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百歲院士帶領青年一代攻下硬核技術
2020-01-16 09:06
中國青年報
作者:

  在1月10日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交通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的身份獲得了被譽為國家最高級別的科學技術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項名為“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其最終表現出來的“產品”是令世界都為之驚歎的中國填海造島“神器”——“天鯨號”係列裝備。這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研發並製造出來的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歐洲疏浚強國的技術封鎖。

  上海交大校園裏有一個“110教研室”,這是該校數千個教研室中編號第一的教研室。這間教研室就是上海交大船舶設計研究所的“前身”,數十年來一直從事開創性的高技術船舶和裝備研發,曾開發過“勝利二號”鑽井平台、首艘大型雙體客船“瑞昌號”等船品,“天鯨號”“新海旭”等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也在這裏研發。

  全國首個造船界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已經103歲的上海市教育功臣楊槱,就來自“110教研室”。楊槱的徒弟——“辛一心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譚家華,國內高校唯一一位“船舶設計大師”何炎平及其帶領的博士生、研究生青年團隊,在2020年1月10日走上科學技術獎的領獎台。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民族危亡牽動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心,一批批留學海外的學子,冒著戰火硝煙回國抵禦外侮。楊槱就是其中之一。回國後的楊槱,在戰火紛飛的動蕩環境中,奔走於課堂和船廠,輾轉於造船和教船之間,傾其所能為中國造船業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1955年大連工學院造船係並入上海交通大學後,他曆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教務長、造船係主任。63歲那年,楊槱當選為造船界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為了把海洋強國的精神傳承給年輕一代,耄耋之齡的他仍筆耕不輟,接連出版了《帆船史》《輪船史》《人、船與海洋的故事》等6本科普圖書。

  “90多歲時,他堅持用電腦每天敲幾百個字。幾年下來,寫出了30萬字的著作。”譚家華說,今年103歲的楊槱一直心係青年隊伍,他把自己的存款捐出來設立“楊槱基金”,獎勵那些準備為船舶與海洋工程事業作貢獻的年輕人。

  譚家華就在楊槱傾心培養的一代中堅力量中,他是這次獲“國獎”特等獎項目“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總設計師。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是譚家華帶隊攻關的關鍵時期。“譚老師每天帶領我們出海上船,現場考察挖掘岩石的工作狀況,以及船舶設備的運行狀況。”譚家華的學生、上海交大船舶設計研究所所長何炎平說,對於船舶所的年輕人而言,“加班”真算得上是一個“新鮮詞”。10多年來,他們雙休日、寒暑假幾乎沒有休息,工作沒有幹完,絕口不談“休息”,“這種技術攻關,不是嘴上說說那麼容易,全靠一個點、一個點逐個突破。如果每天隻工作8小時,4小時教學、4小時科研,時間完全不夠用。”

  從楊槱,到譚家華、何炎平,再到他們的博士生、研究生,有一股“勁兒”始終在推動大家前行。這種從百歲學者到80後、90後、95後的傳承,其背後的深遠意義在於為“大國工程”源源不斷地“輸血”。

  前輩在國獎中拔得頭籌,後輩則在各類青年科創賽事中“發光”。此前,上海交大船海係研究生趙國成及其合作者馬昭、趙偉傑的作品“基於漩渦水動力學特性的觸須集群式海底集礦裝備”在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特等獎。獲獎項目立足於深海采礦工程這一國家重要戰略需求,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極具創意的精細化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模式,相比於國際上現有的技術方案更加綠色化、智能化。

  此外,在校學生多次獲全國船海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海洋航行器大賽一等獎、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等國內外競賽大獎。上海交大青年學子的作品總能給比賽評委帶去“意料之外的驚喜”。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主持了大量重大科研項目,取得深海平台、絞吸疏浚船舶設計、統一波浪理論、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在深海平台方麵,助力海洋資源開發從淺海到深海的跨越;在絞吸疏浚船舶設計方麵,創造了交大絞吸疏浚世家的輝煌篇章;在統一波浪理論方麵,應用同倫分析方法於波浪分析中,為揭示海洋奧秘揭開了新的一頁;在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研製中,挑戰人類極限的1.1萬米ROV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上海交大看中的不隻是畢業生100%的就業率。我們要求每個交大畢業生去思考,離開校園以後,‘我’能不能引領自己從事的行業?”上海交大航海係係主任汪學鋒介紹。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上海交通大學 2022-06-02 10:43
上海交通大學 2022-05-25 10:09
上海交通大學 2022-05-18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