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中華古籍回歸!四川大學攜手阿裏、伯克利發布“漢典重光”平台
2021-05-21 17:32
四川大學
作者:

  5月18日,由四川大學、阿裏巴巴集團公益基金會、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發起的“漢典重光”海外古籍數字化回歸與研究整理平台在北京發布。本次首批回歸了原藏於伯克利的20萬頁古籍善本,包含40餘種珍貴宋元刻本、寫本,明清至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錢謙益、翁方綱、王韜的抄本、稿本,以及著名藏書樓嘉業堂、密韻樓的抄本,還有清文瀾閣《四庫全書》零本等。

  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阿裏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我校副校長姚樂野、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李紅岩,中央文史館館員、我校曆史文化學院教授陳力,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誌清、中國曆史研究院近代史所副所長金以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劉成林,中國科技館副館長歐建成、浙江省圖書館館長褚樹清、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周揚等,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曆史研究院、國家圖書館、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浙江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等單位的50餘位專家參加了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指出,“漢典重光” 海外古籍數字回歸計劃,是我國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盛舉和文化基礎建設工程。項目組專家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古籍識別難題,研發古籍研究工具,構築全球開放、全民參與的古籍普惠共享平台,從而為古籍保護、研究和普及進入網絡大數據時代奠定基礎,有力促進古籍專業研究和大眾研讀。這對於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造性轉化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實施過程中,項目發起和建設者,所展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公益情懷和創新精神,社會公益組織、民營高科技企業和國家大學文博事業單位攜手共建的方式,以及中外合作、友好交流、互惠共贏的積極努力,是當代中國在邁向現代化和努力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極為需要的精神和經驗。“漢典重光”項目意義,遠不止於古籍回歸,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和鼓勵。“漢典重光”的圓滿完成,將是中華古籍保護和研究曆史上的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

  李言榮校長指出,我國有盛世修史、盛世治典的傳統,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共同啟動“漢典重光”平台,就是要讓這些散落在海外的中國古籍能夠重新回到祖國,讓這些古籍中所蘊含的智慧能夠繼續傳承弘揚。他說,川大在125年的辦學曆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在文獻古籍整理方麵有著豐富的資源和鮮明的研究特色。學校保存了包括《永樂大典》等在內的珍貴古籍近30萬冊,其中有不少都是海內外的孤本和善本,彙聚了包括開創我國近代文獻整理先河的徐中舒先生、史學大師繆鉞先生、敦煌學泰鬥項楚先生等在內的一批學術大師。同時還牽頭整理出版了《儒藏》、《全宋文》、《巴蜀全書》等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文獻和精品力作,包括學校正在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華續道藏》就是國內第一部從明朝萬曆以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道教文獻集成,為我國古籍的整理、保護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儒藏精華》

《全宋文》

《巴蜀全書》

  他說,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特別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此次川大與伯克利、阿裏聯合建立的“漢典重光”平台就是推動新文科建設、促進科技與人文交彙融合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也是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傳承和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很好嚐試,通過以“信息+”為引擎,將傳統的文史學科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交叉融合,創造性地開展古籍AI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應用,真正聚焦和解決我國古籍文獻因為版本多元、字體多變、印刷多樣所造成的識別難、閱讀難、理解難和普及難的問題。

  他說,平台的發布走出了古籍數字化的第一步,作為這個平台的主要發起單位和研發單位,接下來川大還要與各方攜手,在“漢典重光”項目中將最先進的技術與最古老的文明深度融合,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曆史智慧迸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阿裏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指出,守護中華傳世典籍是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的使命。漢典重光借助阿裏和川大聯合開發的古籍AI技術,將首批回歸的珍藏於伯克利的古籍善本全部進行了數字化,準確率達到97.5%,公眾可以通過漢典重光古籍平台翻閱、檢索。此次研發的漢典重光古籍平台,集古籍數字化交互式訓練、古籍全文內容檢索、古籍漢字字典於一體,希望能夠滿足古籍專家、古籍愛好者和普通讀者在古籍閱覽和古籍研究方麵的不同需求。下一步,阿裏巴巴將繼續投入人力物力,與美、歐、日、韓等有影響力的圖書館合作,擴大古籍回歸的數量,同時不斷研發全球領先的古籍數字化技術,提升古籍識別係統的準確率與效率,打造更多、更便利的古籍大數據研究工具,開發可交互式的應用服務,讓公眾通過平台進行更加生動、專業、全麵的傳統文化學習與研究。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誌清分別致辭。開幕式後,與會專家學者召開了學術討論會。

  附:“漢典重光”首批數字化古籍重要書目一覽

  1、周易兼義九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元刻本

  2、易附記十六卷[存卷一至十一]書附記十四卷詩附記十卷[存卷一至七]禮記附記囗卷[存卷四至六]春秋附記[缺卷七、九](清)翁方綱撰 稿本,嘉業堂藏書

  3、五代史闕文一卷(宋)王禹偁撰 清乾隆南昌彭氏知聖道齋抄本,清彭元瑞跋,嘉業堂藏書

  4、瀛壖雜誌一卷(清)王韜撰 稿本 清魏彥、左桂、孫瀜、趙烈文題記

  5、金石古文八卷(題)雙華山人喬輯 清周亮工抄本 清吳騫跋

  6、居業錄八卷[存卷三至四](明)胡居仁撰 清乾隆文瀾閣四庫全書本,嘉業堂藏書

  7、學思錄一卷(封麵題東塾存稿)(清)陳澧撰 稿本

  8、丙丁龜鑒十卷(宋)柴望撰 天一閣抄本

  9、新刊履齋示兒編二十三卷(宋)孫奕撰 明抄本,天一閣、嘉業堂遞藏

  10、蓬軒類記四卷(明)黃暐撰 明抄本 柯逢時校,汪氏振綺堂、劉氏嘉業堂遞藏

  11、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存卷第二百五十四] 北宋寫金栗山廣惠禪院大藏本

  12、蘇文忠公文集[存一葉](宋)蘇軾撰 宋四川眉山刻本

  13、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後集六卷(宋)秦觀撰 宋乾道九年高郵軍學刻宋元明遞修本,嘉業堂藏書

  14、傅忠肅公文集三卷(宋)傅察撰 清初經鉏堂抄本,曹溶舊藏

  15、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十卷目錄二卷[存卷一至九、九六、九十九至一百零三、一百九十](宋)魏了翁撰 民國蔣汝藻影宋抄本,密韻樓藏書

  16、後村居士集五十卷目錄二卷[卷四十六至五十繆荃孫抄配](宋)劉克莊撰 宋刻本,嘉業堂藏書

  17、林子真詩一卷(明)林光宇撰 明曹學佺輯 明崇禎韓錫抄本

  18、茗柯文編囗編囗卷[存初編一卷三編一卷四編一卷未編稿一卷](清)張惠言撰 稿本 清範當世、近人葉恭綽跋,嘉業堂藏書

  19、宋百家詩存四十卷[存卷七](清)曹廷棟輯 清文瀾閣四庫全書本

  20、西清詩話三卷(題)無為子撰 明抄本,嘉業堂藏書

  21、拜經樓詩話續編二卷(清)吳騫撰 稿本,嘉業堂藏書

  22、玉茗新詞四種(明)湯顯祖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雕蟲館刻本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