位評審的綜合性指標,但其培養高層次學位學曆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已經具備。因此從製度供給角度來看應該設計這些師範院校的學位點建設的條件或者給予這些師範院校特殊通道來提升中國師範教育的辦學層次。尤其應在專業學位建設,也就是教育專業的高層次學位點建設的製度供給上支持這些師範院校的建設。

  (三)推進師範教育招生製度的改革創新

  推進師範教育招生製度的改革創新主要體現在對中國教育公平與質量這兩個主軸需求的一種回應。教育公平是教育強國建設、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最重要的價值追求,但教育公平在區域維度上的表現確實存在師資質量發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問題,國家之所以實施“強師計劃”“優師計劃”,是因為後脫貧時代的鄉村振興急需提高貧困縣和陸地邊境縣的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的區域公平,因此《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師範生生源質量顯著提高,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的目標提出關係到師範教育招生製度的改革創新,這也延續了在《意見》中提出的“改革招生製度,鼓勵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院校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采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選拔有誌於從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專業”的政策訴求。《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中進一步要求“報考優師計劃的考生均須參加當年全國統一高考,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提前招生、定向招生、計劃招生、二次招生等多種招生製度表明了我們的製度優勢。

  (四)推進師範教育專業標準製度的改革創新

  推進師範教育專業標準製度的改革創新需討論師範院校辦學層次、新增專業等辦學標準,在遵循國家高等學校設置的標準前提下師範教育及其專業的專門領域的標準,涉及教師專業標準、師範教育機構標準、教師教育者標準、師範教育課程標準、師範教育專業標準等係列化的標準構成,教師的數字素養標準也在最近出台。因此從標準製度的改革創新來看,既要對已製定的教師專業標準、師範教育課程標準、師範教育專業標準等進行修改、修訂,又要對新時代需要的教師教育者標準、教師教育機構標準等開展研究和製定。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教師教育者標準、教師教育機構標準等製定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教師教育機構,包括師範教育的院校處在同一個基準線上,尤其是在辦學的規模和層次上體現出基準性才能夠共同具有標準的同質性。

  (五)推進師範教育專業認證的循證製度的改革創新

  推進師範教育專業認證製度的改革創新主要體現在師範專業認證的循證實踐改進上。師範教育專業認證的循證實踐是指師範專業認證所獲得的證據和師範教育研究所得出的結果與獲得的結論運用於師範教育專業的改進過程。循證實踐其實就是通常在評估價值裏所講的以評促建,為此要推進師範教育專業認證的循證製度建設,不僅要推動師範教育專業認證的循證政策研究,而且要推動師範教育專業認證的循證實踐研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顯然要推進師範教育專業認證的循證政策和實踐的製度建立。

 三、推進師範教育體係改革創新

  師範教育體係可以很自豪地說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教育領域的一個具體表現。當今世界保持完整的師範教育體係的國家也隻有中國,雖然像俄羅斯、越南等國家還有師範院校,但都不具有中國師範教育體係所呈現的完整性、規模化特征。在新時代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首先要推進師範教育體係的改革創新。

  (一)不忘初心,堅定地辦好師範教育體係,築牢教師培養的根基

  師範教育是每所師範院校創辦時的初心,師範教育體係為我國現代教育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無論是現代高等教育體係的產生和形成發展,還是基礎教育體係的建立和發展,師範教育體係在其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高等師範教育體係是早期現代高等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基礎學科的建立和發展主要依靠高等師範教育的學科建設,同時也深刻地影響到現代高等教育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也就是高等師範教育體係為整個高等教育的基礎學科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從師範教育政策的製定到師範院校辦學方向的堅持,都要不忘初心,堅定地辦好師範教育體係,完善師範教育體係,為教育強國建設、教育現代化的推進築牢教師培養的根基。

  (二)全麵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構建“五育並舉”和“五育融合”需要的師範教育體係

  貫徹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的目標,完善服務“五育”並舉和融合的師範教育體係,加強德育師資、智育師資、體育師資、美育師資和勞動教育師資的培養力度。推進德育師資的培養體係建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各民族團結)、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法製教育、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推進智育師資的培養體係建設,加強對師範生的學生學業質量提升的育人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提高兒童全麵發展的育人能力;推進體育師資的培養體係建設,要有大健康教育的視野,要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教育全麵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服務;推進美育師資的培養體係,構建藝術師範教育體係,推動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傳統藝術的師範教育體係建設,更要推動構建現代藝術的師範教育體係,如媒體藝術、視覺藝術、行為藝術等;推進勞動教育師資的培養體係建設,要以新勞動教育觀為基礎,踐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

  (三)推進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專門師範教育體係建設

  師範教育體係自產生之日起就具有從國家頂尖師範大學到市區縣中等師範學校自上而下構成的金字塔型的行政層級化特征。它是時代的產物,但這個體係隨著高質量教育體係建設需要的不斷提出、辦人民滿意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要求的不斷升級,其被“改造”的命運也不期而至。頂尖師範大學不斷地“綜合化”,而市區縣的中等師範學校或師範學院在被改造的路徑選擇上要麼被合並,要麼自我升級。兩種路徑選擇在推進過程中師資隊伍、培養方向、學科建設、課程和教學等諸多方麵都遇到了困境。因為市區縣的中等師範學校或師範學院在培養方向上主要是以中等或專科的幼兒或小學教師培養為主,被合並的師範院校主要適應大學的要求,升級的師範院校卻要完全靠自我革命,然而限於多方麵的原因,如師範院校師資力量不能適應大學的高標準,雖然堅守著“師範”初心,但是其辦學能力需要得到進一步支持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為了建設獨特而專門的培養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師範教育體係,需要下大力氣推進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專門師範教育體係建設。這也是《意見》中明確規劃的要“辦好一批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和若幹所幼兒師範學院,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平幼兒園教師”的目標。

  (四)加大對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師範教育體係的支持力度

  師範教育體係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體係,從過去小學教育本科化的師範教育體係的創新到教育碩士的師範教育體係創新,都表現出了師範教育體係的自我創新能力。麵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的自立自強、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科技拔尖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等國家戰略需求,師範教育體係要增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師培養力度,加大對小學科學教育專業的建設,增加小學科學教育專業的培養人數,以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這也是《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目標,即“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麵、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前述目標的重點在於小學本科層次的科學教師的培養,因此應擴大師範院校的本科層次科學教師的培養規模,使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大幅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構建一個鄉村教育振興需要的高質量教育體係,必然要推進多類型、多層次的師範教育體係建設,以滿足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為此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體係建設,在辦學規模上要不斷擴大教育碩士招生數量,提高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質量,向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

  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提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對教育領域的要求是既要促進教育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又要開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這與推進師範教育體係建設緊密聯係。師範教育體係要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開展新世界觀教育、全人類共同價值觀教育、地緣(亞洲)命運共同體教育、絲路精神教育、“上海精神”教育、“一帶一路”精神教育、地球生命共同體教育、海洋命運共同體教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教育、人類安全共同體教育,使師範教育改革創新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此,加快建設國際中文師範教育體係成為新時代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專業標準、專業認證等諸多方麵完善中文師範教育體係。

  (五)加快推進師範教育體係的優質均衡發展,解決師範教育體係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這是教育強國建設一個重要標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義務教育師資優質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也是師資隊伍的城鄉一體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優化也是區域教育師資資源配置的優化。這些要求的滿足,最終都取決於師範教育體係是否優質均衡發展。隻有師範教育體係優質均衡發展了才能使義務教育師資優質均衡發展,師資城鄉一體化才能實現,區域教育的師資資源配置才能得到優化。為此落實推進師範教育的協同提質計劃成為加快推進師範教育體係優質均衡發展的抓手。

  (六)加快推進學科師範教育體係重構,提高學科教師教育水平

  加快推進學科師範教育體係重構就是要在學科課程和教學論體係基礎上構建學科師範教育體係。也就是要建構作為師範院校培養師範生的學術學科師範教育和作為beplay體育手機教授“科目”的師範教育的雙重體係。長期以來,學科課程論和教學論是學科師範教育的代名詞,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它不能揭示師範教育的全貌,或者是舊師範教育體係時代的一種認識。因此,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在這個方麵就是要改變舊認識建立新認識。這個新認識就是確立學科師範教育的雙學科的觀念,也就是作為beplay體育手機教授“科目”的師範教育和作為師範院校培養師範生的學術學科的師範教育。它是作為科目的學科教育和作為學術的學科教育的雙重體係,不能以科目的學科教育替代以學術的學科教育,要轉變舊認識當中隻關注事而不關注“人”的局麵。學科師範教育體係既有類型化的建構,如中文師範教育、數學師範教育……,又有過程化的建構,如職前、入職和職後的生涯過程,還有範疇化的建構,如學科師範教育的原理、曆史、比較、方法等。

  (七)加快推動教師教育學科體係建設,為師範教育改革創新推進提供學科支撐

  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製度和路徑需要科學的完善的教師教育學科體係支撐。師範教育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領域,也是一項綜合化的專業實踐。它既要滿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的要求,相應地要構建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也是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明確提出的政策議程。教師教育學科建設是近30年來學術界一直在呼籲的熱點學術議題,但它要確立在教育學科譜係中的具有合法化的學術地位,這是最具改革創新的著力點,它既是師範教育實踐的發動機,又是師範教育體係建設的引擎,更是師範教育走向科學化道路的必要條件。隻有建設好教師教育學科體係,才能使師範教育的實踐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八)加快推進師範教育數字化體係建設,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和豐富師範教育的數字資源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它顯然涵蓋了師範教育或教師教育數字化,這意味著既要建設教師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組織,又要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確指出要“為教師隊伍數字化建設賦動能”,2022年11月30日教育部又發布了《教師數字素養》,這表明我國已經進入到教師數字素養時代,也對師範教育或教師教育的數字化提出迫切要求,體現在師範生學習和發展進入到數字化時代,還反映在教師教育者、師範教育課程和教學的數字化能力,更體現在師範教育的環境數字化,包括資源平台數字化。構建一個全過程、全要素、全鏈條的師範教育數字化體係成為推進師範教育體係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

四、推進師範教育體製改革創新

  (一)堅持黨對師範教育工作的領導,推進師範教育管理體製的改革創新

  師範教育需要強有力的黨委和政府的領導,隻有黨委重視了,才能把師範教育擺到日常管理的內容上。師範教育是黨的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政府的諸多部門,如黨委組織部、編辦、財政、人事和社保、督導等,是一個綜合領域。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在黨委領導下深化對師範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

  (二)充分發揮師範院校黨委對師範教育的師資隊伍、課程教材等的意識形態管理,確立師範教育是師範院校的主職、核心利益、全局性工作的信念

  師範教育要回答“誰來培養人”的時代之問,它幾乎涵蓋師範院校的所有學科的教師,他們是“師之師”,其正確的意識形態是否鞏固決定師範教育的意識形態的方向是否正確;要加大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三進”力度,加大師範教育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上的步伐,並把馬克思主義教育原理與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和中國實踐相結合,促進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中國化和時代化,促進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不斷推進師範教育的課程體係和教材體係的自主建構,加強教師的自主培養。

  加強師範教育的師德師風涵養的創新改革,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精神。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它既要以製度化做保障,又要進行師德師風的涵養,需構建起教師倫理專業的教育體係,它要像教師學科專業的教育體係一樣得到倫理學、道德哲學、道德心理學、德育學等諸多學科的支撐,也要突破過去由道德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組成心理機製的教師道德教育的模式。

  (三)推進師範院校的師範教育管理的統籌協調,促進師範教育的工作效率提升

  師範教育具有多學科性、跨學科性、跨領域性、跨部門性、跨區域性的特征,師範教育幾乎要培養中小幼特職學校所需要的所有教師,是一個多學科性的人才培養領域,幾乎涵蓋文、理、工等學科,更何況教師的跨學科性素養、數字素養、項目化學習素養等各種素養的要求提出教師培養的跨學科性要求;師範教育也是跨領域性的教師培養活動,涉及通識課程、學科課程、教育心理課程和實習實踐課程的學習領域,也涉及師範生的教育實踐,需要跨部門的組織和支持,在協同提質、“三定”機製等的要求下更需要跨區域的協調管理。

  (四)推進師範院校的學位治理的改革創新,為師範院校的學科建設保駕護航

  學位治理一直是一項高利害的體製性議題,它是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社會權力博弈的結果。麵對師範教育體製改革創新的急迫性需求,要真正做到“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向師範院校傾斜”,尤其是向前文提到過的專門培養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師範院校傾斜;必須推進師範院校的學位治理改革創新,其主要方向在於注重師範教育的專業性,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園教師培養的低學段性高學問性特點、小學教育和小學教師培養的全科性特征,決定了高深的師範教育專業化特征,學位授予或學位點授權都要充分考慮這個特征。

  (五)推進師範院校內部的師範教育體製改革創新

  推進師範院校內部的師範教育體製改革創新既要滿足或符合現代大學治理體係建設或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又要符合師範院校自身獨特的辦學規律。師範院校內部的師範教育體製改革創新任務是艱巨的。一方麵師範院校不斷地多學科化、非師範專業學科化,體現了一般大學的綜合性特征;另一方麵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科化建設不斷加劇,形成大教育邏輯下的多組織共存狀態。有的師範院校與教育學、心理學、教師教育有關的組織多達七、八個,導致師範院校內部的師範教育體製不順、多頭管理、學科重複交叉建設、隊伍各自為政等現象突出,這需要加大師範院校內部的師範教育體製改革創新,以保障組織運行的高效率。

 五、推進師範教育機製改革創新

  推進師範教育機製改革創新也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師範教育體係的重要手段。

  (一)全麵推進“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製

  師範教育的育人特征決定了高校、地方政府和beplay體育手機“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必要性在於培養對象的複雜性需要師範教育把理論素養和實踐素養有機結合;其重要性在於隻有通過實踐環節才能真正使師範生培養質量得到保障。當前正在推進的師範教育的若幹計劃,如公費師範生培養計劃、優師計劃等,其中的招生、畢業和分配,就業和任用等事項都需要“三位一體”的協同。

  (二)促進師範教育的實驗室-社會實驗-規範實驗的協同互補實驗機製,探討教師教育的創新模式

  遵循教育教學研究規律,進一步提高師範教育的實驗研究水平,建立實驗室、社會實驗和規範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實驗機製,建設一批師範教育的新文科、新理科實驗室,建設一批師範教育的社會創新實驗基地,以及建立強調專業認證、科學研究、先行先試的循證師範教育的實踐模式。實驗、實踐基地建設一直是師範教育機製改革創新的有效路徑,它是師範教育綜合改革的前哨,是師範教育在課程、教學、實踐的各不同環節進行創新性探索的重要陣地。

  (三)完善師範教育專業的經費投入機製,保障師範生培養的經費需求

  師範教育專業的經費投入是實現師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隨著師範教育專業的不斷升級,無論是師範教育的課程改造,還是引入更先進的人工智能的教學方法,或者是線上線下混合的師範教育的課程和教學,以及師範生的多模態實踐實習,都需要調整師範教育專業的經費投入。為此政府部門應探索設立師範生差異化撥款係數,適當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的比例與額度。在製度設計上,中央財政應加大對“國培計劃”“強師計劃”“優師計劃”等師範教育重大改革項目的支持力度,體現出對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地方師範院校的傾斜,實現經費投入在不同類型師範院校之間的科學、有效分布。

  (四)紮實推進“三定”機製,切實提高生源質量,吸引優秀青年從教

  鞏固和促進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師範教育的“三定”機製,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三定”機製是中國特色師範教育的一大特點,它在20世紀80年代教育改革初始階段就已經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把這個機製用於新時代中國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當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需要從製度、體係、體製、機製四個方麵入手,體係上需要不斷完善師範教育類型、層次,體製上需要加強師範教育內外部的治理能力建設,製度上需要不斷滿足師範教育體係的運轉需求,機製上需要增強師範教育體係、體製和製度的效能;同時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還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指引,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係的構建,也就是說,推進師範教育體係、體製、製度和機製的改革創新最終都要回答什麼是師範教育的特色化發展問題,這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要體現在師範教育上的要求,為此需要探討中國特色師範教育的製度、體係、體製、機製等的改革創新。在本研究看來,師範教育的特色化發展可以從外特色和內特色兩個方麵來討論。從外特色角度來看,也有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中國特色高等師範教育與西方教師教育相比較,中國特色師範教育自北京師範大學成為第一所師範高等學府以來一直延續至今沒有轉變方向的教師教育道路,沒有走上西方國家完全大學教育學院化模式的道路,也沒有走上德國和日本大學教育學院化+教育大學化(學藝化)模式的道路;另一方麵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與中國綜合大學或農林醫體藝美類大學相對,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產生以來中國特色高等師範教育始終是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體係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內特色角度來看,中國特色高等師範教育體係內各師範院校在師範教育辦學上的特色化,是指高等師範教育體係的機構所體現出來的教師教育自身的特色化。具體地說,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特色化,指向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在教師培養的層次、規格以及專業、方向及其背後的理念、思想方麵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化。例如,同城、同省兄弟師範大學的教師教育的差異化是什麼?即使是同一個專業或方向,如語文或數學教師教育在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上有何差異?內特色化的中國高等師範教育體係尚未得到充分討論,在實踐中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模式、理論的梳理。我們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哪一所師範大學的教師教育模式與其他師範大學的教師教育模式有特色化的差異。顯然這是推進師範教育改革創新的又一個著力點。

  【朱旭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文刊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23年第2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16-06-17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