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這一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為中國高校發展開啟了劃時代的序幕,也為西北工業大學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新的重大曆史性機遇。適逢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布,回眸“十三五”,擘畫“十四五”,正當其時。
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打造與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相適應的“工、理、文、醫”協調發展的特色學科體係,西工大推出“十三五”規劃中的重磅舉措——“3-10”計劃。實踐證明,該計劃的實施,對西工大“雙一流”建設具有以“戰略規劃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它的持續推進,對西工大中長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作用,為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3-10”計劃重在“拓展新領域、發展新學科、打造新高峰”
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是學科建設。學科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要求,學科建設則是大學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素。
《西北工業大學一流大學建設方案》中提出,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促進內涵發展、提高學科水平為主線,以體製機製改革為動力,以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為突破口,按照“強基、固優、扶新”的發展思路,堅持“突出重點、強化特色、探索前沿、協調發展”的工作方針,有重點、分層次提升學校學科的整體水平,全麵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與發展。
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雙一流”建設的戰略目標,立足學校學科發展實際,西工大實施“3+2”一流學科(群)建設方案,重點建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3個特色優勢學科,機械工程及其力學基礎、信息科學及無人係統技術2個主幹支撐學科群,衝擊世界一流水平,鞏固在國防科技領域的引領作用,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麵向未來,實施“3-10”計劃,即是以“建設10個學科、培育10個新興(交叉)學科方向、攻克10個重大科學理論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為核心內容的重大計劃,旨在為加快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十三五”期間,“3-10”計劃重點拓展無人係統、柔性電子、生態學、網絡空間安全等10個學科。重在開拓學科新領域,形成新的學科優勢,並與學校現有優勢學科形成互補。
重點培育海洋科學、智能無人係統、人工智能、特種醫學等10個左右新興(交叉)學科方向。重在激發現有學科活力,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打造學科高峰,同時為未來形成新學科奠定基礎。
重點攻克10個左右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重在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和工程領域的重大突破,培育重大科技成果,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實施學科高峰攀登行動計劃,構建高水平學科體係。按照“新興、交叉、融合”的思路,進一步夯實“強基、固優、扶新”,努力構建與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相適應的“工、理、文、醫”協調發展的特色學科體係。
同時強調,實施科技體係創新行動計劃,全麵提高學校科研水平。圍繞“三個麵向”,加強智庫建設,瞄準國家戰略規劃,主動布局並動態優化科研發展方向,有組織地謀劃重大科研項目。在柔性電子、生態環境、人工智能等新興方向深入實施“3-10”計劃。
學校發展規劃處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協同學校學科建設辦公室、科學技術研究院等職能部門,加快推進“3-10”計劃的實施工作。
西工大“3-10”計劃模式和成果得到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方光華的肯定:西工大“雙一流”建設的成功經驗值得推廣,並批示陝西省教育廳轉發給省內高校參考學習。
“3-10”計劃聚焦“提質增量發展”成效顯著
“‘3-10’計劃實施四年來,提質增量成效顯著,尤其是增量發展為一流大學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提供了新的建設動能和發展勢能。”西工大副校長宋保維教授向記者係統介紹了“3-10”計劃的實施情況。
“原計劃拓展10個學科,實際新增了13個學科(工學5個、法學2個、教育學2個、理學1個、管理學1個、醫學1個、新興交叉學科1個)。此外,文科、醫學學位點正處在布局、論證和推動中。” 西工大副校長張衛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了新學科的拓展與建設情況。
通過實施新增學位點培育計劃,進一步拓展了學科領域。在原有學科基礎上交叉形成了3個新的學科(網絡空間安全、生物力學、智能無人係統科學與技術);通過引進人才新建2個學科(柔性電子學、生態學),其中柔性電子學獲批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理論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藥學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目前,學校的工學、理學學科布局已較為齊備,文、醫仍有空間。尚需加強布局外語、經濟、管理、法學、醫學的一級博士點。”張衛紅說。
“尤其是文科的建設,對人才培養極具深遠影響,學校黨委非常重視。” 宋保維說。
原計劃培育新興(交叉)學科方向10個,實際培育了15+。其中的7個新興(交叉)學科方向,支撐了學校3+2優勢學科的發展;3個新興(交叉)學科方向,形成新的增長點,培育獲批新增3個學位點(柔性電子學、智能無人係統科學與技術、深海生物材料)。
新興(交叉)學科方向涵蓋“工、理、文、醫”,體現了新興,強化了交叉,聚焦人工智能、機械工程、力學、柔性電子學、深海生物等新興(交叉)方向布局建設,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國際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麵均已取得可喜成績。通過培育新興(交叉)學科方向,有效支撐了已有優勢學科和新學科的建設發展。
原計劃攻克10個重大科學理論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實際培育項目13+。比如有序結構的精準構建及物理效應、高溫潤滑及耐磨材料設計製備和性能研究、柔性電子若幹基礎問題的前沿探索、納米能源器件中能量轉換功能的劣化機製研究、生物生態適應進化的機製、新型時空光場的探索及應用、微納尺度物理力學前沿基礎問題研究、全太陽動力的行星探測器及深空間科學應用、麵向載人航天與火星探測的微器件研究與研發等,這些項目進展顯著,並取得一係列成果。
布局新機構,“3-10”計劃“增量效應”凸顯。新成立教學研究機構9個(民航學院、軟件學院、微電子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生態與環境保護學院、柔性電子研究院、無人係統研究院、醫學研究院等)。
“3-10”計劃實施四年來,成績斐然,並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
圍繞“3-10”計劃相關領域,引育了一批頂尖、領軍人才,其中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人。依托實施“翱翔人才工程”,引育傑青、優青等青年拔尖人才30餘人。
建成3個公共平台。其中,柔性電子技術平台,支撐柔性電子學;醫學公共實驗平台,支撐醫學;生態學科大數據和功能試驗平台,支撐生態學。
圍繞“3-10”計劃,獲批多項重點重大項目,促進了學科交叉融合,尤其是文科與相關學科的交叉,改善學校承擔重大項目的領域分布結構。其中,張煒主持的融合發展的體製、機製和政策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黃維主持的麵向顛覆性技術的基礎研究原創突破模式與路徑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張衛紅主持的麵向增材製造的產品創新設計技術,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劉維民主持的潤滑材料的基因組學研究與演示驗證,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於誌文主持的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範,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推動技術向學術轉變、工程向科學邁進,大大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在Nature,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實現零的突破。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5篇;在同一期Science上發表研究長文3篇,並登上當期封麵;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Nature,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9篇;在全無機鈣鈦礦納米晶閃爍體、反芻動物大數據領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製了金屬材料快速凝固實驗係統,部分重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突破了結構輕量化高性能優化設計理論及多型號應用關鍵技術;獲2018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4篇(全國第一)。
相關成果有效提升了學校的整體排名,尤其是在ARWU,USNEWS的排名(這兩大排名均側重於用科學研究指標來對大學的學術水平進行排名)。
打造“3-10”特色品牌推動西工大跨越式發展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繼續實施‘3-10’計劃,並努力在持續紮實推進中將其打造成西工大的一個特色品牌。”宋保維表示,該計劃“十四五”重在“拓展內涵+內涵建設”,前瞻布局,開道超車,快速提升各學科的科研創新能力,以推動學校跨越式發展。
圍繞“10+X”個優勢與新布局學科,拓展“3+2”學科內涵,持續支持馬學科,布局公共管理、醫學、外語、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或博士學位點;打造“10+X”個立德樹人團隊,加強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培育或產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省級特等獎;培育“10+X”個科技創新團隊,以解決重大科學理論問題為導向,以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為關鍵任務,側重大科研團隊和大科研項目的培育建設;建設“10+X”個教學科研平台。重在建設信息、機械、力學、物理、化學等公共教學平台,新增國家級科技平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文管類國家級平台。
宋保維表示,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強化“3-10”計劃頂層設計,突出重點方向培育項目;建立多部門聯動機製,統籌推進工作,優化資源配置,統籌經費投入;加強與項目負責人的溝通交流,督促落實好各項目實施計劃,以“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指標為導向,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
強化理科支撐作用,推進人文醫工融合。改革單一的學科評價製度,建設開放、多元的學科文化;進一步強化理科對工科的引領支撐作用,加快推進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加快醫工交叉融合,在醫學等領域形成新的增長點。
探索培育機製,實施監測評估。探索建立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項目形成培育機製,強化項目實施過程績效評價;實行“3-10”計劃項目年度監測與評估機製,加快推進項目實施,進行項目及經費動態調整。
西工大堅持特色一流、內涵發展、改革驅動。在保障現有學科優勢的基礎上,製定學科分類發展路徑,構建學科內涵發展模式,培育和發展前沿交叉學科,完善學科評估機製,不斷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擴大國際影響力,全麵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引領科技創新。
西工大一流特色學科建設水平快速攀升。以“3+2”一流學科(群)為主體、以前沿交叉學科和基礎支撐學科為兩翼,初步建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生態體係,初步形成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相適應的“工、理、文、醫”協調發展的特色學科體係,並產出一批能夠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科技成果。
“雙一流”建設以來,西工大“3+2”一流學科(群)建設成效顯著,階段目標基本完成。一流學科(群)有效發揮了雁陣效應,帶動了其他學科快速成長,有力推動了學校內涵式發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