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以培養國家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為目標,在專業、課程、路徑、平台等方麵係統設計、綜合施策,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努力為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人才隊伍作出積極貢獻。
緊抓專業結構調整,構建快速響應以質圖強新格局。聚焦“高精尖缺”工程領域,建立健全覆蓋招生和培養環節的專業動態調整機製,努力提高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瞄準核心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高端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與製造、網絡安全等“卡脖子”技術領域,開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係統、網絡空間安全等專業,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國家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麵向“智慧+”“智能+”發展趨勢,建設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互聯網金融等8個新興交叉融合專業。按照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設置高標準、高要求、高“含金量”專業核心課程通用模塊,強化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和邏輯證明能力。推動工科專業開展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目前已有47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實現學校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專業全覆蓋。
瞄準教學改革重點,打造覆蓋全體逐級挑戰新課堂。堅持“喚起好奇、激發潛能、基於項目、逐級挑戰”的改革理念,緊抓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陣地”,構建“新生項目式課程—中級項目式課程—高級項目式課程—高峰體驗項目式課程”逐層進階的新工科項目式課程體係,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踐下、深度體驗項目迭代的挑戰性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創新潛能,練就過硬創新能力。構建由“文史哲學與文化傳承”等6大模塊130門核心通識課程以及“新生研討課”“專業寫作基礎”“人類文明經典賞析”等6大類拓展課程組成的課程體係,全麵促進提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綜合素質。開展“項目式課程學生作品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內生動力。建成1200餘門挑戰性、研究型、項目式課程,探索實施“研究型地教+探究性地學+挑戰性地學+創新性地做”教學創新模式,實現工科學生全覆蓋。
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探索跨界跨校融合培養新路徑。創建“新工科+新商科”跨校跨界複合培養,與相關高校聯合開展“智能+區塊鏈金融”學士學位項目,通過融合性方案、整合性課程體係、貫通式綜合項目,培養兼具計算機與金融理論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與相關高校、企業共同創建“新工科+新藝術”交互實驗藝術項目計劃,通過舉辦“校內—校際—校企”間的挑戰性實驗藝術項目、藝術聯展等活動,培養兼具藝術修養和動手能力的新型工程師。整合6個學院、4個大類學科、6個專業的優質教學資源,創建“互聯網+”雙學位培養實驗班,通過定製化培養方案、跨學科交叉課程、產教融合創新創業項目,培養服務國家數字化戰略的創新型人才。創建“管理—電子工程”聯合培養實驗班,推動“能力—素質—創新創業”有機融合,培養兼具經濟管理能力與信息技術素養的複合型人才。
破解科教分離難題,創建科研育人工程教育新範式。堅持“四個麵向”,聚焦未來信息技術關鍵領域,組織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領銜高水平科研團隊,打造10餘個“科研育人”平台,推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效果,著力將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完善兼具前沿性及趣味性的“逐級通關挑戰創新項目串”核心課程體係,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教研一體、學研相融的科研育人機製,將“案例化核心課程群”與“逐級通關挑戰創新項目串”有效銜接,基於項目開展教學,推動全過程跨學科、綜合性工程科技創新實踐,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訓練,促進學生自主深度學習。通過校企共同投入專項經費,建設專門實驗室、教室等,努力為學生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更多優質資源和平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