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協和醫學院2022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以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畢業典禮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王辰院士以《做“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的倡行者》為題 ,為畢業生送上寄語。
做“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的倡行者
——在協和醫學院2022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王辰
親愛的畢業生們,尊敬的老師們和各位嘉賓:
協和醫學院肇建於1917年,正式落成於1921年,成立伊始即高舉科學醫學(scientific medicine)旗幟,迥異於以往的醫學模式,對於“五四”運動中倡導的“賽先生”在中國的孕育和成長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開創了中國現代醫學的曆史。今年畢業典禮所在的壹號禮堂是協和百年曆史上發生過無數重要事件的地方。中國醫學界大部分學科宗師級的人物幾乎都從這裏走出。你們現在坐的椅子上,很可能當年坐著的是步達生,吳憲,諸福棠,蘭安生,陳克恢,林可勝,鍾惠瀾,林巧稚,黃家駟,很可能是蔡元培、翁文灝、胡適,也很可能坐的是林徽因、梁思成、徐誌摩、泰戈爾。今天,畢業典禮的會場分三個區域:一個是在禮堂的西側庭院(“西庭”),那是協和紀念先賢的地方,堪稱協和“祖祠”,九位已故的曆任校長、院長的雕像佇立在那裏,為拜謁他們,學校在塑像前修建了一條小路,稱為“仰徑”---景仰之路、培養之路、仰起之路,在即將舉行的學位授予儀式中,同學們都會經“仰徑”走過,向每位老校長、老院長獻花,以示敬意;一個會場在禮堂內,畢業生將在台上接受扶撥流蘇,獲授學位;另一個會場是在禮堂的東側庭院(“東庭”),那是協和青年們的勃發之所,畢業生將由此踏上事業征程。這三個場地,寓意協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這個有著厚重曆史的地方,我們不由得不多點感悟,多一點思考。協和是出思想的地方。對於醫學、衛生、健康這三個概念,這些年來,協和作了比較深入的思考,我試圖闡述一下多年來我和協和醫學院的老師們、同學們思考、討論所產生的一些想法。
協和醫學院之醫學觀:醫學是多學、人學、至學
醫學是為恢複、維護、增強人的健康而發展出的知識、技術、藝術、學術體係。
醫學是多學。醫學以人類三大學科為基礎衍生發展而來。第一大學科是自然科學和技術,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生命科學與技術,也包括理學、工學等。第二大學科是社會科學和方法,指社會現象與行為中能夠講得出規律、說得出數字、有時列得出方程的部分,比如經濟學等。第三大學科是人文學科和文化,要注意,這裏不是人文科學,而是學科,與文化密切相連。人文如藝術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名狀的,規律難循的,由心而生的,但人文恰恰是我們在醫學衛生健康活動中會經常涉及、接觸和實踐的。
醫學是人學。醫學以照護人、人群、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為己任。按照照護的對象,醫學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主要針對個體的醫學,所照護的是病床上躺著的、診桌對麵的病人,我們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乃至基因水平狀況,遵從個體化醫學、精準醫學的理念,采取針對性的醫療方法,此為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另一類是主要關注人群、種群、人類,人類之外還有眾生,眾生之外還有生態,包括星球健康的醫學,此為群醫學(Population Medicine)。群醫學統籌個體與群體,追求群體、種群乃至人類和眾生健康效益最大化。群醫學是協和近年來舉起的一麵具有導向意義的旗幟,其推行將對醫生個人的成長和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醫學必須對人實行全麵的照護。我們過去講“防治”“診治”或是“防控”,其實隻是對人照護方式的一部分。醫學從“促、防、診、控、治、康”六個方麵施行對人的全麵照護。“促”是指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是讓人變得更健康、更強壯,增加人的健康儲備,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防”是預防,是在有危險因素,特別是麵對高危因素的情況下防止得病;“診”是知道得了病、得了什麼病、得了多嚴重的病;“控”是控製,即阻止小病變大病、一個人的病傳給他人、多人;“治”是糾正病理生理和病理狀態;“康”是急性病在時間上、慢性病在功能上,盡可能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改善。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將“促防診控治康”稱為健康照護的“六字箴言”。值畢業之際,希望大家作為協和醫學院的畢業生,記住並切實以“促防診控治康”這“六字箴言”指導行動。
醫學對人進行健康照護,要以病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病為中心。過去醫學比較關注對單病的醫療,但是現在和未來,我們將越來越多地麵對共病、複合病的挑戰,這是醫學界麵對的突出、重大問題,但遠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缺乏概念。當前,在我們非常專科化,乃至過度專科化的時候,我們橫向看了嗎?我們把人作為一個整體看了嗎?十幾種、二十幾種藥一同用下去,其相互作用如何?怎樣才能實現對患者有全麵的、最佳的處理?醫學對共病、複合病的研究關注嗎?夠嗎?誰要繼續立於醫學前沿,誰要切實改善患者整體健康,就必須及早由關注單病,轉為對多病、複合病的關注和研究。協和醫學院認識到,專科醫院易造成以病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傾向。協和係統過去幾年間已經開始推動所屬專科醫院向“強專科優綜合”的綜合醫院轉型,
醫學是至學。醫學廣涉幾乎所有學科,集人類知識、技術、藝術、學術之大成。為醫者既要有堅實的科學、人文基礎,又要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悟性,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與經驗。醫學直接關乎人的健康和生命。過去,張孝騫先生、吳階平先生等屢屢提及從事醫學工作“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就是對醫學的不確定性和不容錯性的覺悟,在敬畏之下產生的職業態度。健康和生命是人的終極利益,所以,對醫學的要求從理論到實踐都是最高的。醫學是多學,又是人學,更是涉及人的終極利益的一門頂級學問。所以,醫學是至學,是“至高至聖”之學。
協和之衛生觀:衛生是醫學之轉化行動,需要全社會參與
衛生是依據醫學及相關學科的原理, 為恢複、維護、增強人的健康所采取的行動。
公共衛生是基於群醫學和相關學科原理, 為恢複、維護、增強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綜合社會行動。群醫學是公共衛生的醫學基礎,其主體是醫學界、醫務人員。公共衛生的承擔者則是包括醫界在內的社會各界,其實施要義為必須實現由群醫學及相關學科原理向“促防診控治康”健康照護行動的轉化,必須由小眾而大眾化,發動社會各界全體參加。要強調“健康入萬學萬策萬行,萬學萬策萬行務健康”的理念和作為。協和的學子們不要做一個孤道寡行之人,要能夠“喚起工農千百萬”,動員“枯木朽株齊努力”,讓社會各界一起來關注、從事、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共同促動其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即是全球應當奉行的理念和行動。
協和之健康觀:全麵、全體、全程健康觀
健康是人的一種良好生命狀態,包括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人際和諧及環境友好四個方麵。
全麵健康觀。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際和諧和環境友好四個方麵。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三方麵: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際健康。該定義距現在已經過去70多年了,70年間人類生產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對自然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小至周邊環境,大至氣候變化,而環境和健康的關係極為密切。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環境是影響健康的重大問題。由此,協和醫學院在世衛組織健康定義中三方麵涵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重要方麵,即“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wellbeing)。“環境健康”對於健康,包括對於個人、種群、人類、眾生的健康是至為重要的。在“雙碳”“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習總書記代表中國采取的積極和負責任的態度體現了國家意誌,這是中華民族的擔當。在“環境健康”作為健康的必有涵義這一問題上,中國醫學界應當及早覺悟。
全體健康觀。過去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比較關注個體健康,很有偏頗。這些年教給大家的多是“樹木”,甚至僅是“樹枝”“樹葉”,對“森林”、對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的概念和內涵,對同學們強調不夠。我們要關注從個體,到群體、到種群、到人類、到眾生、到生態的健康問題。大家可以看到,國際著名的醫學刊物《柳葉刀》增設了一個子刊《柳葉刀-星球健康》(Lancet-Planetary Health)。這應和了中國自古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符合“One Health”理念,也是協和所提倡的全體,即由個人而人類,進而眾生、生態,乃至星球健康。
全程健康觀。我們不但要照護人、人類當前的健康,還要照護今生的健康、後代的健康。在全程健康觀念下,協和提出人、人群、種群、人類全生命期迭代照護的概念和理念,從孕前到妊娠、分娩,從幼到老、到死亡,照護逐代健康。
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
“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已經成為重要的醫學衛生健康觀念。從注重單病,到注重共病、複合病;從“診治”、“防治”到“促防診控治康”六位一體全方位健康照護,就是由“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具體技術路徑和實踐。此點至要,大家在未來的行醫生涯中要努力踐行。
要做醫生,不要僅做“臨床醫生”
協和的畢業生應該有正確的醫生觀、護士觀,概而言之,醫者觀。你們要執守大醫學觀、大衛生觀、大健康觀,要深刻理解醫學界的使命和職責。在具體的病人麵前時你們是臨床醫生,遵循臨床醫學的原理行醫。但除關注個體以外,你們亦應、更應關注眾人乃至眾生和生態的健康,也就是要深諳群醫學思想和原理,能夠踐行群醫學,成為“普濟眾生”的醫者。古來有訓:“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大家要做“上醫”,至少“中醫”,不要僅做“下醫”。換言之,大家既要做主要照護個體的“臨床醫生”,更要做既照護個體,也照護群體的“醫生”,應當努力成為踐行群醫學理念、投身公共衛生事業的“上醫”。
協和畢業生必有專業之尊,濟世之為
由於醫學是多學、人學、至學,學醫很難。醫學有極強的專業性,醫者應當充滿專業主義精神。在這個殿堂屋簷下的協和畢業生們是否有這份執守呢?協和的畢業生必須有專業之尊,同時要有濟世之為。由是我們才對得起先哲,由此我們才能不愧作為協和醫學院的畢業生的稱號。協和的榮耀會伴隨你們一生,協和所給予你們的思想,希望能夠影響你們一生的實踐。當前已具備的條件很多,麵臨的困難也很多,要想推動社會發展,必須依靠思想,依靠勇毅的作為。
預期未來社會將進入“健業社會”
剛才,岩鬆言及未來五十年、七十年、八十年會怎樣。回顧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曆程:從原始采集社會、狩獵社會、畜牧業社會到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說采集和狩獵是以生存為主要追求,畜牧和農業是以溫飽為主要追求,工業社會是以方便舒適為主要追求的話,我們在未來應該進入什麼社會呢?恕我妄言,供大家批評指正。我想,未來五十年及之後,人類社會將朝著“健業社會”的方向發展,即以健康為主要民生需求,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衛生健康事業成為主流社會事業,健康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性與支柱性產業。這種以健康為主要需求和目的,以健康為主要事業,以健康產品為主要社會產出的社會,體現了人類在以往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開始有能力有意識追求其本源的目標——健康。而在此之前的社會經濟、產業結構,都是以生產手段為其社會主要特征,而健業社會將是人類曆史上首次將產業與社會發展的本源目的高度契合融合的社會發展階段。
我相信,未來五十年醫學衛生健康事業將發展正酣,而在座諸位同學恰值生命與事業的旺盛期,你們將成為未來照護人類健康使命和責任的重要承擔者。希望大家充實、先進自己的思想,拿出勇毅的作為,促進社會的發展,使人類得其終極福祉,包括你們自己作為業界人士的福祉和成就。
預祝大家有光輝燦爛的未來!謝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