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寄語2022級研究生:研究生要學會揚長避短
2022-09-27 16:19
四川大學
作者:

  9月26日,四川大學2022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望江校區隆重舉行。典禮上,校長李言榮作了題為《研究生要學會揚長避短》的講話。他認為:一是要真正找到自己的長板;二是要努力將這些長處發揮到極致;三是要把精力花在解決基本問題和基本概念上。

研究生要學會揚長避短

在四川大學2022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李言榮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2級研究生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學校對9600多名新同學(其中博士生2235名)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同學們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成為一名川大研究生表示祝賀!

  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懷揣著夢想彙聚到川大,為學校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下個月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將描繪我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藍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全麵加快建設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廣大青年學生尤其是研究生是最有活力、最有創造性的群體,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科技創新的“四個麵向”,厚植家國情懷、肩負時代使命、勇攀學術高峰,為我國建成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同學們,你們經曆了不同學校本科或碩士階段的學習,今天來到川大來完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學術研究經曆,尤其是很高興今年又有20多位來自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的同學通過推免或統考成為了川大的研究生。我想大家之所以放棄其他機會,選擇讀研究生,多半還是想繼續求學問道,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競爭能力。在這裏,我在上研究生時有三點認識和體會想請同學們去進一步思考和完善:一是本科以前主要是一個補短的過程,研究生開始後主要是一個揚長的過程。因為beplay體育手機時考分太過重要,一兩分、十幾分就會帶來非常不同的結果,所以補短是一個不得已的學習方法,盡管這是一種防守的方法,因為少輸、少失誤就是贏。而上了研究生後尤其是工作後主要是揚自己之所長,在研究中、在工作中如何利用所長去解決一個個比較深入、具體的問題,學會避短而不是補短,揚長能力越強、貢獻就越大,脫穎而出就會越早。二是研究生在學習中,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是兩回事,揚自己之所長、把個人優勢最大化、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一個追求卓越的過程,追求卓越才可能形成自己的“Logo”,這與麵麵俱到、把什麼都做到完美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其實完美本身也是很難做到的,更不用說對一個年輕的研究生了。三是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重點是點狀突破後、方向的全麵崩潰,堵點打通後的融會貫通,而不是成天都在全麵學、係統學,研究生在學期間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不能融會貫通、掌握不住某門知識和技能,多半是堵點沒有打通,學習上是一通百通、一通百了的,所以研究生一定要把精力花在堵點上,其實科研中的堵點也沒那麼多,關鍵環節也就一兩個,我們要把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都花在疏通堵點上,揚所長、避其短,在攻克過程中要以慢為快,一旦堵點通了就會勢如破竹、厚積薄發、出其不意、讓人刮目相看,有的人學習了一輩子雖然非常勤奮但也沒有掌握住要義、沒有進步、更沒有升華,主要就是堵點擋了他幾十年,這是我們川大研究生要特別注意的,不管文理工醫大致都是如此。所以,今天我要給同學們談的主題:研究生要學會揚長避短。

  同學們,這幾年我在研究生開學典禮上分別跟同學們講了研究生要學會研究、研究生要學會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研究生如何做到精而廣、研究生要避免路徑依賴等等,主要就是想對即將進入科研領域的研究生們提供一些經驗和建議,盡量讓大家少走彎路,在學術道路上走得高、走得遠。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揚長避短、走好學術研究之路呢?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一是要真正找到自己的長板;二是要努力將這些長處發揮到極致;三是要把精力花在解決基本問題和基本概念上,因為堵點大多就藏在這裏。

  下麵,我不再分段論述,隻想通過與同學們分享幾個具體的故事,然後請大家自己去歸納總結吧。

  第一個是關於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大家可能都看過著名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和主要內容就來源於阿西莫夫的小說《銀河帝國》。其實他早年並不是從事科幻寫作的,而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一名教師,當時他一邊從事生物化學研究,一邊投入科普寫作,但一段時間過後,他發現這兩者很難兼顧,自己也始終一事無成,於是他決定把精力都聚焦到自己最擅長的科普寫作上,據說每天工作都超過10個小時、每分鍾手動打字超過90個,正是以這樣的專注和執著,一生寫出了100多部科幻小說,最終成為享譽全球的科普巨匠。類似的還有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他早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過醫學、在劍橋大學學過神學,在人類學、心理學和哲學等方麵都有著很好的天賦,而且還非常喜歡打獵、捉昆蟲和采集各種動植物標本,但在1836年完成環球科考以後,他發現自己的愛好分散了太多精力,必須要把時間集中到最為擅長的進化論研究上,於是開始專心寫作第一本物種演變筆記,甚至用了8年時間專注於研究一種很不起眼的海洋生物上,最終完成了《物種起源》這部傳世之作,也成為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

  同學們可能還聽過一個是關於楊振寧先生的故事。他在赴美求學之初,本來學的是實驗物理,不過一年多後他發現自己在實驗方麵實在是缺乏其他同學那種解決實際問題的直覺,有時儀器出了故障,別的同學很快就能找到原因並且還能修好,但他總是束手無策,為此他還很失落地給同學黃昆寫信說“我雖然努力,可是沒有做實驗的天分。”但同時他卻發現自己理論知識比較紮實,而且善於邏輯分析和深度思考,於是決定改學理論物理,而不是去補實驗物理之所短,這不僅讓他重新找回了從事科研的信心,更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經過努力最終成為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

  下麵,我再舉一個我們的傑出校友趙宇亮院士的例子。其實趙院士是我校放射化學專業81級的學生,去年他回校時,我曾問過他當時是怎麼就選擇納米生物安全這個方向的呢,他講他畢業以後就去從事核化學方麵的研究,重點做新元素合成,可以說在同行中也算小有名氣,但他發現再深入做下去是很艱難的了,因為對儀器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時剛剛興起的納米技術引起了他的注意,但他當時還完全搞不懂什麼是納米,於是決定發揮自己在核化學方麵所長,把納米生物安全作為主攻方向,將放射化學原理發展到納米技術安全定量分析上,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用了將近20年時間讓中國成為納米生物安全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最後,我再講一個關於學科交叉的例子,我們知道,學科交叉融合已經成為當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很多重大原始創新成果都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我們川大更有著很好的文理工醫多學科交叉的生態和土壤,特別是這幾年正在推動的醫工結合就很有成效,比如上午本科開學典禮發言的華西醫院劉進教授充分發揮臨床醫學、藥學和川大化學、生物等多學科優勢,成功研發了超長效局部麻醉新藥,去年校慶期間他還向學校捐贈了其中個人所得的1億元。另外,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學校臨床醫學與化學、信息、材料、製造等合作發揮多學科優勢,成功研發了重組蛋白新冠疫苗、“打火機式”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盒以及人工瓣膜、人工腎血液透析器、ECMO等等。再比如,大家可能知道現在甘霖書記正在親自抓的西南考古中心建設,就是改變了過去的傳統考古方法,彙聚了化學、生物、物理、材料、信息技術等多學科人員,利用光譜技術、納米CT、碳14測定等,重點開展考古測年、分子考古、模擬挖掘等研究,目前有些成果已在最近三星堆發掘中得到了應用。所以,希望大家打破學科邊界,揚各人所長,讓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更加豐富多彩。

  以上幾個例子無一不是揚長與避短的故事,當然最差、最倒黴的就是揚短避長了,這是我們川大研究生一定要加以避免的。

  同學們,無論你來自哪裏,學的什麼專業,從今天開始就是一名川大人了,未來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隻要你找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持之以恒地將其發揮到極致,你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

  最後,再次歡迎同學們來到川大、來川大當研究生!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931252442 2022-09-13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