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東南大學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4項。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龔維明教授團隊負責的“深基礎自平衡法承載力測試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龔維明教授於1996年率先提出“平衡點”理念,項目團隊曆經20餘年,建立自平衡法理論及測試方法,研製了係列核心加載設備,形成了自平衡法承載力測試成套技術。該技術突破了傳統靜載法反力小、測試效率低等瓶頸,破解了新型深基礎測試手段缺乏的困境。該技術已被國內外500多家企業應用於國內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和1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2000多個工程,解決了重大工程深基礎承載力測試的技術難題,並創造了多項世界測試記錄。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吳剛教授團隊負責的“混凝土結構非接觸式檢測評估與高效加固修複關鍵技術”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曆經10餘年,在結構檢測評估、可控高效加固和複雜條件加固等三方麵取得突破,形成了針對混凝土結構病害“精準篩查與診斷”、“常見病”高效快速治、“疑難病”有效精準治的技術體係。該項目首創了係列光學非接觸式檢測設備和技術,破解了大型結構變形病害快速檢測和渾水中結構病害識別難題,發明了係列關鍵區域、整體結構損傷可控加固新技術,創建了嚴酷服役環境、水下、不中斷交通等三種複雜惡劣條件下混凝土結構高效加固修複新技術體係,實現複雜條件下加固“經濟、高效”。項目成果應用於全國90%以上的地區,並在鐵路、公路等500餘項重大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加平教授團隊負責的“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製關鍵技術”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混凝土收縮開裂是長期困擾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決的重大難題,項目組曆經20餘年,創建了多因素耦合的開裂風險量化評估方法,實現了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可計算、抗裂性能可設計;發明了4 類抗裂功能材料,定向、高效降低混凝土不同階段的多種收縮;建立了高抗裂混凝土設計方法與抗裂能力調控成套技術,實現收縮開裂可控製。理論方法被20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采用。成果應用於蘭新高鐵、港珠澳隧道沉管、地鐵車站等100餘項重大工程,實現了地下空間、隧道、長大結構等無可見裂縫,推動了現代混凝土裂縫控製由被動修複轉變為主動防治。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慶安教授團隊負責的“高性能MEMS器件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東南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項目
東南大學一直因“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著稱。一代代東大人埋頭科研,為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16年“十三五”以來,東南大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6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16項,穩居全國高校前列。在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的項目中,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