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同濟大學推出“對德合作2.0戰略”
2022-06-02 10:45
同濟大學
作者:

  5月27日,由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聯合舉辦的“中德學術合作的新戰略方向——同濟大學與德國夥伴高校合作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同濟大學推出“對德合作2.0戰略”,與近50所德國知名夥伴高校和機構就未來如何聚焦“卓越、共贏、典範”的共同原則,開展更多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論壇是慶祝中德建交5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同濟大學慶祝建校115周年係列重要活動之一。

  中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吳懇、公使銜參讚黃偉,德國駐滬總領事賀德滿(Heltmann),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秘書長西克斯(Sicks)、項目司司長比爾克(Birk),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傑、副校長婁永琪等出席論壇。中德雙方共有260餘名代表參加。

  吳懇大使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德兩國建交50周年,50年來,中德雙邊關係不斷邁上新的台階。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德兩國緊密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濟大學與眾多德國高校的合作,成為以人文交流推動構築中德關係牢固橋梁的最佳實踐之一。期待未來中德高校肩負起更多責任,進一步創新合作方式,共同構建更多專業性合作網絡,聚焦各自強勢專業學科,開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為尋求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貢獻中德高校的共同智慧。

  賀德滿總領事在致辭中表示,同濟大學不僅是中國了解德國的一扇窗口,也是德國了解中國的橋梁。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同濟大學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也非常珍視同濟大學這座溝通中德兩國的橋梁。中德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合作麵臨著許多挑戰,也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兩國高校不斷深化合作,期待未來合作結出更多碩果。

  西克斯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同濟大學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雙方的攜手共進確保了中德兩國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麵開展了成功合作,為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解決作出積極貢獻。即使在疫情期間,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的各項合作和活動仍有序進行,展示了互相理解與信任對於雙方合作的重要性。希望未來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共贏。

  方守恩書記在致辭中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和德國夥伴高校長期以來對同濟大學對德合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自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在中德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創辦了同濟德文醫學堂、後來發展成為同濟大學的一個多世紀以來,同濟大學始終堅持對德合作傳統,開創了多個中德高教合作的 “首創模式”,成為兩國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橋梁。麵向未來,同濟大學將進一步發揮對德合作的傳統優勢,不斷深化對德合作內涵,健全完善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文交流為一體的對德合作生態係統,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促進人類福祉貢獻更多“中德方案”。

  陳傑校長作了題為《走向世界一流的國際化大學:同濟大學新時期國際化和對德合作構想一睹》的主旨報告,他闡釋了國際化是構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不可或缺的要素,這包括世界優秀學生的向往地,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搖籃,全球頂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學探索、重大科技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原創地。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理念,需要以人類共同利益為紐帶凝聚高等教育國際化共識,形成基於人類共同利益和國際合作的“競合關係”,促進世界各國及其高等教育的合作發展和包容性發展。他向與會德國高校全麵展示了學校建設國際化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和成果,介紹了學校新時期“對德合作2.0戰略”,表示國際化是同濟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濟大學已經築就互利共贏國際合作的堅實基礎。同濟大學將遵循“小核心 、大外圍 、高層次”的基本原則,全麵整合校內對德資源,打造以“一個屋簷、三大支柱、兩硬一軟、三位一體”為特征的同濟大學對德合作新生態係統,與德國高校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合作成果,為打造又一個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示範模式作出貢獻。

  根據同濟大學對德合作2.0戰略,“一個屋簷”指中德學部,負責整合全校各類對德合作資源,統籌開展對德合作;“三大支柱”指中德聯合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科教協同的碩士和博士生培養、人文研究和智庫群;“兩硬一軟”中的“兩硬”指以理工科為主的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一軟”則是籌建中的聚焦人文社科領域的德國與歐洲研究院。

  同濟大學成立全國首個中德博士生院,打造中德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創新機製,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近日獲教育部批準建設的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是中德合作學科交叉的國際科研合作平台。聯合研究中心將圍繞中德兩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需求,圍繞智能科技、綠色發展兩大主題,開展交叉融合研究,把國際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旨在形成重大科研成果,培養國際一流人才。聯合研究中心將創新實施“雙學術帶頭人”製度,協同多個優勢學科,支持組建多個由中外教席教授共同領銜的合作研究團隊,從“教席教授—駐站研究人員(Co-PI)與博士後—博士生”三個層次開展合作。

  會上,陳傑校長、西克斯秘書長分別代表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共同簽署了第三期《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有關中德學部的合作協議》。同濟大學與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於2012年共同設立了中德學部,把中德學院、中德工程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納入“一個屋簷”下加強合作;2017年續簽協議。經過十年發展,在中德學部這“一個屋簷”下,同濟大學一係列對德合作的機構和項目都取得了卓越成績。中德學部及其框架下的係列合作也被譽為中德科教合作的燈塔項目,並多次被列入《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中國戰略2015-2020》等兩國重要文件中。

  隨後,婁永琪副校長以《國際科研合作與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為題作了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和中德博士生院協同開展科教融合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具體設想,並向德方高校和機構發出合作倡議。

  論壇全體會議後,同濟大學與德方夥伴高校分別圍繞“國際科研合作與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中德環境中心”“中德可持續城市聯合研發中心”“中德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德人文交流與智庫研究”等主題舉行了5場專題研討會。中德雙方代表就同濟大學新對德合作構架各項合作的具體落地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諸多共識。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