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大學團隊研究出一種新的核酸檢測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高、操作便捷,僅需20分鍾便能完成檢測。
在新冠病毒及變異毒株不斷傳播的背景下,快速篩查對於病源檢測、控製疫情的傳播十分重要。RT-qPCR是目前新冠病毒的檢測金標準,該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 但由於其依賴於實驗室專業儀器的使用和專業人員操作,從采樣到出結果大致需要6小時,難以應對病毒驚人的傳播速度。
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中南醫院醫學研究院、教育部免疫與代謝前沿科學中心殷昊教授與張楹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了一種高靈敏度、高特異性、操作便捷且快速的核酸檢測方法sPAMC,研究成果論文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在線發表,第一作者為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研究生蘆舒涵、佟曉晗,殷昊、張楹為通訊作者,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課題組首次靶向非經典PAM建立了核酸檢測一步法(sPAMC),並在新冠病毒真實樣本中達到94.2%準確度並無一例假陽性。sPAMC技術僅需20分鍾就能檢測到Ct值為35.8的新冠真實樣品,並且用便攜式紫外燈或藍光燈照射即可觀察到結果。
麵對新冠病毒毒株變異速度快、傳播能力強的現狀,sPAMC技術除了檢測靈敏度、檢測速度與檢測條件方麵的優勢外,還具有熒光信號結果在樣本間的可重複性高、靶向的檢測位點可選擇性大等優勢。
“我們會避開變異程度較高的S蛋白表麵的殼蛋白,而去選擇相對保守的變異區間進行檢測,這對於提高檢測準確度有一定優勢,” 殷昊教授解釋道,“除此之外,大大提升的檢測速度也能更好地應對毒株的變異和傳播速度。”
除此之外,sPAMC在準確度和檢測速度上還有一定的優化空間。殷昊教授表示,通過優化sPAMC在分子動力學方麵的工作表現,核酸檢測的速度仍能夠提升。同時,鑒於現在社會上廣泛使用的RT-qPCR的核酸檢測方法所具有的低成本、接受度高等優點,將新舊技術的優勢進行結合,以推廣新技術的應用場景與應用方式,會是後續研究中所要跟進的課題。
當談到當前社會上普遍熱議的核酸自測方法時,殷昊教授表示,sPAMC與自測的方法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溫度的控製上。新冠自測對溫度要求不高,20℃左右的室溫條件下就可以實現,而sPAMC核酸檢測法則需要嚴格控製在37℃至40℃的恒溫條件下進行。因此,如果能夠實現對於溫度的控製,sPAMC技術在自測領域還有一定的應用空間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