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澤聖,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1932年出生於浙江杭州,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1953年留校任教,1958年協助首任係主任鍾士模先生在清華大學建立了我國首個自動控製係,也就是計算機係的前身。1978年至1986年,唐教授擔任計算機係主任。2000年退休後,他赴澳門協助周禮杲先生建立澳門科技大學,曾擔任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唐教授是我國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開創者和引領者,他教書育人60餘年,桃李滿天下,曾榮獲中國計算機圖形學貢獻獎、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榮譽。
他是我國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
開創者和引領者,
曾任清華大學計算機係主任、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等職務。
他與夫人在清華園裏同窗求學,
後一起任教於清華,退休於清華,
今年兩人都90歲了。
他們低調了一輩子,樸素了一輩子,
沒有豪宅豪車,也不請保姆,
至今仍住在學校家屬院裏,
像學生一樣在普通的食堂裏排隊打飯;
出席重要活動時總是婉拒專車接送,
因為“不願給學校和係裏添麻煩”。
但就是這樣節儉、樸素的教授伉儷,
在退休後仍心係國家的教育事業,
他們專門設立了
“清華校友-計算機係唐澤聖獎學金”,
用來資助品學兼優但家境清貧的學子……
教學科研六十載,
清華澳門育人才!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
唐澤聖教授及夫人夏紹瑋教授的故事,
謹以此文恭賀他們九秩華誕!
在唐老90歲生日之際,我們有幸來到了他的家中采訪。於單元樓下巧遇,唐老笑盈盈地走向我們,矍鑠的精神、穩健的步伐、洪亮的聲音,不認識的人估計很難想象到眼前的這位長者已經90歲了。
進得家中,夫人夏紹瑋老師親切地招呼我們落座喝茶,輕聲問候下,才知道夏老和唐老同歲,下個月也將迎來90歲生日了。家裏麵積不大,卻布置得十分雅致明快,客廳、書房、臥房的牆上分別掛著結婚周年、40周年、金婚50周年、鑽石婚60周年的紀念照,一幀幀,一幕幕,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仿佛是二老攜手走過時光長河的縮影。
相對而坐,我們自然而平常地聊著家常。此刻從家中向外望去,不遠處的清華園一片蔚然深秀,雨後朦朧的光影漸漸投射進客廳,與燈光交融成一派靜謐而溫潤的氛圍,慢慢地,循著唐老回憶的軌跡,我們的思緒開始被帶回到那段不平凡的歲月裏……
擇一事
唐澤聖祖籍四川,20世紀30年代初出生於浙江杭州,父母都曾是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北京師範大學前身)的學生,五四期間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後分別在杭州聯合初級中學(現杭州第四中學)及浙江省立杭州女中(現杭州市第14中學)擔任校長,家族可謂世代書香,底蘊淵源而深厚。
從幼年起,唐澤聖就麵對著國家遭受侵略的背景,飽受著民族壓迫的苦痛。1938年,因日軍侵占杭州,6歲的唐澤聖隨親人幾經輾轉逃難回到了四川老家。一番炮火中的顛沛流離在他年幼的心靈上烙下了深刻的陰影,也讓他愈加覺悟:有國才有家,少年強則國強,一定要發奮讀書,才能改變國家和民族被欺淩的境況。
彼時,四川成都附近的小縣城裏,一座破敗的老房子在時代的風雨中飄零著,偌大的屋子隻有燃起煤油燈的那一隅是明亮的,少年唐澤聖就是在那裏捧書苦讀的。煤油燈點亮了少年的心燈,他聽著父親講國學經典,聽著母親教英文單詞,愛迪生發明電燈等的故事為他打開了科學世界的大門,也使得他對於人生要從事的事業方向越來越明晰,那就是:將來也要做一名科學家,用科技報國。
初中時期的唐澤聖
唐澤聖天資聰穎,自小就跳級,17歲已高中畢業,當時四川尚未解放,無法報考清華大學,於是他便考取了華西醫科大學。但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則是“清華”、是“學理工科”、“成為科學家”。
1950年,終於盼來了清華大學在四川招生,成績優秀的唐澤聖順利被錄取,因是家中長子,父母起初有些反對他出遠門,但最終還是支持了他的夢想。
自此,與科學結緣,與清華結緣,他開始實現年少時立下的宏願,並一生為之堅守和奮鬥。
“我們一輩子不用貪心,能夠堅定地選擇一項事業,專心致誌地做好它,足矣。”唐老話語平淡,卻蘊含著一股深邃的力量。
專一業
前不久,清華大學計算機係的畢業典禮上,唐老應邀為2022屆畢業生發表演講,他滿含深情地用自己90年的人生經曆向畢業生闡述了為學和為人的道理,樸素而深刻的感悟贏得了在場師生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當天天氣非常炎熱,演講結束後我們本想先送唐老去休息,但他卻說:“我不想缺席接下來學生發言的環節,不能搞特殊化”,一直堅持到整個儀式結束,成為今年“貴係”畢業典禮上最令人感動的一幕。
在計算機係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唐老在計算機專業領域潛心耕耘了一輩子,為國家科研事業和清華、澳門的育人工作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1950年,我考入清華大學電機係,電機係是‘老母雞係’嘛,孵化了好幾個院係,1953年我畢業留校,1958年學校要建立自動控製係(計算機係前身),從那時起我就被調到自動控製係,協助當時的首任係主任鍾士模先生和黨總支書記淩瑞驥老師工作,一晃幾十年啦……”談起當初的這段經曆,唐老的眼眸中閃爍起溫暖的星光。
“我們那時候哪顧得上個人的變更,國家需要什麼,學校讓做什麼,我們就去做!”
1978年,唐老開始擔任計算機係主任,當時國際上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而國內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停滯落後,全校沒有一台顯示終端,還在靠紙帶穿孔算題。“1979年,當時的劉達校長就跟我說,‘現在國外的計算機科學發展很快,你帶幾個人去考察一下’。於是我和同事金蘭、李三立、盧開澄、鄭人傑一行五人去美國訪問,曆時一個半月,我們參訪了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等10多所高校。後來又聯絡和拜訪了李凡、郭善珣等華人科學家,交流教學計劃、參觀實驗室、了解他們的科研進展,收獲非常大,帶回來了很多資料。我們還采購了7台DEC公司的PDP-11-03計算機,這是當時世界領先的計算機,回來後我們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微型計算機實驗室。”
1979年赴美考察,清華大學代表團與華人科學家李凡、郭善珣教授合影(左起:郭善珣、盧開澄、鄭人傑、李三立、金蘭、李凡、唐澤聖)
回國後,唐老和他的同事們參照國際先進經驗,擬定了適合我國國情和清華計算機科學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在國內率先開設軟硬結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在科學研究方麵,在加強係統結構、軟件、網絡等方向的同時,又開辟了人工智能、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語音識別及合成等研究方向。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清華大學計算機係開始全麵發展。
80年代,他率先在國內開展計算機圖形學及CAD技術和科學計算可視化的研究。他主持的多項重大研究項目,在理論、方法、技術上取得一係列創造性成果,多次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不僅有力支撐和提升了我國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而且廣泛應用於醫療、製造、氣象、環境等諸多行業,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堪稱我國科學工作者帶頭實踐“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傑出代表。
2000年,唐老在清華退休,那一年,他68歲,恰逢澳門科技大學建校,他的同班同學兼老鄰居、澳門科技大學首任校長周禮杲先生邀請他到澳門參與建校工作,唐老欣然應允:“雖然我68歲啦,但閑不下來,還想利用自己的專業為國家、為學校再多做一點事。”
當時的澳門剛回歸不久,2000年3月宣布建校,當年9月就要招收新生入學。新的環境、新的製度、新的教育方式,麵臨的難度可想而知。最初學校連校舍也沒有,租借的是澳門中華總商會的樓房作為臨時教室,也沒有師資力量,就從內地高校聘請老師支援,“高峰時期,我們從清華聘請去的教師有11位之多,他們講課質量好,而且把清華嚴謹務實的作風也帶去了,整個學校風氣變得非常好。”
建設澳門科技大學時期的合影,前排左三:唐澤聖;前排左四、左五:周禮杲先生和他的夫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唐老還親自授課,把管理滲透到第一線,落實到主陣地。校領導的第一身份是教師,他深入課堂教學掌握第一手材料,各年級學習優秀的學生,他都認識。他說:“隻有從自身做起,做好樣子,帶好路子,才能及時發現並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才能真正有教學指揮權、發言權和管理主動權,才能鼓舞士氣。”
澳門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學院2004年度(首屆)理學學士畢業生合照,前排左三為唐老,二排左二為夫人夏紹瑋
原本打算去支援4年,完整帶好一屆學生就回來,沒想到,4年複4年,一去就是17年……
作為分管學術研究的副校長,唐老鼓勵教師申報研究項目;組織評審並親自修改項目申請書,製定項目管理規章並加強監管。澳科大申報的兩個重點課題,第一是由澳門科技大學牽頭,並和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合作,就“澳門在全球化和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曆史地位、獨特作用與現實意義”進行研究;第二個是“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數據的分析、處理、應用與研究”。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澳科大的學術研究工作,從無到有,全麵開展。
2008年12月,唐老為澳科大主辦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數據分析處理應用與研究做大會報告
2010年3月,唐老(二排左三)出席月球科學國際研討會
從學校的最初組建到如今已過去20餘年,從租借澳門中華總商會的三層樓房作為教室到完備的校園基礎設施,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培養,從引進人才到科研體製建立,這些舉措和成果無不凝聚著唐老的智慧和心血,無不體現著唐老對學校的赤子情懷和拳拳之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澳科大如今取得的輝煌成績,唐老功不可沒。
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在澳門特區政府2007年度授勳儀式上,澳門特別授予了他榮譽獎狀,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親自頒授了獎狀。
當時的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親自頒授了獎狀
唐老培養的學生遍布天下,在這裏隻列出一部分清華學生:
—李新友,唐老在清華大學的第一個博士生,目前是國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師。
—鄧俊輝,唐老在清華大學的博士生,目前是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清華大學首屆“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獲得者。
—閔衛東,唐老在清華大學的博士生,目前是南昌大學教授、軟件學院院長,江西省智慧城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智慧城市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
—童欣,唐老在清華大學1999年的博士生,目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圖形組首席研究員。
—鄒北驥,唐老在清華大學的第一批碩士生,現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學科帶頭人;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前院長。
……等等,篇幅所限本文就不一一列舉了。
遇一人
當我們問起唐老與夫人當初相遇的故事時,他的臉上洋溢起了孩童般的靦腆笑容,“她學習很好、很能幹、很優秀的”,對於妻子,他由衷地欣賞和讚美。
牆上的兩張老照片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二老如數家珍地向我們介紹道:“這一張是我們結婚周年,在中國照相館拍的。”照片中,唐老和妻子依偎在一起,他中山裝筆挺、書生氣十足,妻子短發模樣、優雅而端莊。
結婚周年
“這一張是我們結婚60周年拍的,重要的周年基本都會去拍。”照片中,二老的眼中盛滿了幸福生活的笑意,就連用以裝裱的相框似乎也久經浸潤,泛著一種歲月靜好的光華。
結婚60周年
夏紹瑋老師1932年出生於安徽蕪湖,父親是一名海關職員,幼年時她跟隨父母在山東讀書。1944年,父親因參加愛國運動被日本憲兵隊抓捕,牙齒被打得脫落,全身被打得遍體鱗傷。後經父親朋友搭救,全家得以逃離青島,他們從淪陷區西逃,走旱路,經河南,到達安徽西北部的非淪陷區界首,進入縣城中學,但就在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少女夏紹瑋依然苦讀不輟,用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心誌,吞飲下了暴風驟雨般的苦難。
抗日勝利後,全家回到上海,夏紹瑋繼續求學,高中進入上海曆史悠久的晏摩氏女中,她的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名,獲全額獎學金,減輕了家庭負擔。她還利用高二暑假到剛解放的人民出版社做文秘工作,還兼做家教,靠著自己的勤工儉學和獎學金艱難地完成了高中學業。
1950年,夏紹瑋從上海考入清華大學電機係,與唐澤聖成為了同班同組的同學,兩人並肩讀書、誌同道合,月老就這樣用一根紅線,將兩顆年輕的靈魂牢牢地牽定在一起。
清華同窗讀書時期的唐澤聖和夏紹瑋
學問上互相切磋,事業上攜手共進,生活上相濡以沫,這對誌同道合的賢伉儷已經走過了“鑽石婚”。二老心態非常年輕,日常生活充滿了豐富的趣味,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90後”,比如:年輕時家中的電器、家具壞了,他們都能自己修理;現在,他們智能手機玩得飛溜,經常在網上購物;夏老師還參加電子琴學習班,還學會了DIY相冊,尤其喜歡在陽台上種植花草……
陽台上,夏老師種植的君子蘭正悄然盛放
“我是很感謝夏老師的,剛去澳門工作時,家裏正在裝修,都是她忙前忙後一手操辦的,後來還去澳門支援學校建設和教學。其實她自己也承擔著自動化係非常重要的教學科研任務,但就算再忙碌,都一直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唐老師
“我年少時,是在日軍的侵略中渡過的。考入清華後的大二,父親去世,我隻能靠著助學金讀書。那時候歲月苦啊,但是唐老師會拿幾毛錢去買幾個花生糖,回來跟我一起分享,還有學習上有很好的老師和環境,就這樣一路走來的,也很幸福。”
——夏老師
夏老師在清華工作46年,在自動化係講課,指導了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她的簡曆被收入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中。
兩位教授伉儷近照
二老培養的學生裏麵有院士、有教授、有名師,有重要崗位的公務員,可謂桃李滿天下……但是他們始終都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每年婉拒學生的拜訪和祝壽;至今仍住在學校家屬院裏,從來不請保姆,凡事親力親為,常去學校的食堂裏像學生一樣排隊打飯;有時受邀出席重要活動也不讓專車接送,因為“不願給學校和係裏添麻煩”……
就是這樣樸素、節省的兩位教授,在退休後仍然心係國家的教育事業,專門設立了“清華校友-計算機係唐澤聖獎學金”,用來獎勵品學兼優卻家境貧寒的學子。
唐老語重心長地說道:“幼年在杭州時我受到熏陶,父親曾多次資助來自東北淪陷區的學生,他們穿不起鞋子、襪子,但是卻十分熱愛讀書,後來這些學生有的成了清華的學子、畢業後有的成了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都在不同行業裏為國家做著貢獻。我想,支持教育事業的長遠意義,就在於把這份希望傳承下來,學生強,則國強。”
愛一生
唐老的一生是充滿愛的。
他愛“國”。少年時,麵對被侵略的家國背景,立下科學報國的宏願,用一生服務國家需求,甚至在如今90歲高齡時,仍毫不懈怠、身體力行地為國家培養計算機人才。鑒於他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計算機學會為他授予“CCF終身成就獎”。
他愛“校”。求學於清華,任教於清華,奉獻於清華,退休於清華,一生與清華緊緊相係。澳門科技大學的建立和成績他更是功不可沒。前些年,他還將父親遺留下的《康熙字典》等重要國、史書籍無償捐贈給了清華校圖書館。
他愛“係”。計算機係曾經的籌建、改革、發展,都離不開唐老的大力推動,他擔任係主任期間的各項前沿規劃,為計算機係作出了前瞻性、奠基性的貢獻,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清華大學計算機係開始全麵發展,為如今躋身世界一流前列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愛“學生”。教學科研60餘載,他在清華和澳門培養了眾多的學生成才。他提到,最喜歡的就是跟學生在一起,“在二教上《計算機圖形學》課時,150人的大教室裏,學生看向黑板時那聚精會神、求知若渴的樣子,讓我非常喜歡,也感到欣慰。”
他愛“家”。跌宕起伏的歲月沒有磨滅掉他和妻子的浪漫,二老至今已攜手走過66載春夏秋冬。他們有子女孫輩,教育上堅持以書香傳家、用厚德繼世,認為“唯有自強、厚德,才是傳承給子孫最好的家風”。
一輩子,擇一事,專一業,遇一人,而愛一生,這份純粹和專注,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中是多麼難得!采訪過程中,我們被二老的故事反複感動著,內心無數次地升起了敬意……
訪談尾聲,我們請唐老給我們這些小輩們贈一些寄語,他連連擺手笑著說道:“我已90歲啦,可不想當媒體上那種‘語出驚人’的網紅。如果非得叮囑兩句,那就是希望你們記得:
第一,要時刻心懷我們的國家;第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歲月可回首,深情共白頭。
今天是唐老90歲生日,
下個月夫人也將迎來90歲生日。
在此,
清華大學計算機係全體師生、校友,
恭祝兩位可親可敬可愛的壽星教授:
生 日 快 樂
祝福您二老永遠:
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甜甜美美、幸幸福福!
願二老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