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從容邁向未來 自強創新不辱使命
——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大會上的致辭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陽春時節,惠風和暢,水清木華。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們相聚在清華園、相聚在雲端,共同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全校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最美好的祝福!向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
校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高度評價了清華大學建校110年來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作出的重要貢獻。總書記強調,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深化改革、加快創新,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科研創新成果與國家發展需要絲絲相扣,展現了清華人的勇毅和擔當。黨和國家對清華的充分肯定讓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迎來110年校慶的清華大學將以更高遠的曆史站位回溯百餘年的風雨滄桑,把握當下、展望未來,肩負時代使命,堅定前進信心。
清華誕生於中華民族苦難深重、山河破碎的年代。110年前,清華學堂成立,致力於“培植全材,增進國力”。同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也推動清華以高度的曆史自覺走上救國強國的奮鬥曆程。
為求“中華民族在學術上之獨立發展”,1928年8月,清華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學校在育人上強調“通識為本”“發展全人格”,在學術上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重民主治校,延聘海內外名師來校任教講學,很快發展成為我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抗日烽火裏,清華與北大、南開篳路藍縷、弦歌不輟,攜手共創了西南聯大的辦學成就。
教育與學術之獨立,根本在於民族之獨立。“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極大地激發了清華師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熱情。1926年11月,清華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清華黨組織堅持鬥爭、發展力量,參與領導了“一二·九”運動,全國由此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一大批清華先烈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洪流中,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壯歌。
新中國成立後,清華大學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創辦原子能、無線電等新技術專業,成為我國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推進政治輔導員、科學登山隊、文藝與體育“三支學生代表隊”建設,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響亮口號,一代代青年學子刻苦學習、團結向上,在集體中成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改革開放後,清華大學在1985年就提出了要建設“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學校堅持“著重提高,在提高中發展”,確立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總體辦學思路,形成了“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總體發展戰略,強化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育人特色,秉持“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大力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和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2011年,清華大學迎來百年華誕,翻開了繼往開來的嶄新篇章。
新時代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學校堅持黨的全麵領導,紮實推進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將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統一在辦學實踐中。學校以人才強校為核心戰略,深入推進教師人事製度改革,倡導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係,打造創意、創新、創業融合教育平台,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健全學科分類建設機製,完善學術評價製度,強化基礎研究,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加快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取得了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主動請纓成立實體性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建設新時代的“200號”。製定實施全球戰略,在西雅圖成立全球創新學院、在米蘭成立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在印尼成立東南亞中心、在智利成立拉美中心,創辦蘇世民書院,建設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世界慕課聯盟並擔任主席單位,全球聲譽顯著提升。2020年,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學校堅持疫情防控不鬆懈、教學科研不停步、改革發展不放鬆,將教書育人作為不可放棄的職責,引領在線教育變革,展現了麵對危機時大學應有的責任擔當。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迸發出蓬勃的活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取得曆史性跨越,迎來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崢嶸歲月,大地清華。110年來,自強不息的清華人始終以國家至上、以人民為先。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清華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祖國壯美的事業;清華人最高的榮耀,就是把自己奮鬥的足跡印刻在民族複興的偉大征程上。此時此刻,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獻給每一位為祖國和民族拚搏奉獻的清華人!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清華大學的發展曆程是中華民族前赴後繼、百折不撓走向複興的一個生動縮影,也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高等教育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一個生動縮影。一代代清華人接續探索、接續奮鬥,走出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路。
這是一條知恥圖強、堅持正確方向之路。知恥圖強是清華的剛毅品格。清華人“刻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懷著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發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的激憤呐喊,艱難求索著救亡圖存的道路。在黨的領導下,清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不懈奮鬥中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
這是一條又紅又專、堅持立德樹人之路。又紅又專、全麵發展是清華的教書育人特色。從“成一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到建設“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再到“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健全人格、寬厚基礎、創新思維、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清華始終將立德樹人放在最重要、最根本的位置,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
這是一條行勝於言、堅持服務國家之路。行勝於言是清華的校風,愛國奉獻是清華的精神。清華自覺把服務國家作為最崇高的使命,重實幹、不空談,腳踏實地、俯身躬行,教育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立大誌、入主流、上大舞台、幹大事業”,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奮勇拚搏、赤誠奉獻。
這是一條人文日新、堅持改革創新之路。人文日新是清華的文化傳統,是勇於求新、不斷創新、革故鼎新的精神品質。“致知窮理,學古探微”,不斷創造新知是人文日新。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開一派學術新風是人文日新。推進使命驅動的綜合改革,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也是人文日新。清華始終保持開放的胸懷,不斷超越自我,不斷追求卓越。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依然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的關鍵時期,也依然是清華大學加快發展、大有作為的最好時期。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清華大學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彰顯大學之大、矢誌奉獻國家、擔當全球責任,努力實現新突破、開拓新格局。
要提升境界,彰顯大學之大。大學之大在於彙聚大學者、研究大學問、培養“大寫的人”。大學者要做“大先生”,要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大學要尊重學術、尊重學者,努力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倡導“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的治學態度,成為人才彙聚的高地。大學要回歸學術本真,摒棄浮躁功利的思想,保持對重大現實問題的關切,鼓勵學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大學要培養全麵發展的人,不能讓學生成為知識素養嚴重失衡的“半個人”,而要讓他們成為立得住、站得牢的“全人”,既能“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又能“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我們要堅定“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自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麵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努力造就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要追求卓越,矢誌奉獻國家。追求卓越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超越的過程。大學要努力突破自身的局限,在尋求更高的目標中不斷提升、不斷發展。追求卓越是創新的內在動力,大學要通過創新實現引領,不僅引領科學技術的方向,也要引領思想文化的發展。大學的卓越首先要體現在對本國、本民族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上。我們要努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勇於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在奉獻國家的進程中追求新的卓越。
要拓展視野,擔當全球責任。大學是人類曆史上最有延續性的機構之一。從1088年第一所現代大學建立開始,大學在人類社會的曆史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所大學的視野決定了她所培養的人才的視野。大學必須從曆史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高度思考自身的社會責任和前進方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堅守核心價值,始終做人類文明的燈塔。我們要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大學。更開放的大學要勇於打破物理邊界、學科壁壘,實現不同知識體係的融合,推動教育變革、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融合,促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交流,不斷提升應對危機、化危為機的能力,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110年的曆史積澱讓清華更從容,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績讓清華更自信。自信從容的清華將繼續保持定力,靜下心來,做真正有價值、有長遠意義的事情。自強是清華人的精神底色,創新是清華人矢誌不渝的追求。要自強,必創新;唯創新,才自強。站在新的起點上,清華大學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氣魄,全麵提升辦學水平,自信從容邁向未來,自強創新不辱使命。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的全麵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麵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協同推進製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全麵推進大學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更高的標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更高的標準提升學術創新水平,以更高的標準提升國際交流合作層次,奮力開拓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格局,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