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2020-12-22 16:55
廈門大學
作者: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0日12時37分,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38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起飛(宿東 攝)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你好,海洋!”(HI, SEA!)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曆史方位,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到“藍色信念”,無不體現出總書記的“海洋情懷”,這也為海洋強國建設指引了方向。發展壯大海洋經濟,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動沿海與內陸地區的協調發展,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需要。

  福建是海洋大省,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依海而興,是“數字中國” “智慧海洋”和海洋經濟的示範省份。廈門大學依托福建,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發起的首顆衛星以“海絲一號”命名,既符合國家戰略,又有深厚的曆史和文化淵源。

  同時,“海絲”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海絲一號”將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

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


  海洋科學是廈門大學的優勢學科之一,經過近百年的學科發展,如今已擁有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遙感大數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嘉庚”號海洋科考船、東山太古海洋觀測與實驗站、聯合遙感中心及衛星接收站等一係列重要涉海科研平台和重大設施。海絲一號衛星使廈門大學現有海洋觀測能力實現了從水下、地麵向天空的延伸,將進一步推動海洋科學、生態學等“雙一流”建設學科的發展。

  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小衛星發射升空,但海絲一號是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其雷達特性可以穿透雲層,不受夜晚和惡劣觀測條件限製,獲取全天時、全天候的二維高分辨地球表麵雷達圖像,將為全球變化背景下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的遙感反演、海洋災害監測、洪水監測和地表形變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持。

海天陸基的海洋觀測一體化

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

  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快速低成本發射和衛星模塊化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全球微小衛星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發射數量逐年大幅增長。與傳統大衛星相比,微小衛星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研製周期短、功能密度高、性價比高、可進一步組網等顯著優勢。

  目前,國內外適用於海洋遙感的C波段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重量一般在幾噸左右。為減小重量,降低成本,海絲一號衛星基於立方星思想,采用平台與載荷高度一體化、適應批量化生產的標準化/模塊化技術,以及立足工業級器件的低成本、簡潔化設計,實際重量隻有180公斤左右,同時成像分辨率最高可達1米,最大幅寬為100公裏。這是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具有極強的技術引領和示範效應。

“海絲”星座的首發星

  海絲一號衛星是“海絲”星座的首發星,該星座還包括將於2021年上半年發射升空的海絲二號多光譜水色小衛星。“海絲”星座由廈門大學、天儀研究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有限公司和三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策劃,將來擬協同更多合作單位發射多顆輕小型SAR衛星和多光譜水色小衛星。

  目前,廈門大學正與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有限公司、三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籌建海洋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研究院,未來將主動對接國家和市場需求,通過深度的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創新、成果孵化與轉化以及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產業合作等方麵的發展,努力助力“數字福建”、“生態福建”、“海上福建”、“數字中國”和“十四五”新基建建設。

  本項目還得到了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氣象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廈門市氣象局、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等單位的關心和大力支持。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1924320123 2022-04-07 16:04
廈門大學 2022-03-31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