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一場特殊的學科發展“會診”在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掀起交鋒,來自全國頂尖高校及研究院所的院士、專家學者齊聚浙大,為農學院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這是農學院黨委組織舉辦的第五場“麵向2030農業學科發展高峰論壇”。自2017年創辦以來,論壇針對農學院學科發展的關鍵要素及方向性問題開展診斷谘詢,“會診”成果一直為學院發展指路領航。
把牢船舵,農學院黨委以高站位引領學科方向,用新思想推動學院發展,在摸索中實現了黨建與學院工作的深度融合。
學科發展接通黨建“天線”
“把黨支部建在作物學學科上。”在不久前正式開館的浙江大學黨建館內,農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教工黨支部作為為數不多的支部典型,醒目地陳列著照片。2018年12月,作物科學研究所教工黨支部被評選為新時代全國高校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樣板支部,秘訣之一就是打通黨政的隔牆,接通學科發展的黨建“天線”。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支科研力量。為了在加強黨員學習教育管理和支部活動開展的同時保證學科發展,農學院將總共11個教工黨支部中,除學院機關黨支部和實驗教學中心黨支部外的9個教工黨支部全部設置在學科上,並將黨支部與建立在學科基礎上的研究所一一對應,借力“組織關”,搭建起黨支部服務學科、推進科研的“天然”平台。
2016年以來,農學院年均發表SCI論文近300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論文45篇,主要發表在Nature子刊(NG、NC、NP)、PNAS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219項,國際專利3項。新增農作物審(認)定品種16個,其中國審主要農作物品種2個,打破浙大多年農作物沒有國審品種的被動局麵。在“雙一流”建設中,園藝學、植物保護學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園藝學、植物保護被評為A+,作物學被評為A-。
怎樣增強黨委、黨支部在學院重要事項決策中的“發言權”?農學院的法子是:抓好“雙帶頭人”,選好黨支書,係所黨政負責人交叉任職。作物科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鄔飛波,像這樣的“多麵手”支書在農學院比比皆是。黨建科研雙肩挑,雙肩都得硬。農學院努力選拔政治素質高、思想素質好、學術能力強的骨幹教師擔任黨支部書記,基本實現黨支部書記兼任研究所副所長甚至所長全覆蓋,黨建引領科研在學院上下全麵鋪開。
“老汪,快來幫我看看,這番薯長得怎麼樣。”“老汪,中午來我家吃飯,是你引進的水稻呢!”村民們口中的“老汪”就是全國優秀教師、浙大農學院黨員教師汪自強。在浙江省泰順縣,汪自強的科技特派員一幹就是15年。如今,雖然泰順還是那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但跟隨汪自強走進泰順田間地頭的上百種農作物,卻讓這裏的農民增收了10倍。榜樣的力量無窮大。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農學院黨委特別重視發揮優秀黨員的典型事跡帶頭作用,在黨支部中著力挖掘一批像汪自強一樣的優秀黨員典型,從身邊的人講起,帶活全院教工的幹勁。
做強人才“一號工程”
農業搞得好不好,關鍵看“天時”和“地利”;農學院謀發展,關鍵在“人和”。
近幾年,農學院將引才育才作為學院的頭號工程,引進了一大批立場正、站位高、有追求的農學後備軍。“人才引進要站在戰略性的高度,看到農學院20年、30年後的未來。”農學院黨委書記趙建明說。為了把牢人才關,學院院長、黨委書記親自上陣,主動出擊,直接對接人才引進。至今,團隊已發表世界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論文兩篇,世界四大名刊PNS論文一篇,顯著提升了作物學科的師資隊伍水平,結束了農學院在該學科沒有“傑青”的曆史。
目前,學院師資隊伍中共有院士2名,浙江省特級專家4名,長江特聘教授4名、青年學者3名,國家傑青11名、優青9名,國家萬人5名、青年拔尖1名,973首席科學家5名,浙大求是特聘教授20名,並擁有省部級以上創新團隊15個。
人才引進來了該怎麼樣培養?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中,農學院提出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需進一步加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院黨委行政統一思想,紮實落地三大計劃。為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學院黨委推出“提升計劃”,為每一位青年教師在校內外各配備一名導師,幫助他們盡早與國內著名學者及學術進展有機結合,學到東西;適應國際化、開放化進程,學院推進“跨越計劃”,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和博士後,全額支持到國外著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學習交流提高;增強教師獲得感,學院黨委落地“突破計劃”,給予高端青年人才特殊支持,提升青年教師幸福感。與此同時,開展“神農大講堂”“青禾論壇”“青椒論壇”三大學術活動,擦出學術互鑒的火花。2019年3月,農學院獲得浙江大學第四屆引才育才組織獎,人才“第一工程”建設成效顯著。
厚植師生三農情懷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寫道: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堅定愛農學農初心,不改從農為農之誌。”2019年10月,浙江大學第一批優秀五好黨支部、農學院作物所研究生第五、七黨支部的一堂主題黨課上,黨支書曹譯文為支部黨員講述了90歲高齡仍穿梭在田間地頭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的奮鬥史,鼓勵大家懷愛農之心,立報國之誌。
2018年農學院赴西部就業的人數占比位列全校第一。近四年被錄取為定向選調生的畢業生共71人,占比高於全校均值4個百分點,位列全校第二,選調生以赴農業大省為主,其次為赴西部選調。砥礪家國情懷,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和西部就業,農學院連續三年獲得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在主題教育中,農學院將厚植師生三農情懷、家國情懷作為教育學習的核心內容之一。“不了解中國的現代農業,不懂農業,不愛農民農村,怎麼可能有三農情懷,怎麼可能做好農業?”趙建明說。目前,學院青年教師占比已接近全院教學科研崗教師的百分之五十,且大部分為國外學術背景,為幫助青年教師深入了解中國國情和農業發展現狀,一場“紅色教育+實踐教育”的愛農為農必修課在農學院上下開講了。
2019年7月,第三期“青禾強師培訓班”隆重開班,這一次,50餘位青禾強師班的青年教師踏上了西遷路,重拾那段受求是精神鼓舞的崢嶸歲月。自2017年創立以來,農學院“青禾強師培訓班”除理論教育外,還規定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三年內至少帶隊指導學生社會實踐一次,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教師引進,黨委必談,這已經成為農學院人才引進的必備科目。黨委同老師們談什麼?一談理想信念,二談價值取向,三談家庭情況。“理想信念模糊不行,價值取向不對沒用,農學院的老師政治立場要正,要有高追求。”把好人才的理想信念關,農學院黨委層層遞進,真正落實為農而生,因農而興,為農立命。
今年,農學院即將迎來建院110周年華誕。這所紮根沃土、初心如磐的百年院係,將繼續致力於中國農業和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振興同頻共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