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受疫情影響,畢業典禮在學校圖書館報告廳舉辦,僅少量在校學生現場參加,更多畢業生通過線上直播參與畢業典禮。
“離時一片雪,歸時萬家忙。”校長孫其信以校園內一幅標語為引,回顧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從始料不及到全民應戰取得的重大戰略性成果。他表示,學校幾經波折、周密安排,特別準備了這場不同尋常的“雲端”畢業典禮,並向在特殊時期、克服各種困難順利畢業的2020屆畢業生表示熱烈祝賀。
“疫”失·“疫”得·“疫”思
——在中國農業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校長 孫其信
(2020年6月23日)
親愛的2020屆畢業生同學們:
大家好!
在來畢業典禮現場的路上,奧運場館前“離時一片雪,歸時萬人忙”這兩句標語引起了我的注意。2020年對我們所有人而言,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對即將畢業的你們更是如此。今天,學校舉行這樣一場不尋常的“雲畢業典禮”,我相信,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一定會給你們留下難忘的記憶。
由於北京市疫情出現的新變化,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很多同學無法回到校園,不能來到現場。我知道,大家都希望能身穿學位服在校門前留念,希望能和父母在校園裏走一走,希望能和老師、同學們歡聚一堂,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有近100位畢業生代表來到了現場,他們是全體畢業生的代表。看到他們,我感到就像5000多名畢業生都在現場一樣親切。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全體畢業生同學和你們的家人在疫情中經曆的各種艱難表示慰問,向圓滿完成學業的各位畢業生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春去夏至,時節如流。一場始料不及的疫情,讓人毫無防備,來勢洶洶。大家可能很少有人在北京親身經曆過2003年“非典”疫情,當時全球的感染人數有8000多人。今年的1月20日,當新型冠狀病毒被證實人傳人後,我曾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這次疫情不要超過非典的流行規模。3天後,當黨中央決定武漢封城的時候,我們都期待著在春暖花開之時,同學們能夠順利返回學校,開始正常的學習與科研活動。但是,這個詭異的病毒正在顛覆所有人的認知。3個月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上下團結一心、眾誌成城,打贏了武漢保衛戰。從3月底開始,學校的師生員工就已經開始忙碌起來,為大家的返校和畢業做好各項準備。但是,始料不及再次降臨。6月11日,北京市結束了連續50多天無新增病例的曆史,新發地市場發生聚集性疫情,警報再次拉響。按照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學校臨時決定舉辦這場中國農大115年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雲畢業典禮”。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全民戰爭中,每一位同學都是親曆者、參與者和奮鬥者,這必將是一次刻骨銘心的記憶,更是一次終生難忘的寶貴經曆。
杜甫有一首詩叫《偶題》,詩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曾國藩有一句話:“得不足喜,失不足憂。”《左傳》亦雲:“君以此始,必以此終。”坦然麵對得與失,才是人生大智慧。這場疫情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但失去也意味著另一種獲得,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失觀和舍得觀的精髓。今天,我想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對“得與失”的體會。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在疫情中的損失可以說是巨大的。那些犧牲的抗疫烈士和遇難同胞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劇,中國經濟同樣遭遇了曆史上罕見的重大挫折。據估算,這樣一場尚未結束的全球性疫情,將會導致全球16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是怎樣一個概念呢?大家都知道2008年給世界各國經濟帶來深遠影響的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僅有10萬億美元。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前不久閉幕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講過這樣一段話,我深有感觸。他說:“冠狀病毒奪走了我們很多東西,但也留給了我們一些東西:它提醒我們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並帶來了一個共創未來的機會。……讓希望成為克服恐懼的法寶,讓團結一致成為戰勝分裂的法寶,讓人類的共同精神成為戰勝人類共同威脅的法寶。”麵對這樣一場全球性重大疫情,我們每個人、每個社會、每個國家都失去了很多。但是經曆過這場疫情之後,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我們見證了中國舉國體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製度優勢。自信是民族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將命運掌握在手中的堅實底氣。我們反複講“四個自信”,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自信。縱觀疫情發生以來的全球形勢,我們看到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績,也看到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病毒肆虐、人權危機等亂象。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憑著社會主義製度的顯著優越性,中國一定能成功化解這次危機,徹底戰勝疫情。大年三十前一天,擁有千萬人口的“九省通衢”武漢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人民正常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西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做到。最近,北京突發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北京市采取的果斷舉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下如何做好常態化防控,北京為全國乃至世界樹立了典範。麵對疫情,白衣天使、人民軍隊、科研先鋒、基層幹部共同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十天內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雷神山和迅速大規模改建的方艙醫院,成為西方學習和效仿的樣板。我特別注意到,有一位來自陝西秦巴山區的高三畢業生,在武漢已經封城的情況下,瞞著家人幾經輾轉來到武漢郊區,做了2個月的誌願者。中華民族的這種優秀品格,中國應對疫情的精準防控,真正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效率,充分發揮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製度優勢。
我們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堅定執政理念。中國疫情防控率先取得階段性成效,一個根本的理念是,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踐行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更加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在《霸言篇》中就曾講過:“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疫情發生以來,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沉著應對、果斷決策,不惜一切代價,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和擔當。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徹底爆發,因為黑人弗洛伊德事件引發了大規模種族主義對抗,進而升級為暴動和騷亂。與此同時,聲援美國反種族主義運動已經延伸至全球各界。英國的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在6月8日宣布將推遲一天,於6月10號出版當周期刊,以此聲援反美國種族主義歧視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對比之下,作為中國公民、身為中華兒女,我們應當為擁有這樣一種優秀的中華文化感到無比自豪與自信。
我們見證了中國應對和戰勝危機的雄厚經濟基礎。疫情讓我們清醒的看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時的重要性。經過新中國成立70餘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艱苦奮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製造業、貨物貿易、外彙儲備第一大國,也是目前被聯合國認可的,擁有全部39個工業大類的唯一製造業大國。同學們應該還記憶猶新在疫情爆發之初,稀缺的口罩已不僅是普通商品,而是滿足特殊時期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戰略物資。一些發達國家,甚至經濟大國,也沒有辦法滿足民眾對口罩的基本需求。緊要關頭,中國第一個啟動了龐大、健全的工業生產體係,政府積極組織協調企業複工複產、擴大產能,增加供給、調節市場,不僅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的防護需要,還向全世界輸出幾十億隻口罩,為保障全球抗擊疫情“生命線”作出了重要貢獻。世界銀行在今年的6月發布的2020全球經濟展望中提出,今年全球的經濟預計將平均下降5.9%。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會下降9.1%,歐盟會下降7%以上。世界銀行對中國的估計是所有經濟體裏麵極少數會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依據就是中國在世界上率先控製住了疫情的蔓延。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支撐,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們見證了科學技術支撐戰勝疫情的“硬核”力量。科技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在這次疫情防控戰爭中,科技創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全方位支撐作用。我記得2003年“非典”發生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不知道病源是什麼,因此無法從源頭上阻斷疫情蔓延。這次疫情爆發後,我們在很短時間內就溯源到了病毒源頭,並向全世界公開了病毒的基因序列。西方國家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公開的病毒基因序列開始了疫苗的研發。中國作為擔當負責任的大國,主動分享全基因組序列,主動向世界公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藥物篩選結果,主動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等開展科研合作。
我們見證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示範。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今日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更是世界之中國。在我們得知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不足後,在自身麵臨疫情嚴峻挑戰的時刻立即緊急向日本捐贈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患難之中見真情的華章。然而西方一些國家不斷編造疫情傳播陰謀論以及一些突破底線、道德淪喪的造謠與中傷。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歪曲事實,不但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和反擊,也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在共同抗擊疫情鬥爭中,中國和各國之間的友誼和信任不斷加強和深化。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充分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為全球團結一心共同戰勝疫情,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示範。中華民族所展現的獨特優勢、獨特作為、獨特擔當贏得了世衛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一切友好國家、各界有識之士和普通民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賞。
同學們,這次疫情是新時代青年的“成人禮”,更是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後繼、為國奉獻的“裏程碑”。你們作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親曆者、參與者,生逢其時、重任在肩。這場疫情過後,還有許多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我想與你們一同分享三個關鍵詞,希望同學們帶著這些思考謀劃屬於你們的未來。
麵對未來,要堅持“多難興邦”的奮鬥。一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印刻著洪水、幹旱、地震、瘟疫等災難的記憶,而每一次災難又是對民族精神的凝練和升華。多難興邦,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磨石刀”。中華民族就是在與災難的不斷鬥爭中,宏偉闊步走向複興與繁榮。經此一“疫”,中國治理體係進一步完善,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攻堅克難的意誌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更加凸顯。當今這個時代,既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代。每一名中國農業大學的學子都應把家國情懷融進青春理想,用責任與擔當為青春增色,讓青春在磨礪中出彩,在奮鬥中升華。
麵對未來,要堅定“自主創新”的自信。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等前沿技術日新月異,各個領域相互連接,跨界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推動著社會變革。鄧小平先生曾有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在當今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如果科學技術被卡住脖子、受製於人,就必然要挨打。大家都知道,西方國家對中國兩個企業采取了非常極端卑鄙的措施,一是製裁中興,二是打壓華為。但是這兩個企業的命運卻截然不同,華為堅定不移地依靠自主創新成功抵擋了西方國家的打壓,為中國人民爭了光,為中華民族爭了氣。當前西方國家依然通過關鍵核心領域的“卡脖子”來遏製中國的發展,但是這些困難是暫時的。隻要我們堅定自主創新的自信,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將中國這艘巨輪推向前進。
麵對未來,要扛起“糧安天下”的重任。糧食安全是關係國運民生的壓艙石,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對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有過許多重要指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大局穩定,糧食和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這是因為中國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有充分的糧食和農產品生產能力,有強大的農產品物流通道。未來的中國,當經濟實現偉大飛躍,麵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糧食貿易環境的時候,依然要確保糧食安全。所以每一位中國農大的學子,如果等到你們成為國家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者時,能夠挺直腰杆、堅定自信地說出“中國的糧食是安全的”,我將為你們感到驕傲,母校將為你們感到驕傲,全國人民會為你們感到驕傲!
最近,歐美流行著一首中國歌曲,就是上世紀80年代由費玉清演唱的《一剪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誌奮發的激勵。“真情像草原廣闊,層層風雨不能阻隔,總有雲開日出時候,萬丈陽光照亮你我。真情像梅花開過,冷冷冰雪不能掩沒,就在最冷枝頭綻放,看見春天走向你我。”優美的歌曲帶著古典的意韻和浪漫,闡述“真情”是永恒的。
親愛的同學們,中國農業大學是你們成長的沃土、起航的港灣,也是你們溫暖的家園、堅強的後盾。請帶上學校的真情,邁向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未來,衷心的祝福同學們!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